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節昌,李勇,時培寧,侯進慧,張澤菊,厲洪洋
(徐州工程學院 食品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1)
天貝(Tempeh)起源于東南亞一帶,是一種以大豆為發酵基質,將大豆用水浸泡去皮,高溫蒸煮殺菌后,放涼至室溫接種根霉菌,再裹上香蕉樹等闊葉樹的葉子,于室溫下經固態發酵,而制得的一種高蛋白大豆發酵食品,是類似于我國古代豆豉的產品。在天貝的發酵過程中,霉菌會產生蛋白酶、肽酶等多種酶類,分解大豆蛋白產生寡肽、多肽、氨基酸等,淀粉酶水解糖類化合物,產物有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能達到93.8%[1,2]。天貝菌發酵后的食品,煙酸、核黃素、維生素B6、維生素B12的含量豐富。20世紀90年代后期,在美國主流烹飪書籍中,天貝是熱門的食材,天貝成為健康飲食追求者和素食者的必備食品。天貝內含有豐富的異黃酮,對防治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病變均有明顯作用,因此開發天貝發酵食品前景廣闊[3-5]。
1.1.1 主要原輔料
東北大豆、面粉、天貝發酵劑、去離子水、超純水、植物油、黃豆醬、豬肉、辣椒粉、胡椒粉、白砂糖、食用鹽、味精、香辛料、生姜、花椒粉等。
1.1.2 主要試劑
甲醛、L-乳酸、無水乙醇、氫氧化鈉(粒)、石油醚、KOH、乙酸銨、甲醇、乙腈、乙酸等;標準品麥角固醇、染料木素、大豆苷元等,購自成都德思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電子天平、精密pH計、電熱恒溫培養箱、低速離心機、電熱鼓風干燥箱、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實驗室設備;DZF6020冷凍干燥機 德國Christ公司;CW2000超聲微波協同萃取儀 上海新拓分析儀器科技有限公司;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譜儀 美國 Agilent公司。
1.3.1 天貝制作的工藝流程[6-8]
精選大豆→泡豆→煮豆→瀝干冷卻→調節pH→添加面粉與發酵劑→分裝→發酵。
1.3.2 操作要點與方法
選豆、泡豆與去皮:選顆粒飽滿的大豆,淘洗,去雜質。做大豆泡發的預實驗,以確定大豆的浸泡時間。稱取30g干大豆,清洗后,在室溫浸泡,每2h記錄吸水量,繪制浸泡大豆的吸水率圖,得到大豆的浸泡條件為:室溫豆、水比1∶3浸泡12h最佳。再將膨潤的大豆手工去除種皮制成豆瓣。
煮豆與瀝干冷卻:將處理好的豆瓣放入鍋中,加入3倍體積水煮至沸騰并維持30min,以使大豆蛋白質變性,軟化大豆組織,使天貝菌更好地生長繁殖,并起殺菌作用。再瀝干水分,冷卻至室溫。
調節pH:按實驗條件加入乳酸調節pH,營造酸性環境,以滿足天貝菌生長的需要,并起到抑制雜菌生長的作用。
添加面粉與發酵劑:按要求添加炒制滅菌后的面粉,加入發酵劑,原輔料混合均勻。
分裝:將處理好的發酵基質等量裝入已滅過菌的帶孔(孔距約2cm)的自封袋中,厚度約2cm。
發酵:按要求在恒溫培養箱中發酵培養。達到時間終點取出即為成品。再冷凍干燥、粉碎,置于冰柜中保存,以便后期測定數據和進一步加工。
1.4.1 色譜條件
色譜柱:Hypelsil BDS G8(250mm×4.6mm×5μm);流動相:乙腈-2mmol/L乙酸銨(體積比35∶65);流速:0.9mL/min;檢測波長:260nm;靈敏度:0.2AUFS;柱溫:25℃;進樣量:10μL。
1.4.2 繪制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標準曲線
配制標準液:取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標準品,用二甲亞砜溶液配制成1mmol/L的標準儲備液,-20℃冰箱保存。用甲醇分別將1mmol/L的標準儲備液稀釋至 1,4,10,20,100,300,500μmol/L 待 測 液。10μL進樣,以峰面積A為橫坐標,以異黃酮濃度c為縱坐標做標準曲線。
1.4.3 樣品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測量方法
準確稱取樣品粉末1.00g,置于50mL錐形瓶中,加3mL 1mol/L鹽酸,混勻。加12mL乙腈,振蕩30min,靜置5min。取上清液,用0.45μm濾膜過濾,HPLC進樣10μL。
1.5.1 操作要點
炒醬:鍋內燒熱后,倒入植物油,油溫升至130℃時,放入辣椒粉、適量姜末,不斷攪拌。待流出辣椒紅油后,倒入切成丁的新鮮天貝和一定量的黃豆醬,翻炒以保持醬受熱均勻。待能聞到醬香后,停止加熱。然后進行調味,將白砂糖、食鹽、香辛料、味精加入,翻炒均勻即可。
裝罐、排氣:把炒制好的天貝醬趁熱裝入準備好的洗凈的罐中,然后置于90℃的熱水中,進行水浴加熱,保持罐中醬體的中心溫度在85℃以上,排氣8min,然后取出,迅速旋緊瓶蓋。
殺菌:將排氣后的天貝醬在1.01MPa,121℃的條件下,殺菌30min。
冷卻:滅菌后的產品,取出后要迅速冷卻,溫度降至25℃,即可放入倉庫。
1.5.2 天貝醬的正交試驗方法
以炒制出符合大眾口味的天貝醬為目的,挑選黃豆醬添加量、辣椒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胡椒粉添加量4個因素進行L9(34)正交試驗。
由HPLC法測得大豆苷元的峰面積與濃度、染料木素的峰面積與濃度數據,繪制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標準曲線圖,見圖1。

