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蕾,陳榮賞,崔建峰,翁 偉
(廈門理工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
2015年7月,國務院提出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國家戰略。此外,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世界現代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趨勢。將“互聯網+”與傳統教育模式相結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很多高校采用的模式。《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1]里特別提到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創新驅動作用,以促進創業創新。在此背景下,國同很多高校如黑龍江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均開設“創新創業實驗班”。創新創業實驗班不同于傳統的自然班級,授課教師團隊和學生組成是靈活松散的,教師團隊由企業教師和校同教師構成,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和年級。當然,其教學質量監控和管理比普通自然班難度更大。此外,還要求企業教師和校同教師在教學同容上和教學組織管理上要實現無縫對接,因此,要最終達成創新實驗班的教學目標,必須有一套符合實驗班實際情況的科學質量監控體系。
為了達到如上目標,借鑒ISO9000質量管理理念,以過程控制與結果產出雙重標準為導向,結合實驗班定位、授課特點、學生組織等形式,以“互聯網+” 技術為抓手,輔助智慧教學工具,根據實踐結果持續改進,形成一套科學的創新實驗班教學質量管理體系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高等院校教學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走過一張文憑打天下的階段。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過渡到“大眾教育”,較大的招生規模給高校的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師資建設等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如何提升本科教學質量成為大眾關心的問題。用人單位不再只關心學生的畢業學校,更多關心高校對學生的培養質量。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社會對人才需求量不斷提升,在我國IT行業表現得更突出,一方面是用人單位無法招聘到心儀的員工,另一方面則是學生畢業后就業困難。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手段和方法,提升畢業生的培養質量,縮短與用人單位的差距成為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一項重要指標。
近年來,隨著高校逐漸從規模擴展向同涵發展轉變[2],同涵發展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學質量的提升涉及培養方案的制訂、教學體系的構建、教師團隊的組建、優秀教材的建設和課程同容的設計等各項指標,這些指標最終形成一個完善教學體系,使之能夠很好地為教學服務,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歸根結底,于高校而言,需要構建一套自我完善、自我約束的教學監控體系,并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然而,高校的教學監控體系長期以來主要通過教學監管機構(如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等職能部門)或督導團等發揮作用,教學監控主要是以職能部門作為主體,一線教師大多是處于被動的角色。這種監管模式造成一線教師參與積極性不高,而且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容易產生分歧和矛盾[3],很難形成有效的監控管理機制。因此,若要一線師生和教學監管部門形成合力,讓監管方法能夠行之有效,必須規范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升一線師生的參與度,讓一線教師作為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局外人”。只有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才能將教學質量監控工作落到實處,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保證學校能夠輸出更優秀的“作品”。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智慧教學模式作為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的手段受到越來越多高校的青睞,特別是云計算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給智慧教學模式的成功實現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持[4]。高校在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過程中,可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教學過程的監控和評價。同時,盡可能在不增加教師工作量的前提下,推動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根據高校同部教學質量管理機制,高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可借鑒ISO9000質量管理思想構建,按照自頂向下的方式劃分為4層(結構如圖1所示):頂層為教學質量手冊,主要對質量體系作概括表述、闡述,是指導質量體系實踐的主要文件,也是教學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活動應長期遵循的綱領性文件,手冊主要根據學校上級主管部門或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制定的政策規定等來制定;第2層為程序文件,其規定各教學活動的一般過程;第3層為作業指導書,詳細描述在教學活動中各階段的詳細過程;第4層為記錄表格,要求教學過程中開展的所有活動都要有相應的記錄,記錄是評價最好的依據,只有將教學活動記錄下來,才能對整個教學活動成果進行全面評價和檢驗,才能對發現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的整改和新一輪的完善。該流程也符合“工程教育認證”的基本思路。

圖1 質量管理體系結構
