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生 田穗
摘 ?要:隨著健康中國理念的持續深化,使高校體育教育面臨著更新的發展環境,對教育過程的創新實踐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高校體育教育創新的意義,分析了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分別從價值理念、教學內容以及評價標準等多個角度與方面,提出了提升高校體育教育質量的創新措施,望有助于相關教育工作的實踐。
關鍵詞:高校教育 ?高校體育 ?教育 ?創新
中圖分類號:G807.0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b)-0183-02
當前,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不斷健全,體育教育的關鍵地位得到進一步凸顯,如何高質、高效地開展高校體育教育創新,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業內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實施高校體育創新,有助于提高高校體育教育整體效果,為經濟發展源源不斷地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1 ?高校體育教育創新的意義
創新是一個事物的生命與靈魂所在,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實現事物自身不斷更新,推動社會腳步發展。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育面臨著新趨勢、新條件、新要求,需要更為扎實有效的創新措施,進一步優化體育教育流程,提升體育教育效果,為推進高等教育事業穩步向前提供可靠支撐。
在高等體育教育中實施創新,有助于提高高校學生的體育訓練效果,確保廣大師生掌握更為科學的體育訓練方法,提高教學成績;有助于進一步鞏固體育課程在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煥發出更加充足的活力與生機,實現高校體育教育的現代化;有助于營造濃厚的高等教學創新氛圍,引領高等教育向著系統化、協調化、綜合化方向發展[1]。
2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2.1 重視程度低下,師資力量配備不足
首先,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非重點課程,部分高校對體育教育的關注度嚴重不足,缺乏必要的重視,片面地認為高等體育教育是輔助性課程,處于相對低下的地位,未能全面意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和關鍵性,未能將體育教育擺在整個高等教學課程體系中更加重要的位置。久而久之,造成高校體育教育激情與活力嚴重不足。
其次,由于主觀意識不到位,造成高校體育教育師資力量配備嚴重不足。有的高校僅配備了為數不多的幾名體育教師,承擔著多個院系、多個班級的科學教學任務,日常課程教學任務繁重,加之科研課題項目等牽涉部分精力,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精力捉襟見肘。在體育教學硬件設施方面,通常表現為基本設施陳舊老化,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高校體育教育需求;訓練器材數量及種類較少,體育教學過程缺乏必要的科學方法,制約著教學效果的提高;場地環境較差,多種體育運動項目共用同一塊場地,相互干擾,相互影響,不利于體育教學的有序開展[2]。
2.2 體育教育活動內容枯燥,缺乏創新
高校體育教育活動的課程內容,對于體育教育的實效性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
首先,部分高校在體育教育課程體系設計中,僅單純地注重體育教育強身健體、掌握競技動作要領,忽略了體育管理相關理論的融入,使體育課程體系相對失衡,難以體現體育教育課程的引導性作用。
其次,在體育教育實踐中,課程目標計劃的執行力嚴重不足,體育教學過程流于形式,教學效果浮于表面,難以持續深入。在教學方法中,部分體育教師依舊沿襲相對傳統落后的教育教學方法,不能緊跟高校體育教學的最新發展趨勢,及時樹立現代化的高校體育教育理念,將先進的教學方法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全過程。
最后,體育教育活動內容不能有效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有的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能力較強,對于更高層次的體育訓練產生了強烈需求,而有的學生受身體、思維、體育基礎等方面的影響,接受體育新知識的效率相對較低,這就需要體育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化與差異化,但從實踐來看,體育教育在該方面還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2.3 高校體育教育評價體系和教育目標相對單一
高校體育教育的創新,要以完善而系統的教育評價體系作支撐。
首先,調查表明,大多數高校在評價體育教育效果時,過度注重體育考試成績,簡單地側重于分析各類運動指標,難以有效開展綜合性測評,對高校學生的綜合性評估不足,最終所得到的評價數據結果難以全面、客觀、全面地體現高校學生體育學習過程與效果,難以形成有價值的參考與依據[3]。
其次,高校體育教育目標相對單一化,對教育目標設計的包容性不足,太過依賴體育教學過程對身體素質的提升,降低了心理素質、綜合文化素質的比重,所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均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出發點,不注重在體育教育中講解該項運動的歷史起源、發展背景、名人文化,以及所蘊含的體育精神等要素,不利于激發高校學生學習興趣,制約了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內涵的理解與感悟。
最后,忽視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地位,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更多采取“灌輸式”“填鴨式”教學,過多注重教師講解與示范,缺乏對學生親身實踐的指導,使學生處于相對被動的學習狀態。
3 ?提升高校體育教育質量的創新措施
