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陳詞
記者:曾教授,您好!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已經成為一種共識,那在治療過程中的用藥情況是怎樣的?
曾義嵐: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治療已經20年了,有很多患者接受了核苷(酸)類似物的抗病毒治療,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收益。比如在臨床上,很多患者在抗病毒之前,每年因肝硬化出血、腹水等住院多次,但是抗病毒治療后,這種情況得到很大的改善。很多肝硬化患者口服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同時聯合一些抗纖維化的藥物,經肝穿發現,部分失代償期肝硬化轉變為代償期肝硬化了,甚至實現了肝硬化的逆轉。但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一些非肝病專業的醫生對抗病毒治療不是很了解,對于需要長時間持續治療還有不同的看法;部分患者覺得HBV DNA轉陰就不用服藥了,私自把藥停了;有患者認為當初醫生說的吃5年以上,現在已經超過5年了,就自己把藥停了;還有部分患者因為價格原因自己換藥,這些情況都可能造成耐藥發生或者已經穩定的病情出現復發加重。
記者:對于初治患者,應該怎樣進行抗病毒治療方案的選擇?
曾義嵐:對于初治患者,在正規醫院都是用一線藥物,即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根據患者情況選擇藥物:如果是60歲以上的,選恩替卡韋比較多;年輕人選替諾福韋比較多;病毒載量很高的,選替諾福韋比較多;有生育需求的,選替諾福韋。
記者:對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怎么抗病毒治療才能更好地實現母嬰阻斷?
曾義嵐:按照我國慢乙肝診療指南,對于乙肝病毒載量>2×106IU/ml的女性慢性乙肝患者應考慮抗病毒治療,需要在懷孕24-28周時檢查HBV DNA水平,必要時還檢測乙肝病毒基因型,然后進行抗病毒治療。但是現在這方面還有缺失,我在門診發現有好幾個1歲多的小孩患有乙肝,這是因為他們的母親不知道乙肝可以采取母嬰阻斷,沒有及時進行阻斷從而造成了孩子感染乙肝。
記者:兒童應該如何進行抗病毒治療?
曾義嵐:有適應癥的兒童應進行抗病毒治療,2歲以上的適用恩替卡韋,2歲以下的如果出現肝功異常,則采取保肝治療,到了2歲,馬上選擇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以前有推薦使用干擾素,但是由于兒童的乙肝病毒載量往往很高,使用干擾素效果可能會不明顯。
記者:對于合并有其它問題的需手術的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曾義嵐:抗病毒藥物肯定要堅持服用,但有一個盲點,比如有些患者因為骨折需做手術,他自己覺得抗病毒藥物不能吃,就自行停藥了。所以,我們要在對患者進行依從性教育時反復強調,今后不管發生什么情況都不應該隨意停藥。核苷(酸)類似物跟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很少,相對來說是很安全的?;颊咝枰鍪中g時,則要告訴患者,需要先做肝功能分級評估、肝臟儲備功能檢測等。如果肝功能分級為C級,對于不是急診的手術,需要到肝病科治療一段時間,把肝功改善以后再做手術則更為安全。
記者:在乙肝治療方面,患者的依從性高嗎?
曾義嵐:不是很高。因為人們的一些消費觀念問題,對長期服藥有所顧慮,雖然醫保能報銷部分,但是服藥時間太長,很多患者不能接受,自己就想停藥。很大一部分患者迫切的想停藥,所以我覺得可以優選部分患者,通過干擾素來抗病毒治療,讓這部分患者實現停藥。如果實現乙肝表面抗原陰轉了,停藥后還是很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