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倉學,劉曉宇,張雯
(陜西科技大學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西安 710021)
鷹嘴豆是一種藥食兩用作物,起源于中東地區和亞洲西部,是世界上種植面積較廣的豆類[1],在中國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肅、寧夏和青海等地[2]。鷹嘴豆相較于大豆油脂含量極低,富含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維生素及鈣、鐵、鎂等營養成分,具有預防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膽固醇及血脂、血糖,利尿以及治療失眠等作用[3-7]。目前,我國已廣泛栽培并將其用作食品原料,但其保健作用的開發還處于研究階段。因此,進行鷹嘴豆產品的開發與研究有著巨大的經濟和生態利用價值。
納豆是大豆蒸煮后接種納豆芽孢桿菌,在一定條件下發酵而成的一種傳統豆類發酵食品。納豆中含有上百種生理活性物質及營養物質,且含有全部的必需氨基酸[8]。納豆具有溶解血栓,預防骨質疏松,抗菌,抗氧化,抗癌,提高蛋白質消化率,調整腸道功能等保健作用[9]。Sumi H等[10]于1987年從納豆中提取出具有溶栓功能的物質并命名為納豆激酶(Nattokinase,NK),納豆激酶屬于納豆枯草芽孢桿菌絲氨酸蛋白酶,體內體外實驗均已證明其具有高效的溶栓活性[11],不僅可以直接溶解交聯狀的血栓,還可以催化血纖維蛋白原轉化成有活性的血纖維蛋白原溶酶,增加體內血栓溶解因子的合成,增強體內血栓的溶解活性[12]。
鷹嘴豆盛產于雪域高原,當地人通過簡單的制粉工藝加工成具有保健作用的粉體食品。目前日本的納豆產品研發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我國對納豆發酵技術的掌握仍參差不齊。本研究在預實驗的基礎上篩選了鷹嘴豆作為發酵納豆的原料,旨在通過枯草芽孢桿菌的發酵,從原料出發,以納豆激酶活力為指標進行考核,優化鷹嘴豆的發酵條件,增強鷹嘴豆的保健作用,為鷹嘴豆資源的高價化利用開辟新途徑。
鷹嘴豆:來源于新疆;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subtilis):本實驗室篩選并保存;磷酸二氫鈉、氯化鈉、磷酸氫二鈉、無水氯化鈣:均為分析純,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牛肉膏、蛋白胨、瓊脂粉: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尿激酶、纖維蛋白原:美國Sigma公司。
斜面培養基:牛肉膏0.5%、蛋白胨1%、磷酸二氫鉀0.02%、NaCl 0.5%、CaCl20.02%、瓊脂2%。
種子培養基:牛肉膏0.5%、蛋白胨1%、磷酸二氫鉀0.02%、NaCl 0.5%、CaCl20.02%。
YXQ-SG46-280S壓力蒸汽滅菌鍋 上海博訊實業有限公司;JA2603B電子天平 上海天美天平儀器有限公司;HWS12型電熱恒溫水浴鍋 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MJ-250霉菌培養箱 上海百典儀器設備有限公司;HZQ-QG全溫振蕩器 哈爾濱市東聯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DL-CJ-1N醫用型潔凈工作臺 北京東聯哈爾儀器制造有限公司;755B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菁華科技儀器有限公司;微量移液器 德國Eppendorf公司。
1.3.1 制備種子液
納豆菌經斜面培養基活化后接種到種子培養基中,于33 ℃,120 r/min震蕩培養12 h。
1.3.2 納豆發酵工藝流程
鷹嘴豆→浸泡→蒸煮→接種→發酵→后熟→納豆。
稱取適量鷹嘴豆清洗干凈,加自來水至料液比為1∶1(V/W)浸泡過夜,于120 ℃蒸煮20 min,冷卻至室溫后接種3%納豆菌,于33 ℃靜置發酵72 h,轉入4 ℃冰箱后熟24 h。
1.3.3 納豆激酶活性測定[13]
尿激酶的標準曲線:配制濃度梯度為5848,2924,1462,731,365.5 IU/mL的尿激酶標準溶液,分別取20 μL上述標準液點樣至纖維蛋白平板上,于37 ℃孵育16 h后,測量形成的透明圈的兩條垂直直徑,計算其面積S=πd2/4。以溶圈面積為橫坐標,以標準尿激酶活力的對數值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見圖1,得方程y=0.0079x+0.8712,R2=0.9975。
粗酶液的制備:取適量成熟的納豆,加入無菌生理鹽水(1∶1,V/W),于4 ℃,120 r/min浸提1 h,提取液按4000 r/min離心20 min,上清液即為粗酶液。取20 μL粗酶液于纖維蛋白平板上點樣,于37 ℃孵育16 h后,測量溶圈垂直直徑,計算面積,參照尿激酶標準曲線方程計算樣品粗酶液酶活。

