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胡江
1.內蒙古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2.包頭市中心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40
隨著超聲儀器設備性能提升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體檢人數越來越多,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高達50%-60%[1]。外科手術仍目前是治療甲狀腺結節的常用方法,但目前臨床發現絕大多數的甲狀腺結節為良性,無需特殊治療,目前甲狀腺結節存在著過度外科治療,術后造成頸部切口瘢痕、甲減等,不僅給患者帶來生理影響,也給心里帶來嚴重的負擔。早期明確結節性質對治療方案有著重要作用。
傳統彩超檢查甲狀腺是目前各地區較為常見的方法,通過超聲圖像可明確甲狀腺結節的大小、邊界、形態、有無鈣化、回聲強弱、血流情況、縱橫比、有無周圍淋巴結腫大等情況,來判斷良惡性。由于傳統超聲報告未進行分級,常需要臨床醫生有豐富的甲狀腺超聲影像方面的儲備,才能對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對年輕醫生,常會造成漏診。
2009年HORVATH[2]等提出了TI-RADS分級,明顯提高了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檢出率。超聲診斷甲狀腺惡性結節的征象:實性、縱橫比>1、低或極低回聲、微小分葉、邊界不清、鈣化等。TI-RADS較常使用為6類分級方法:1類,正常甲狀腺;2類,良性結節;3類,可能良性結節(惡性風險<5%);4類,可疑惡性結節(惡性風險5%-80%),4a有1項惡性超聲征象(惡性風險5%-10%),4b具有2-3項惡性超聲征象(惡性風險10%-80%);5類,具有4-5項惡性超聲征象很可能為惡性結節(惡性風險>80%);6類,病理結果惡性結節(惡性風險100%)[2]。由于其直觀的展現了甲狀腺結節的惡性率,對臨床醫生的診斷及治療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減少了年輕醫生漏診率。甲狀腺惡性腫瘤中,80.00%以上為低度惡性的甲狀腺乳頭狀癌[3],甲狀腺乳頭狀癌是一種惰性腫瘤。TI-RADS標準分級4級的惡性率(5%-80%),目前TI-RADS標準分級4級的患者是否該手術治療仍存在許多爭議。
在甲狀腺結節中的應用最早出現在1998年。通過注射造影劑觀察甲狀腺結節微血管灌注特點,從而提高腫瘤的檢出率。檢查結果可分為定性和定量2類。1.甲狀腺癌超聲造影定性特征:向心性不均勻低增強和慢進早消退,可伴充盈缺損、邊界不清晰、邊緣不光整和形態不規則[4]。2.超聲造影定量指標:時間-強度曲線(TIC)、始增時間(AT)、達峰時間(TTP)、峰值強度(PI)和最大灌注強度(IMAX%)等。甲狀腺癌TIC上多表現為強化時間短,呈慢進快出低增強,即甲狀腺癌的AT、TTP晚于正常組織和良性病灶,PI也呈最低[5,6]。惡性腫瘤由于新生血管生長的無序性,其TIC消退曲線多表現為多相性,而良性病灶則表現為鐘型的單相曲線,TIC消退曲線形態對甲狀腺病灶有更高的診斷價值。
TSH是調節甲狀腺腺體功能最重要的激素,是甲狀腺生長刺激因子,和多種甲狀腺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報道稱TSH降低的甲狀腺結節患者,其惡性概率普遍低TSH正常或升高者。
甲狀腺結節發病率上升,對于早期明確結節的良惡性質刻不容緩,傳統超聲對結節的診斷有著重要作用,但超聲診斷的主觀依賴太強,確診良惡性有一定的不足。綜上,通過研究分析甲狀腺TI-RADS分級、超聲造影、TSH三者結合與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關系,可為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鑒別提供新的有利證據,并為這一領域的未來研究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