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單春會,唐鳳仙
(石河子大學 食品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紅提葡萄,又稱紅地球葡萄,是美國加州大學研制的雜交品種[1]。紅提因其穗大、皮厚、味美、耐貯運等優點而深受大眾喜愛[2]。新疆是我國紅提種植的主要區域[3],但長期以來紅提都以鮮食為主,且基本為季節性產品,由于紅提產業化商品市場幾乎空白,致使紅提產業發展嚴重滯后[4]。
果醋是以水果或水果下腳料為原料,先酒精發酵再醋酸發酵而得到的新型飲料[5]。果醋因其降三高、抗菌、促進新陳代謝、抗衰老等眾多優點而受消費者推崇,是一款較好的功能性飲料[6]。果醋發酵方法分為固態發酵法、液態發酵法和前液后固發酵法[7],固態發酵法是傳統發酵方法,液態發酵法則是新興的主流發酵方法,前液后固法則結合兩者的優缺點,其發酵方法尚不成熟[8]。
隨著人們對于食品健康及安全愈發重視,果醋因其保健功能及口感酸爽而越發受到關注[9]。但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果醋品種較為單一[10],沙棘果醋、菠蘿果醋、黑加侖果醋、梨果醋等大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11-14]。本文針對紅提深加工產品較少以及其果醋產品報道較少的問題,采用響應面法優化紅提果醋的發酵工藝條件,以期釀造出口感柔和、色澤優良、典型性強的紅提果醋,為其工業化生產提供了理論依據。
紅提葡萄:新疆石河子市;安琪葡萄酒活性干酵母(BV818):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醋酸菌(瀘釀1.01):由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果蔬實驗室保藏;果膠酶(EX-V):法國曼森公司;優質白砂糖(食品級):市售;葡萄糖(分析純):天津盛奧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偏重亞硫酸鉀、檸檬酸(分析純):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
SW-CJ-ZD無菌操作臺 蘇州蘇潔凈化設備有限公司;YXQ-LS-SⅡ高壓蒸汽滅菌鍋 濟南思卓醫療器械有限公司;GL-20G-Ⅱ高速冷凍離心機 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ZXSD-1160生化培養箱、ZWYRD2403觸摸屏搖床 上海智城分析儀器制造有限公司;S-3CpH 計 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MC202231手持糖度計 成都泰華光學有限公司。
1.3.1 紅提果醋液態發酵工藝流程
原料→分揀清洗→除梗破碎→成分調整→滅菌→酒精發酵→過濾→殺菌→醋酸發酵→澄清→過濾→殺菌→陳釀→成品。
1.3.2 操作要點
1.3.2.1 原料預處理
選用新鮮紅提,揀出壞果、次果、雜質;清洗后瀝干,破碎(注意葡萄籽不破碎);加入總體積0.006%的偏重亞硫酸鉀;依據1.7g糖發酵可生成1%酒精,按預計酒度加入白砂糖調整葡萄果漿糖濃度;用檸檬酸調節發酵液酸度至pH 3.8;加入發酵液總體積0.03%的果膠酶于葡萄果漿內以達到提高出汁率的效果;68℃下巴氏殺菌30min。
1.3.2.2 酵母活化
稱取發酵液總體積0.03%的釀酒活性干酵母于5%葡萄糖溶液中,于37℃條件下水浴活化30min。
1.3.2.3 酒精發酵
待發酵液冷卻后接入已活化的酵母菌液;將發酵液放入20℃恒溫培養箱中,每隔一段時間測量發酵液的可溶性固形物,待酒精度達到8%左右時停止酒精發酵;200目紗布粗濾后,6000r/min條件下離心10min,然后在68℃下巴氏殺菌30min。
1.3.2.4 醋酸菌培養及馴化
醋酸菌培養:首先將醋酸菌接種至固體培養基中進行1次活化培養,挑選長勢良好的醋酸菌接入液體培養基中在搖床中(180r/min,30℃)進行二次擴大培養。
醋酸菌馴化:將醋酸菌接入馴化培養液與紅提果酒(8∶2)混合的培養液中培養48h得到一級種子液,取一級種子液接入馴化培養液與紅提果酒(6∶4)得到二級種子液,以此類推直至四級種子液接入純紅提果酒中,此時得到的醋酸菌用于后續醋酸發酵。
1.3.2.5 醋酸發酵
在紅提果酒中接入已馴化的醋酸菌放置在搖床(180r/min,30℃)中進行有氧醋酸發酵,每天監控發酵液的酒精含量及總酸含量,在酸度不再上升時結束醋酸發酵。
1.3.2.6 后處理
紅提果醋中加入明膠、皂土,靜置澄清96h;4000r/min條件下離心10min;過濾;100℃條件下殺菌10min得到成品果醋。可依據喜好進行調配。
1.3.3 紅提果醋發酵的單因素試驗
選擇不同初始酒精度(4%,5%,6%,7%,8%)、不同發酵溫度(26,28,30,32,34℃)、不同冰醋酸添加量(0,0.5%,1%,1.5%,2%)、不同醋酸菌接種量(6%,8%,10%,12%,14%)4個因素進行單因素試驗,試驗結果以產品酸度為評價標準來確定合適的發酵條件范圍,以便進行后續響應面優化試驗。
1.3.4 紅提果醋響應面優化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以初始酒精度、醋酸菌接種量、發酵溫度和冰醋酸添加量4個因素為自變量,以紅提果醋酸度為響應值,設計4因素3水平響應面分析試驗,以Design-Expert V8.0.6軟件對試驗進行回歸分析,響應面試驗因素和水平見表1。