圖1 納豆激酶活性標準曲線Fig.1 Standard curve of nattokinase activity
1.4.1 接種量對NK活性的影響
分別取30 g鷹嘴豆進行清洗浸泡處理后發酵納豆。蒸煮時間20 min,基質含水量50%,發酵溫度33 ℃,發酵時間72 h,后熟時間20 h,以納豆激酶酶活性為指標,研究接種量分別為2%,4%,6%,8%,10%對NK活性的影響。
1.4.2 基質含水量對NK活性的影響
分別取30 g鷹嘴豆進行清洗浸泡處理后發酵納豆。蒸煮時間20 min,接種量3%,發酵溫度33 ℃,發酵時間72 h,后熟時間20 h,以納豆激酶酶活性為指標,研究基質含水量分別為25%,50%,75%,100%,125%對NK活性的影響。
1.4.3 發酵時間對NK活性的影響
分別取30 g鷹嘴豆進行清洗浸泡處理后發酵納豆。蒸煮時間20 min,基質含水量50%,接種量6%,發酵溫度33 ℃,后熟時間24 h,以納豆激酶酶活性為指標,研究發酵時間分別為24,36,48,72,96 h對NK活性的影響。
1.4.4 發酵溫度對NK活性的影響
分別取30 g鷹嘴豆進行清洗浸泡處理后發酵納豆。蒸煮時間20 min,基質含水量50%,接種量6%,發酵時間48 h,后熟時間20 h,以納豆激酶酶活性為指標,研究發酵溫度分別為28,30,32,34,36 ℃對NK活性的影響。
1.4.5 后熟時間對NK活性的影響
分別取30 g鷹嘴豆進行清洗浸泡處理后發酵納豆。蒸煮時間20 min,基質含水量50%,接種量3%,發酵溫度33 ℃,發酵時間72 h,以納豆激酶酶活性為指標,研究后熟時間分別為12,16,20,24,28 h對NK活性的影響。
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進行響應面優化實驗時,選取影響較大的3個因素:接種量(因素A)、發酵溫度(因素B)、發酵時間(因素C),以NK活性為指標,采用Design Expert 8.0.6軟件進行3因素3水平的設計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確定最佳發酵工藝。
2.1.1 接種量對NK活性的影響
接種量對NK活性的影響見圖2。

圖2 接種量對NK活性的影響Fig.2 Effect of inoculation amount on NK activity
由圖2可知,隨著接種量的增大,NK活性呈現先增大再降低的趨勢,這是由于接種量過小時,菌體無法在發酵液內充分生長,難以實現發酵完全;接種量較大,菌種生長繁殖較快,從而有利于產酶。而接種量繼續增加,大于6%時,并沒有遵循以上規律。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接種量過大時,細胞繁殖速度過快,營養成分迅速耗竭,同時細胞快速生長導致初級代謝旺盛,次級代謝被抑制,從而導致NK產量下降。接種量為6%時,細胞生長速率適中,既能實現細胞的大量積累,又能使次級代謝過程順利進行,因此納豆激酶活力達到最大。因此,最佳接種量為6%。
2.1.2 基質含水量對NK活性的影響
基質含水量對NK活性的影響見圖3。

圖3 基質含水量對NK活性的影響Fig.3 Effect of substrate water content on NK activity
由圖3可知,基質含水量對鷹嘴豆發酵后納豆激酶活性有較大影響,當基質含水量達50%時,納豆激酶活力達最高值。基質含水量過小,納豆菌難以充分生長,酶產量下降;基質含水量過大,基質表面則會形成一層液態膜,造成環境供氧不足,不利于納豆菌的生長代謝,導致酶產量較低。因此,最佳基質含水量為50%。
2.1.3 發酵時間對NK活性的影響
發酵時間對NK活性的影響見圖4。

圖4 發酵時間對NK活性的影響Fig.4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ime on NK activity
由圖4可知,NK酶活性隨發酵時間的延長呈現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變化趨勢;在發酵24~48 h的過程中,NK酶活呈升高趨勢;發酵時間為48 h時,NK活力達到最高;發酵時間超過48 h后,鷹嘴豆基質中剩余的營養物質不足以維持納豆菌的代謝,同時次級代謝產物中副產物逐漸增多,抑制了NK的生產,從而導致NK活性降低。因此,最佳發酵時間為48 h。
2.1.4 發酵溫度對NK活性的影響
發酵溫度對NK活性的影響見圖5。

