張德育 黃子珍 臧華 韋有信
摘 ? 要:針對《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措施,激發(fā)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實現(xiàn)了理論教學與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有機結合,為應用型本科院校《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交通土建 ?道路勘測設計 ?項目化教學 ?應用型本科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10(b)-0198-03
Abstract: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road survey and design were deeply analyz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road survey and design based 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mode was proposed,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activeness and promot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This reform could well combin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supply some new think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road survey and design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es.
Key Words: Civil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Road survey and design; Project-based teaching mode;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es
《道路勘測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yè)交通土建方向必修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是學生從事本專業(yè)的科研、實際工作必備的專業(yè)基礎。本課程主要講述汽車行駛理論、道路平、縱、橫設計、選線定線及平面、立體交叉設計,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tǒng)地了解和掌握道路勘測設計的理論、程序和方法,能夠獨立完成道路勘測設計工作,具備從事道路路線勘測設計的能力,為土木工程專業(yè)交通土建方向學生今后從事道路勘測設計的應用實踐工作提供基礎。因此,《道路勘測設計》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目前,在高等院校的《道路勘測設計》課程設置中,通常采用理論課與實踐環(huán)節(jié)相結合的模式,其中實踐環(huán)節(jié)主要為課程設計。在相應的理論課授課環(huán)節(jié)結束后,集中進行1~2周的課程設計以鞏固理論課所學知識,同時訓練學生運用理論知識進行道路設計的能力。但此種教學模式仍存在理論內容抽象,不易理解、理論課與實踐環(huán)節(jié)脫節(jié)等問題亟待解決,需對傳統(tǒng)的《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
1 ?當前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1 理論內容抽象,不易理解
《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理論內容主要包括道路的選線與定線、平面設計、縱斷面設計以及橫斷面設計等內容。道路作為一種三維的空間帶狀結構物,在進行設計時需分別進行路線的平、縱、橫設計,三者之間相互聯(lián)系,需綜合考慮。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應具有較強的邏輯能力與空間思維能力,僅依靠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難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課堂上所講授知識,需輔以相應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及時地消化、理解與鞏固。同時,目前高校教師普遍采用“講授法”進行授課,學生在課堂上基本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學生難以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加之本課程理論內容較為抽象,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導致學生對所講授的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的程度不夠。
1.2 實踐環(huán)節(jié)被動接受,缺乏主動性
目前,普通高校通常為《道路勘測設計》課程配套開設相應的課程設計實踐環(huán)節(jié),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但在課程設計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課程設計通過教師下發(fā)課程設計任務書與指導書,在教師的帶領下按照任務書中要求的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道路線形設計,雖然能夠完成課程設計的任務,但很多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僅僅是跟隨老師的節(jié)奏,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被動接受,沒有深入思考每一設計步驟的原因與必要性,難以將平面設計、縱斷面設計以及橫斷面設計進行綜合考慮,難以設計出高質量的道路線形。
1.3 理論課與實踐環(huán)節(jié)脫節(jié)
《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相配套的課程設計實踐環(huán)節(jié)在理論課結束后進行,通常持續(xù)1~2周的時間,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下發(fā)課程設計任務書與指導書,學生按照要任務書與指導書中的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道路線形設計,以系統(tǒng)地將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應用,掌握道路線形設計的基本方法與步驟。該教學模式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仍存在一些問題。理論課的講授跨越時間較長,前期所學知識后期可能遺忘較多,同時課程設計與理論課之間通常間隔數(shù)周時間,導致課程設計開始時學生對前面所學理論知識遺忘較多,拿到任務書后無從下手,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對所學理論知識體系進行系統(tǒng)梳理,部分學生無法深刻理解課程設計任務與設計方法,倉促開始課程設計,導致對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理解不夠深入,難以將平、縱、橫進行有機組合與綜合考慮,進而影響課程設計的整體質量與進度。
鑒于目前《道路勘測設計》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上述不足,教育工作者應對該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與優(yōu)化,在階段性理論知識講授后,輔以安排相應內容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以及時理解與鞏固該部分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的有機結合。