表1 響應面設計試驗因素水平與編碼Table1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levels of the response surface design
1.3.5 測定方法
可溶性固形物:手持折光儀[15];酸度:酸堿中和滴定法[16];酒精度:蒸餾比重法[17]。
2.1.1 初始酒精度對紅提果醋發酵的影響

圖1 初始酒精度對酸度的影響Fig.1 Effect of initial alcohol content on acidity
由圖1可知,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條件下,初始酒精度為4%,5%時發酵液醋酸轉換率較低,酸度較小;當初始酒精度為6%時,發酵液酸度達到最大值6.89g/dL;當初始酒精度不斷增大時,發酵液醋酸轉換率反而減弱。這可能是因為當發酵液酒精度較小時,不能滿足醋酸菌的生長代謝,導致產酸能力差;當發酵液酒精度過高時,醋酸菌的活性又被抑制,從而導致產酸能力減弱[18]。因此,確定初始酒精度6%比較適合醋酸菌的生長。
2.1.2 醋酸菌接種量對紅提果醋發酵的影響

圖2 醋酸菌接種量對酸度的影響Fig.2 Effect of inoculation amount of acetic acid on acidity
由圖2可知,隨著醋酸菌接種量的增加,果醋酸度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當接種量為10%時,酸度達到峰值6.78g/dL;接種量超過10%,酸度逐漸降低。這可能是因為接種量越大,醋酸菌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也越多,但發酵液中的營養物質有限,過多接種醋酸菌反而使其彼此競爭,導致醋酸產量減少。因此,確定醋酸菌接種量10%左右較為適宜。
2.1.3 發酵溫度對紅提果醋發酵的影響

圖3 發酵溫度對酸度的影響Fig.3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acidity
由圖3可知,當發酵溫度在26~30℃時,發酵液酸度呈現上升趨勢;發酵溫度為30℃時酸度最高;隨著發酵溫度的升高,發酵液酸度出現降低趨勢,當溫度超過32℃時,發酵液酸度明顯降低。這可能是因為發酵溫度過低時,醋酸菌無適宜的生長環境,活力較弱;發酵溫度過高時,則導致醋酸菌生長過快,菌體老化,產酸能力變弱。因此,確定發酵溫度為30℃左右較為合適。
2.1.4 冰醋酸添加量對紅提果醋發酵的影響

圖4 冰醋酸添加量對酸度的影響Fig.4 Effect of additive amount of glacial acetic acid on acidity
由圖4可知,發酵液酸度隨著冰醋酸添加量的變化呈現先增長后減弱的趨勢,冰醋酸添加量從0%變化至0.5%時,醋酸含量明顯增高;在冰醋酸添加量為1%時酸度達到最高值6.82g/dL;當冰醋酸添加量超過1%時,發酵液酸度逐漸降低。這可能是因為在發酵液中添加適量的冰醋酸能夠調整其酸度,使之更適宜醋酸菌生長,但當冰醋酸添加量過多時,造成發酵液酸性增強,抑制醋酸菌活性,降低了醋酸菌的產酸能力。因此,確定冰醋酸添加量為1%時較適合醋酸菌的生長。
為確定紅提果醋各因素的最優工藝參數,采用響應面軟件設計4因素3水平的響應面優化試驗,以發酵液酸度為響應值,結果見表2。