圖5 發酵溫度對NK活性的影響Fig.5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NK activity
由圖5可知,隨著發酵溫度的增大,納豆激酶活性先增大后減小,發酵溫度為34 ℃,時納豆激酶活性最高;當發酵溫度大于34 ℃時,鷹嘴豆的活力則逐漸減弱。微生物的生長及代謝過程都需要適宜的溫度,NK的合成反應在最適溫度時,則NK合成過程中的酶活力最高,一旦超過最適溫度,酶的活力就會下降,NK產量會相應降低,NK活力就降低。同時溫度過高會導致納豆色澤暗淡,形態癟軟。因此,最佳發酵溫度為34 ℃。
2.1.5 后熟時間對NK活性的影響
后熟能使納豆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物質進行平衡,同時減少納豆中的不良風味,并使納豆風味變得更加濃郁。后熟時間對NK活性的影響見圖6。

圖6 后熟時間對NK活性的影響Fig.6 Effect of ripening time on NK activity
由圖6可知,隨著后熟時間的增大,納豆激酶的活性呈現先增大后緩慢下降的趨勢,可能是由于隨著后熟時間的延長,產生了特殊的活性物質,抑制了納豆激酶的活性,導致NK活性降低,也可能是納豆激酶發生了轉化或降解作用。因此,后熟的適宜時間選擇20 h。
根據Box-Behnken實驗設計原理,綜合單因素實驗的結果:基質含水量為50%,后熟時間為20 h,選取接種量(A)、發酵溫度(B)、發酵時間(C)對納豆激酶活性影響較大的因素作為考察因素,以納豆激酶活性(Y)為評價指標,對鷹嘴豆的發酵工藝條件進行響應面分析,具體實驗方案見表1。獲得多元二次項回歸方程為:Y=977.9+16.06A-4.64B-1.25C+8.55AB+8.46AC+1.95BC-211.31A2-91.63B2-15.43C2。

表1 響應面優化實驗方案及結果Table 1 Design and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s

表2 響應面實驗結果方差分析Table 2 Variance analysi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al results




圖7 發酵溫度、發酵時間和接種量的 交互作用對NK活性影響的響應面圖Fig.7 Response surface diagram of the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fermentation time and inoculation amount on NK activity
由圖7可知,發酵溫度和接種量、發酵時間和接種量、發酵時間和發酵溫度之間都有一定的交互作用,最佳預測點在實驗考察范圍內。因此,該二階模型具有良好的擬合度,能真實描述各因素與響應值之間的關系。接種量、發酵溫度、發酵時間與鷹嘴豆納豆的NK活性有顯著的相關性,表現為曲面較陡,其中接種量對鷹嘴豆納豆的NK活性影響最大。結合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可知,接種量與發酵溫度的交互作用影響更顯著,接種量與發酵時間、發酵溫度與發酵時間兩兩之間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但交互作用的影響不如接種量與發酵溫度的交互作用影響顯著。
根據建立的數學模型進行參數的最優分析,得到鷹嘴豆發酵的最佳工藝條件:接種量為6.04%,發酵溫度為33.98 ℃,發酵時間為47.61 h,模型預測納豆激酶活性為978.274 IU/g。考慮實際操作中的條件限制,將工藝條件調整為接種量6%,發酵溫度34 ℃,發酵時間48 h。為增加可信度,在最佳工藝條件下進行3次平行發酵實驗,得到納豆激酶活性平均值為986.324 IU/g,與理論預測值接近。表明該模型準確可靠,利用該模型在鷹嘴豆納豆生產實踐中是可行的。
在單因素實驗結果的基礎上,采用響應面法優化了鷹嘴豆發酵納豆的工藝。以接種量、發酵溫度、發酵時間3個因素作為自變量做3水平3因素的Box-Behnken實驗,得到因素與響應值之間的擬合方程為Y=977.9+16.06A-4.64B-1.25C+8.55AB+8.46AC+1.95BC-211.31A2-91.63B2-15.43C2。獲得鷹嘴豆發酵納豆的最佳工藝參數為:接種量6%,發酵溫度34 ℃,發酵時間48 h,在此條件下納豆激酶活性高達986.324 IU/g,為研發優質納豆食品、提高納豆中的納豆激酶活性提供了實驗數據和技術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