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

稅收是國家(政府)公共財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來源,面對稅務領域的各種風險和安全問題,如果國家不采取相應對策,“稅務安全”問題將演變成我國重大的經濟、政治安全問題之一,對我國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安全構成嚴峻挑戰,在此,筆者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明確將稅務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
稅收問題是牽涉到國計民生的問題,牽涉到調節經濟結構、促進社會發展等方方面面,稅收安全與國家發展、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應將稅收安全納入國家戰略體系,高度重視稅收安全對國家安全的重要作用與使命。
盡快建立稅務安全監測控制網絡體系
“影星案”暴露出了我國稅務征收體系的漏洞,“陰陽合同”是多年來違規操作的套路型做法,利用工作室賬戶隱匿個人報酬的真實性質、企業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和非法提供便利協助少繳稅款暴露出在稅款征收監管過程中的規則不嚴和監管漏洞。在明知這些做法客觀存在的現實情況下,有關部門理應結合稅務工作的實際情況與特殊使命制定稅務安全監測控制實施辦法,建立稅務安全檢測控制網絡體系,可以對企業及個人的每一筆收入和支出的不合理去向和用途進行有效追蹤。
善用稅收優惠手段,切實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霍爾果斯以減、免、返稅的方式以期吸引優質企業進駐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初衷是好的。但政策利好催生出來的不是對當地經濟的真實性拉動,而招致的是“逃稅避稅”“洗錢”等亂象。因此,地方政府在利用稅收政策吸引招商時應目標明確,首先找好當地經濟發展的優勢,圍繞優勢產業利用稅收政策來做文章,并將優勢產業做大做強這才是稅收優惠政策的初衷,否則當地經濟、社會非但沒有受到滋養,反而貽誤時機、形成社會不公、造成經濟損失和秩序紊亂。
積極利用稅務全球協定網絡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截至目前,我國與110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雙邊稅收協定、安排和協議,其中屬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有54個,覆蓋了我國主要對外投資目的地,這不僅使中國“走出去”企業享受到降稅減負的紅利,“引進來”的企業也同樣受益。“走出去”企業可以利用稅收協定維護自身權益,我國稅務部門也將根據形勢變化和企業遇到的新問題談判、修訂稅收協定、推動國外稅務主管當局為中國企業享受稅收協定待遇提供便利。
增強納稅意識,偷稅、漏稅應從快從重處罰
積極納稅是每一個納稅人應盡的義務,按照國家相關法律的規定及時、足額的繳納稅款是每一個納稅人不可推卸的責任。稅務主管部門應做好稅收普法工作,增強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實時監測稅收來源、稅款項目和稅款金額,對可疑項目與資金進行及時排查,一旦發現偷稅漏稅行為,予以重罰并以儆效尤。
(作者系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國家智庫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