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懷
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與旅游規劃分院 江蘇 南京 210037
城市的布局很大程度上由城市規劃與建設所決定,城市公民的精神面貌、審美狀況,文化內涵等均由其體現,所以城市規劃設計至關重要[1]。因為人們長時間對城市經濟發展比較重視,所以便將環境問題忽略,以致于現在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引起了廣大公眾的注意,生態城市的構想開始出現。生態城市建設的基礎就是生態城市的規劃,我們需重點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維持生態建設與城市經濟發展持平。
在建設生態城市的過程中,應將城市的規劃結合起來,實施理性的宏觀調控,以讓城市人口規模適當、城市用地規模合理,并借助生態學原理進行人居環境的改造,不得盲目地展開高樓大廈的修建,或者修橋開路、建廣場地鐵,對城市“軟環境”發展視而不見。一個優秀的城市建設決策者,應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老中醫,不僅能夠全面診斷,還可以綜合調理,標本兼治。在城市建設上,中國到底缺少的是什么?是專家還是資金?是規劃還是決策?其實最缺的還是強大有力的民主和法制機制,缺乏的是尊重人類與自然。
應將區域協調發展要求結合起來,立足于中心城市展開城鎮布局,將區域內各城鎮的規模、等級、地位、作用和職能分工確定出來,通過中心城市的繁榮發展將區域內各城鎮和廣大農村的發展帶動起來,平衡區域發展生態平衡。
實施結合生態產業和循環經濟的生態經濟發展戰略,要求城市主導產業必須是能夠將現代文明潮流和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體現出來的生態產業[2]。要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把發展的重點放在生態產業上,使然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的和諧統一成功實現。只有對循環經濟予以大力發展,方可使城市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經濟增長與資源短缺之間的尖銳矛盾得到有效解決。
1.生長的氽園
“氽”是漂在水上的意思。規劃旨在通過公園景觀。分三個層面展現宿遷在新時代的人水美系,即水與城市、水與鄉村、與自然。讓人們在園中盡享“氽”之妙趣。“生長”。意指通過建設時序的科學安排,分步實現公園的建設。
1.規劃結構
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順應城市發展脈絡。結合場地開發時序及空間大風貌,場地整體規劃可歸納為:
一脈兩帶-三區多點的規劃格局。一脈一通過挖湖、民便河改造。濕地建設等手段形成連接湖泊、溪流、濕地、沙洲、河流等多樣化水體的水脈。
兩帶一富康路 城市活力帶和古黃河文化休閑帶,位于場地東西兩側的游憩廊道。
三區-城市與本: 展現海綿城市最新技術探討城市水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鄉村與水:建設水上主題村,讓人們感知友好的人水關系對生產生活的饋贈:自然與水:通過多樣的水生境營適,呈現出自然界中水與生物的多姿多彩。
2.豎向規劃
現狀場地整向:場地整體呈北高南低,北都最高點高程約為26.3 米。平均高程的為25米,南部最低點高程的為19.1 米。平均高程為20米:古黃河與民便河水 位有約3米高差。
主要開挖位置:地形設計遵循.高處堆山低處理水”的原則,在南部地勢較低處開挖場地內最大的水面一-南湖 (樂水湖),北部利用現狀魚塘拓展形成北湖,在地勢較高處營造密林。
制高點與次高點分布:制高點設置充分考慮富康路觀景界面。富康路沿湖一側不設置高點,將視線完全打開,園區內部利用現狀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層層抬高。綿延起伏。
土方量測算:民便河拓寬、南湖(樂水湖)與濕地的開挖共計外運土量約1693700立方米,供給高鐵建設取土需求:北湖取土的133100立方米,供場地內部地形堆疊造景。
3.水系規劃
在公園內部自北向南。從高到低共規劃了三個主要水體(甲北湖。南湖和兩河濕地,南湖印樂水湖)。面積分別為52.2 3.9 和3.0 公頃,并通過大。小水系將其申聯起來。
通過調整民便河的河道走向,以及合理設計地形和設置閘站,物民便河與公國主要水體隔離開來。在公園內部形成一條民便河的專用河道,這樣即不影響民便河排澇,又可避免民便河上游污染水體對公園主要水體的影響,同時還能盡量護大湖體的面積,增加調蓄容積。提升景觀效果。
水利設施:規劃對開發區橡膠壩進行易址重建,由目前的位置調整互洋大河與民便河交叉口處。橡膠壩設蓄水位為19.0 米,從而使橡膠壩上游河道(包括民便河和洋大河)保持規劃要求的19.0 米的景觀水位。
保留現狀月亮河節制閘。并在月亮河與古黃河交界處建設節制閘,控制古黃河對北湖的補水量:在兩河濕地以及南湖(樂水湖)入河口處建設攔水堰。控制兩河濕地以及南湖(樂水湖)的水位。
水位控制:規劃范圍內地形高差變化較大,規劃通過節制閘。攔水堰等方式,對不同水體的水位進行控制。
4.交通規劃
場地外部交通:公園北部和西部均有現狀城市道路.其余則為規劃道路,隨著高鐵場站片區的建設,將來游客進入公園主要依托富康大道、蘇州路與古黃河東側濱河道路。內部交通組織:道路規劃以優美。經濟、便捷為原則,強調連續性。通達性與便利性,構建集生態。休閑游賞于-一體的園路系統,考慮到古黃河風光帶的景觀游覽的連續性。主要的園路體系與古黃河游賞道路緊密聯系,保證風光帶游覽的連續性。由入口規劃:公園在富康大道、蘇州路、古黃河東側濱河路上各設置主要出入口-一個。道路系統規劃:公園主園路寬6米,斷面為綠道2米加游覽車行道4米,游步道1.5 -25米寬。停車場規劃:在主要的出入口均設置停車場。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共設置生態停車位約380個。
結語:隨著二十一世紀來臨,城市的世紀和關心環境的世紀也隨之而來,國家的未來,乃至于整個星球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均取決于城市未來。對此,我們在認識城市和環境問題上一定要秉承科學、發展和變化的觀點,希望通過本文的相關探討,可啟發相關工作人員,對濱海縣生態城市的規劃建設進度予以推動,提供一個方向給其他城市,致力于我國建設生態城市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