表2 響應面分析試驗設計及結果Table2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ult of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2.2.1 回歸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
應用 Design-Expert V8.0.6軟件對表2中的試驗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紅提果醋酸度(X)的回歸方程為:X=6.84+0.042A+0.11B+0.084C+0.062D-0.032AB+0.065AC-0.052AD+0.02BC+0.015BD+0.018CD-0.65A2-0.6B2-0.51C2-0.68D2,對二次回歸方程進行分析,其顯著性結果見表3。

表3 醋酸含量回歸模型方差分析Table3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model on acetic acid content
由表3可知,模型P值<0.01,說明該模型極顯著;失擬項P>0.05,表現為不顯著;該模型一次項、二次項均達到顯著水平,說明各因素對試驗影響都較大,交互項僅AC顯著,其他均為不顯著,說明初始酒精度與冰醋酸添加量之間的相互影響較大,其他因素兩兩之間影響較小;由F值可看出各因素的影響順序依次為:B>C>D>A,即醋酸菌接種量>冰醋酸添加量>發酵溫度>初始酒精度;決定系數R2=0.9746>0.9,說明該模型能很好地表達試驗結果,僅3%的變化不能用此模型來解釋,該方程擬合度較好,模型預測值與實際值有較好的關聯性。
2.2.2 響應面分析及優化


圖5 各因素交互作用對果醋酸度影響的響應面圖Fig.5 Three-dimensional response surface diagram showing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acidity of fruit vinegar
響應面可以反映出各個因素間交互作用的顯著性,曲面變化相應表現為響應值變化的大小[19]。由圖5可知,初始酒精度、醋酸菌接種量、冰醋酸添加量、發酵溫度4個因素之間存在交互作用。圖5中a為初始酒精度與醋酸菌接種量的交互結果:響應曲面坡度較陡峭,且醋酸菌接種量坡度更為陡峭,說明二者交互作用顯著,醋酸菌接種量的影響大于初始酒精度的影響;圖5中b為冰醋酸添加量與初始酒精度的交互結果:等高線呈橢圓形,且冰醋酸添加量坡度明顯大于初始酒精度,說明二者交互作用顯著,冰醋酸添加量的影響大于初始酒精度的影響;圖5中c,d,e響應面圖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有明顯的最大值,且等高線圖均呈橢圓形,說明其兩兩之間交互作用都較為顯著;圖5中f為發酵溫度與冰醋酸添加量的交互結果:響應面較為平緩,且等高線呈圓形,說明二者交互作用不顯著。
2.2.3 響應面驗證試驗
通過響應面分析,得到最佳發酵條件為初始酒精度6.03%,醋酸菌接種量10.19%,冰醋酸添加量1.04%,發酵溫度30.09℃,在此條件下發酵得到的紅提果醋酸度為6.85g/dL;考慮到實際操作的便利性,將最佳條件調整為初始酒精度6%,醋酸菌接種量10%,冰醋酸添加量1%,發酵溫度30℃,經3次重復試驗,實際紅提果醋酸度均值為6.79g/dL;實際結果與理論值偏差較小,表明該模型能較好地預測紅提果醋發酵工藝條件,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通過對單因素初始酒精度、醋酸菌接種量、發酵溫度、冰醋酸添加量對紅提果醋發酵過程中酸度的影響進行考察,利用響應面法對各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論:(1)4個單因素對紅提果醋產酸的影響順序為醋酸菌接種量>冰醋酸添加量>發酵溫度>初始酒精度。(2)最佳發酵條件為初始酒精度6%,醋酸菌接種量10%,冰醋酸添加量1%,發酵溫度30℃;在此條件下得到酸度為6.79g/dL的紅提果醋。(3)響應面法預測理論值經實際驗證后,與實際結果相差無幾,說明此響應面模型具有實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