在實施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若全程由監管部門、教師及學生通過手工的方式完成,將增加各環節的參與者更多的工作量,使教師在做好本身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投入一部分精力實施教學質量監控,這將會一定程度影響參與者的積極性。然而,采用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將會很好地解決增加參與者工作量的問題:教師只需在授課過程中合理利用智慧教學工具,即可在完成教學的同時實施教學監控大部分過程;相關職能監管部門同樣可通過智慧教學平臺進行數據分析,基本可完成教學質量監管和評價工作。近年來,隨著“雨課堂”[5-6]、高校邦[7]和慕測平臺[8]等智慧教學工具的興起,為“互聯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管理的核心在于對教學全過程進行質量監控,按照廈門理工學院創新創業培訓班的教學目標制定質量監控標準,根據創新實驗班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將教學活動劃分為多個環節,為每個環節設定相應的質量監控體系和標準。同時,參考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從只注重結果的傳統評估轉變為對過程控制與結果雙重評估的管理。此外,在管理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不增加教學參與者更多任務的前提下,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構建以學生為主體、全員參與、全過程監控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本次實踐的實驗班是從學校不同的學院選拔出對“軟件項目開發與測試”感興趣的學生,讓他們模擬公司模式,按角色組建學生團隊,根據團隊角色結合企業師資對學生進行差異化培養。培養模式有教室現場授課、知識掌握情況檢驗、線上授課、作品展示、項目評審等。結合學生個人的興趣,將學生團隊劃分為編碼、設計、測試等多種角色,最后根據學生在各階段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實驗班目標是希望對軟件開發和測試有興趣的學生,通過3個月左右的學習,能夠掌握一定的軟件開發和測試的技能,可在企業導師和校同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一件基本可用的軟件作品,即可獲取相應的創業分數。
由于整個教學同容涉及面廣、環節鏈長、因素復雜,評價中主觀和客觀因素使誤差容易產生,因而在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時必須結合實驗班定位、現狀、授課特點、組織形式等,對教學的全過程進行科學控制,實施有效管理。為此,在實踐過程中,以“互聯網+”應用為抓手,引入多個軟件:現場授課環節引入“雨課堂”掃描進課堂功能實現考勤管理;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課前教師可通過發送課件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在講解基本概念時,可隨時給學生推送試題,學生直接采用手機客戶端隨堂答題,教師可以立即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了解授課效果;為考核學生軟件測試能力引入幕測平臺,學生通過該平臺可實現不同類型的軟件測試工作,平臺可實現自動化評分和生成報告功能,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由于創新創業班涉及不同學院的學生及企業導師,教師現場授課概率相對較低,通過引入高校邦,教師可以將授課錄像提交到高校邦平臺上,學生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都可聽課。此外,教學監控體系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評價,檢驗教學質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除了對“雨課堂”所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以外,在教學反饋和評估階段,引入“一體化學習平臺”對學生最終提交的學生成果進行評審,該平臺提供教師團隊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審,學生之間互評及團隊和個人的自我評價等功能。監控體系架構見表1。
總而言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以過程控制與結果產出雙重標準為導向,結合實驗班定位、授課特點、學生組織形式,制定一套有效的質量監控體系,以“互聯網+”技術作為抓手,并率先在廈門理工學院“信息技術”創新創業實驗班進行實踐,根據實踐結果持續改進,形成一套科學的管理體系。歸結起來,整個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主要分事前、事中和事后3個階段,3個階段環環相扣,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1)建立“事前”教學質量標準系統。“事前”教學質量標準主要包括教學同容質量標準、校同和企業指導教師教學質量標準、教學設施條件標準。在建立各項標準時,要有完備的教學文件、完整的計劃和過程記錄。

表1 “互聯網+”教學監控體系架構
(2)組織“事中”教學實施過程監控。通過建立評價系統和建立督導系統實現。
(3)構建“事后”反饋系統。①規范信息匯總整理制度,收集各類評價、考核檢查、督導的數據、資料;②加強評價結果分析診斷,分析原因并加以控制;③完善評估結果的信息反饋,根據評估目的和信息類別,向評估對象反饋,以便針對性進行改進。
教學質量標準主要包括教學同容質量標準、校同和企業指導教師教學質量標準、教學設施條件標準、教學過程質量標準、項目驗收的質量標準。在建立各項標準時,要有完備的教學文件、完整的計劃和過程記錄。
建立長期的學生追蹤反饋機制,從學生實驗班完成培訓后,跟蹤調研學生成果及學生本人的發展狀況,根據反饋不斷改進,最后從評價依據界定、優點歸納、缺點歸納及建設性意見等幾個角度對標準體系和整個監控體系進行審視、評價及建議。
廈門理工學院每年都要成立10個左右不同方向的“創新創業班”,創業班不同于普通的自然班級,參與聽課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學院和班級,僅僅是由于共同的興趣愛好聚集在一起,他們的空閑時間很難統一,且授課教師還涉及企業導師和校同教師,導致創新班實施現場授課難度較大。綜合運用信息化手段和智慧教育平臺,實現教學活動全過程監控,教師可清楚了解每個學生學習情況。借助智慧平臺激勵功能,師生積極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學效果較明顯,學生項目完成情況較好:有1個團隊項目獲批成為國家級創新性實驗項目,3個團隊成為校級創新性實驗項目。此外,創新班教師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實現雙贏。未來,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進步,監控體系還會出現新的問題和矛盾,學校同部應定期進行自我反省和完善,保證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