3.1 創新價值理念,樹立現代化體育教育理念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要求高校體育教育的價值理念也要隨之變化。要充分尊重高校體育教育在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關鍵地位,全面意識到高校體育教育是關系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事業。長期以來,高校體育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強身健體,提高對體育技能的應用能力,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要將體育教育的創新價值理念融入教學全過程,賦予高校體育教育更多內涵。要以現代化高校體育教育理念為指引,適當強調高校體育教育在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培養綜合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健全高校體育教育未來發展規劃,制定與之相配套的實施戰略[4]。
3.2 創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活動載體
教學內容的創新性以及教學活動的豐富性,直接關系到高校體育教育的整體效果。要摒棄原有陳舊落后、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體育教育內容,注入更多時代要素,提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要立足傳統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和發展,用以指導新形勢下的高校體育教學。
在教學活動載體方面,可充分利用不同地域、不同風俗習慣、不同歷史背景等條件,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活動。比如,在廣袤的北方地區的冬季,可借助地域及天氣條件,開展冰雪運動項目,提高對冰雪運動項目的直觀感受。而在水源充足的南方地區,則可有效開展游泳、帆板、滑水等運動項目。同時,要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開展備受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項目,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3 創新評價標準,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
綜合性強、系統化程度高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可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有效發揮引導作用。因此,要注重建立完善的體育教育評價標準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優化,使其始終服務于高校體育教育全過程。在評價標準體系的創新中,要注重評價方法與過程的靈活性與綜合性,以全面評價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為指引,形成客觀公正的評價標準指標體系。在評價過程中,要避免過多人為主觀要素的涉入,杜絕因個人喜好不同而造成的評價效果失衡,提高體育教育評價的可信度。比如,在球類運動項目課程評價中,既要采取小規模競賽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檢驗,又要充分考慮競賽過程中學生對運動技巧、動作要領、技術規范的熟練掌握程度,防止片面地以競賽結果作為評價依據[5]。
3.4 創新趣味體育運動,激發學習興趣
當前,部分高校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缺乏興趣,認為體育課程相對單調乏味,使得參加完體育學習后身心俱疲。因此,提高高校體育教育的趣味性,激發高校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極為關鍵。高校體育教育要制定詳細的教學實施計劃與方案,并以此為基礎,認真落實,并注重將多元化的趣味教學活動融入其中,切實保障趣味活動在課程教學中的比重。比如,在乒乓球教學過程中,可將學生男女搭配,激發學生表現欲,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從相對簡單的發球、接球等環節開始,講授、示范技術動作要領,讓小組學生自由發揮,然后根據動作要領的掌握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3.5 利用好現代化技術手段,提高體育教育實效性
當前,科學技術發展迅猛,各行各業的技術方法創新不斷,為高校體育教育實效性的提高提供了更多手段。要以暢通師生溝通交流渠道為出發點,建立完善的現代化信息系統共享平臺,在線交流體育“教”與“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高問題解決效率。可及時組織學生觀看專業性的體育競技賽事直播,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技術動作要領,體驗實戰環境,進而轉化吸收,提高體育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受當前各種條件的影響,高校體育教育實踐中的存在問題是多方面的,制約著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阻礙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穩步推進,有關人員應該從高校體育教育的客觀實際需求出發,充分尊重高校體育教育的基本規律,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全面促進高校體育教育創新,為培養現代化綜合型人才提供堅強保障,為推進高等教育事業現代化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陳曉春,張志鍇.通識教育視野下福建省高等學校體育教育現狀及綜合改革的對策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8,36(2):44-47.
[2] 楊菊生,沈震,張凱.從不同職業者體適能水平透視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對機械、電子和計算機三類職業者的調查研究[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18,28(1):75-78.
[3] 吳健,牛濤濤.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教育實習中的困惑、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運動,2017(24):42-43.
[4] 楊論.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9(8):386-387.
[5] 李霞.基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思考[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8(5):53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