圖1 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標準曲線圖
由圖1可知,大豆苷元的回歸方程:y=0.0565x+0.3287(式中:x為峰面積;y為大豆苷元濃度,μmol/L)。染料木素的回歸方程:y=0.0397x-0.5294(式中:x為峰面積;y為染料木素濃度,μmol/L)。
HPLC法測得的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峰面積圖譜見圖2。

圖2 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峰面積圖譜
2.2.1 天貝菌生物量換算
由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得天貝純菌絲體的吸光值A為0.307,根據回歸方程計算得每1g天貝菌絲體中含麥角固醇0.23mg。根據每1g天貝菌絲體中麥角固醇含量計算得到樣品中菌絲體的含量。
2.2.2 天貝發酵的正交試驗結果
以培養溫度、時間、接種量、乳酸和面粉添加量為5個因素,以氨基酸態氮、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天貝菌為指標的L16(45)正交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以氨基酸態氮、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天貝菌含量為指標的正交試驗結果表

續 表
由表1可知,所選4個檢測指標都隨發酵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試驗的最佳環境溫度選為37.5℃。天貝菌含量受發酵時間的影響最為顯著,其他3個指標受時間的影響也較為顯著,且4個指標均以32h為拐點,故選定最佳發酵時間為32h。天貝菌含量受發酵劑添加量的影響最大,但考慮生產成本,選定最佳發酵劑添加量為1.5%。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天貝菌生物量3個指標均在1.0%的乳酸添加量時達到最佳。而氨基酸態氮含量隨乳酸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漸減小,故選定最佳乳酸添加量為1.0%。氨基酸態氮與天貝菌含量在面粉添加量為2.0%時達到最低點。而大豆苷元含量在面粉添加量為1.0%時達到最高點,且與面粉添加量為2.0%時的差距較小。染料木素含量則在面粉添加量為2.0%時最高??紤]到面粉對氨基酸態氮、天貝生物量的負影響以及生產成本選定最佳面粉添加量為1.0%。
以100g新鮮天貝的質量為基準,預試驗確定了食鹽、味精、香辛料、生姜、豬肉、花椒粉等的添加量分別為1%,0.5%,1%,3%,10%,1%,并對精煉植物油的添加量進行了單因素試驗。以炒制出符合大眾口味的天貝醬為目的,挑選黃豆醬添加量、辣椒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胡椒粉添加量4個因素進行L9(34)正交試驗。天貝醬的正交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天貝醬的正交試驗結果表
由表2可知,天貝醬正交試驗因素主次順序為:C>D>B>A。選擇白砂糖添加量為4%,最后確定天貝醬的最佳配方為:食用油50%、黃豆醬40%、辣椒粉10%、白糖4%、胡椒粉4%、食鹽1%、味精0.5%、香辛料1%、生姜3%、豬肉末10%、花椒粉1%。用最佳配方炒制出的天貝醬色澤油潤,天貝味濃郁,口感醇厚,鮮香微辣,感官評分為96分。
本文用L16(45)正交試驗對天貝的生產工藝參數進行了優化,以最佳發酵條件生產的新鮮天貝制作了天貝醬產品,研究了天貝醬的最佳配方,炒制出的天貝醬營養豐富,鮮爽可口,其結論如下:
培養天貝最佳方案為37.5℃、時間32h、發酵劑添加量1.5%、乳酸添加量1.0%,面粉添加量1.0%。
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得最優方案培養的天貝中含天貝菌181.5532mg/g;以HPLC法測得天貝中含大豆苷元0.8901μg/g,染料木素1.1274μg/g;電位滴定法測得氨基酸態氮0.5728g/100g。
通過正交試驗和感官評價,得出天貝醬的最佳配方為:食用油50%、黃豆醬40%、辣椒10%、白砂糖4%、胡椒粉4%、食鹽1%、味精0.5%、香辛料1%、生姜3%、豬肉10%、花椒粉1%。炒制出的天貝醬色澤油潤,天貝味濃郁,口感醇厚,鮮香微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