2 ?項目化教學的特點
項目化教學法是以項目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團體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該項目的過程。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理論知識進行重新梳理與優(yōu)化,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融入項目的各個組成部分中。學生作為參與主體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遇到問題,然后通過積極探索,逐一解決問題,最終完成整個項目。在此過程中,教師則應發(fā)揮引導、啟發(fā)的作用,在學生遇到關鍵問題無法解決時給予及時地引導與幫助,學生則通過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鍛煉了自身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項目化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通過完成項目理解并掌握所需教授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項目化教學有以下特點:
(1)項目來源于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具有真實的工作情境,與實際生產過程緊密結合,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2)項目能將學生所應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較為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理論知識與技能。
(3)項目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學生需不斷的主動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不斷解決完成項目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
(4)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獨立制定項目工作計劃,組織開展具體工作環(huán)節(jié),完成項目評估,發(fā)揮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自身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項目成果具體化,項目完成后可以進行直觀的評判,教師能夠根據(jù)各小組的項目成果進行分析與評判,幫助學生了解本小組項目成果的優(yōu)點與不足,進一步改進與優(yōu)化。
由于項目化教學的上述特點,項目化教學以往常應用于高等職業(yè)院校,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得到大力發(fā)展,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強調知識的應用,因此,項目化教學被逐漸引入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在實際應用中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與操作能力,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yè)生的質量。
3 ?基于項目化教學模式的課程教學實施
以項目化教學模式為指引,《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的項目主要來源于道路工程領域的設計院的真實工程設計項目,以實際的工程背景作為項目情境,學生在真實的項目情境下根據(jù)項目的真實工程條件進行道路選線與定線,在此基礎上完成道路線形的平面設計、縱斷面設計以及橫斷面設計等核心設計內容。教師將學生所需掌握的理論知識與技能合理地融入項目的各個組成部分中,在完成階段性理論知識講授后,安排該項目中的相應工作內容,將項目中的各個任務貫穿于整個理論教學過程中,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結合,以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刻地理解與掌握理論知識,同時提高實踐動手能力。以某公路的設計項目為例,具體項目工作任務如表1所示。
基于項目化教學的課程教學實施步驟如下:
(1)確定工作任務:根據(jù)理論課程的階段性教學內容,在該部分教學內容完成后,安排相應內容的項目工作任務。
(2)項目分組:項目的開展以小組為單位,每組5~6個人為宜,每組設置1位組長進行項目的統(tǒng)籌安排。在分組過程中應考慮小組成員的具體特點與學習層次,盡量保證每組之間實力的均衡。
(3)任務分析與分工:教師下達任務后,學生應對下達的任務進行詳細分析與討論,對任務進行進一步分解,并根據(jù)小組成員各自的特點進行分工。
(4)制定計劃:在明確設計任務后,搜集并整理文獻資料,在充分理解工作任務中的各細分環(huán)節(jié)后制定項目的工作計劃,明確任務需要完成的具體方法與步驟。
(5)任務實施:根據(jù)制定的工作計劃與項目分工,各小組成員針對自己的任務通過查閱文獻、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行積極探索,最終完成工作任務。教師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在關鍵環(huán)節(jié)上應給予及時、有效的引導與幫助。
(6) 項目評價:項目任務完成后,各小組應提交相應的設計圖表,各小組以PPT形式向全班同學及教師進行匯報,闡述各小組的設計過程。匯報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各小組設計成果的優(yōu)缺點,并進行點評。
4 ?結語
通過將項目化教學模式引進《道路勘測設計》的課程教學中,將項目中的各個任務貫穿于整個理論教學過程中,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結合,學生作為參與主體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能夠更為深刻地理解與掌握理論知識,同時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有效解決理論知識抽象、理論課與實踐環(huán)節(jié)脫節(jié)的矛盾,實現(xiàn)了理論教學與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有機銜接。對基于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方法體系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應用型本科院校《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打開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馮冬菊,王丹虹,徐占國.基于項目驅動的機械制圖教學改革[J].實驗室科學,2012,15(3): 25-27.
[2] 周小勇,李田軍.依托工程實例道路勘測設計教學研究與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 2016, 43(10): 149-150.
[3] 蔣桂梅.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 高等教育,2012(4): 78-80.
[4] 李新凱,王龍.道路勘測設計課程項目驅動教學改革研究與探討[J]. 高等建筑教育, 2013, 22(5): 53-56.
[5] 王文軍, 李金柱.道路勘測設計課程項目學習模式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 2017, 26(6):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