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張強,張飛,楊志剛
1.內蒙古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2.包頭市中心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40;3.包頭市第八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40
膀胱癌是臨床高發泌尿系統惡性腫瘤,大部分患者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少部分患者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膀胱癌的分期代表了腫瘤的轉移情況與浸潤深度,而臨床分期和病理分期可作為判斷患者預后效果的主要指標,現階段臨床對膀胱癌進行分期主要標準為國際抗癌聯盟的TNM分期法。準確的分期分級可為膀胱癌的治療提供依據,為此需對膀胱癌臨床與病理分期差異開展深入研究,進而提高分期的準確性,為后期治療及預后效果的提升創造良好條件。
1.1 膀胱癌術前分期與CT檢查 CT是臨床進行膀胱癌分期的常用手段,利用CT檢查可確定膀胱壁層、盆腔淋巴結、膀胱壁外的腫瘤浸潤情況,并因此為依據對腫瘤的浸潤深度做出準確的判斷[1]。臨床關于CT在膀胱癌分期中的應用價值尚存在一定爭議,部分研究人員認為CT檢查關于腫瘤對壁內浸潤深度的判斷效果不夠理想,早期分期準確性不足。CT對于膀胱癌盆腔側壁蔓延與壁外側浸潤的分期較為準確,能夠顯示出盆腔淋巴結腫大的情況,其局部分期的準確率接近80%。研究人員普遍認為,CT對膀胱癌分期準確性與復發位置、基底情況、腫瘤大小、病理種類等因素相關。由于普通CT在膀胱癌分期中存在的缺陷,目前臨床普遍應用多層螺旋CT進行分期,檢查過程中患者需將膀胱排空,將內部充滿造影劑,實施盆腔CT掃描,并將獲取的數據信息利用軟件進行分析,以此獲取膀胱的立體圖像。多層螺旋CT檢查技術可避免檢查盲區,減輕患者痛苦,可在了解膀胱腫瘤基本情況的同時確定浸潤深度,適合尿道狹窄等類型患者應用,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在腫瘤分期中價值突出。
1.2 膀胱癌術前分期與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對膀胱癌進行術前分期主要依據為盆腔轉移情況及腫瘤浸潤膀胱壁深度。超聲分期的主要方法為TNM分期法,共包括4期,T1期為腫瘤基底狹窄或有蒂,突出方向為膀胱內側,腫瘤肌層未受侵犯,基底范圍限于黏膜層,并伴有連續高回聲帶。T2期為腫瘤基底寬,膀胱壁與基底分界模糊,肌層受影響,連續低回聲帶未中斷。T3期為深肌受腫瘤基底部浸潤,低回聲帶不連續,漿膜層高回聲帶連續完整。T4期為膀胱壁整體受侵犯,不連續,盆腔淋巴結腫大,腫瘤對膀胱周圍組織產生浸潤[2]。超聲檢查對膀胱癌分期的符合率超過90%,其中對于T3、T4期分期準確率接近100%。超聲膀胱癌分期主要存在的缺陷為分辨率和穿透力不足,精確度易受到腸道內氣體的影響,不適合盆腔無法充盈尿液的患者應用。
2.1 熒光膀胱鏡 熒光膀胱鏡在檢查過程中需要向膀胱內灌注特定的光敏劑,利用激發光藍光對腫瘤組織照射后,受原卟啉IX等物質特異性蓄積的影響,極易激發并產生紅色熒光,進而與正常組織的藍光產生對比,實現對腫瘤組織的有效探查。利用熒光膀胱鏡可發現較小的腫瘤組織及不典型的原位癌或增生情況,檢出率較高,分期和分級更準確,將其與TUR手術相結合,可實現對腫瘤組織的徹底切除,降低復發率。熒光膀胱鏡的主要缺陷為假陽性,檢測中炎癥、肉芽組織、膀胱黏膜、鱗狀上皮生化等均可顯示為陽性結果[3]。
2.2 普通膀胱鏡 普通膀胱鏡也被稱為白光膀胱鏡,臨床將其作為膀胱癌術前診斷及預后效果評估的金標準。利用普通膀胱鏡可準確進行腫瘤分期,研究人員分析表明非乳頭狀無蒂腫瘤存在25%的危險因素,而1cm以上乳頭狀帶蒂腫瘤存在10%肌層浸潤的危險因素,膀胱鏡檢查的結果可對基層浸潤性膀胱癌實現準確的預測。膀胱鏡實施膀胱癌術前分期主要的缺陷為操作中需要對腫瘤浸潤的深度進行估測,并需TURBT深度達到肉眼可見的腫瘤基底部位病變,切除不完整極易導致分期結果錯誤,極易引發治療后的早期復發,為實現分期的準確,仍需要將膀胱切除后實施組織學檢查。
2.3 膀胱癌術后病理學分期與診斷性TURBT分期 組織病理學分期是膀胱癌分期的重要標準,與TURBT相比,膀胱全切除后膀胱部分切除后的組織病理學分期結果更準確。在實際操作中,膀胱癌組織病理分期也存在一定差異,對于分期難度較大的病理組織學標本,不同醫師的觀察結果存在差異。選取標本時未能準確選擇腫瘤組織或選取標本不充分,極易導致腫瘤浸潤情況判斷錯誤,進而影響分期結果的準確性。
臨床診斷膀胱癌的主要方法為診斷性經尿道電切術,如患者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膀胱腫瘤,且無浸潤征象,可在麻醉后實施診斷性經尿道電切術,以此來實現腫瘤切除和病理檢查分級。診斷性經尿道電切術的主要缺陷為腫瘤殘留量過高,無法準確判斷腫瘤對膀胱壁的侵犯情況,分期錯誤率偏高,為此需對相關醫療設備做出必要的改進。
膀胱癌分期對后期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具有重要意義,臨床與病理分期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為影像學分期工具的敏感性、醫師因素引發的差異、標本選擇存在問題等,為此需診斷上述因素采取針對性控制措施,提高分期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