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祥,蒙 軍,呂耀寧,韋啟添,陸光藝,梁家豪
(中糧崇左江州糖業有限公司,廣西 崇左 532206)
眾所周知,甘蔗甜,種甘蔗苦,廣西甘蔗機械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地區仍然處于“人工種,人工收”的階段,然而年輕一代大部分選擇外出務工,甘蔗種植老齡化嚴重,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從而導致甘蔗減產、裝運慢、糖分低等一系列的問題,對整個蔗糖行業造成很大影響。
伴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推進,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提高,把信息化技術手段運用到農業生產,改變傳統的甘蔗種植砍收模式,實現科學種蔗,智慧種蔗,砍收智能化,勢在必行。
2.1.1 土地整合
廣西甘蔗種植小農戶多,地塊較小,機械化種植收割難以發展,因此土地急需流轉,實現小塊變大塊,為甘蔗種植機械化創造基本條件。
2.1.2 土地設計
廣西多山,土地不平整,市場上大部分的甘蔗收割機不能有效收割,導致甘蔗機收水平低下,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利用高科技的信息化技術手段,對整合后的大塊蔗地進行設計,創造出適合甘蔗收割機運作的地塊條件。
經過對澳大利亞、巴西、日本、韓國等國家甘蔗種植水平的學習研究,結合國內外先進的科技技術,針對廣西土地現狀,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創造符合機收的甘蔗種植地塊。
第一,利用無人機采集土地信息。
第二,分析數據并生成三維模型。
第三,分析光照、降水、土地平整、種植、培土、收割、裝運等數據,對地塊進行規劃設計。
第四,根據地塊設計圖,對土地進行整改。
第五,對整改的地塊,可實現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
定期隨機采集甘蔗種植地土壤墑情、光照、溫度、濕度和風力等數據,并利用物聯網技術存儲到大數據平臺,通過智能分析氮、磷、鉀含量和溫度、濕度等數據,準確了解每階段甘蔗的生長環境,并給予指導性的施肥、保溫、灌溉等科學意見,有針對性對甘蔗進行日常護理。
定期采集不同地區的甘蔗長勢照片,對有異常預警的地塊,結合分析數據反饋給專家組,起到預警和給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在甘蔗種植地周邊,有選擇的安裝病蟲標本采集器,智能分析病蟲數據,對病蟲害進行提前預警,做好防治措施。
跟專業氣象臺進行數據對接,實現臺風、地震等自然災害提前預警,做好防治措施。
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砍蔗進度慢,待裝車進廠時間長,導致甘蔗新鮮度難以保證,甘蔗糖分低,直接影響蔗糖產量。
針對以上情況,可以在各村屯運蔗點建設中轉站,同時開發中轉站管理系統,并結合制糖企業原料收購管理系統,對中轉站進行統一管理,達到蔗農增收,制糖企業增效的目的。
收集市場上廣泛使用的地磅數據協議,開發中轉站過磅系統,實現蔗農隨時砍,隨時磅,減少甘蔗堆積暴曬時間,提高甘蔗新鮮度和甘蔗產量。
通過GPRS,利用Socket等通信,實現中轉站與制糖企業數據同步,由制糖企業對中轉站轄區蔗農進行統一抽簽、發票、裝車、扣雜和結算付款,并結合現場監控視頻,杜絕坑農現象,保障蔗農權益,讓蔗農放心。
以屯為單位,根據自主協商原則,開發每戶先抽一張簽其他隨機、按產量優先其余隨機、按進度優先其他隨機和全部隨機等抽簽模式,實現公平抽簽,按進度砍蔗,確保榨季砍運秩序正常。
根據制糖企業不同的管理需求,開發智能發票系統,實現按生產計劃砍蔗,縮短甘蔗入廠時間,提高甘蔗新鮮度。
4.2.1 按生產計劃發票
根據生產計劃提前3天智能分配砍蔗任務到各鄉村屯,根據簽號發票,并把發票信息通過短信和微信等方式通知蔗農和中轉站等。
4.2.2 運蔗車輛綁定票證
根據生產計劃,智能分發并綁定砍蔗任務給運蔗車輛,同時根據運蔗車輛所屬轄區簽號,智能發放砍蔗證,并將發票信息通過短信和微信等方式通知蔗農和中轉站等。
據調查,大部分制糖企業仍然采取傳統的電話報運的方式,存在報運不及時、報運不準確等問題,砍運工作較為被動,且工作效率低,成本高,針對這種問題,可以開發手機APP或微信公眾號,實現駐村屯的聯絡員自行報運,并按要求記錄現場堆蔗照片、時間和經緯度信息等,大大的減少了調度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數據準確。
目前,大部分制糖企業在運蔗車輛派運這個環節,人工派運的居多,難以實現相對公平,且效率低,成本高,針對這個問題,可以開發智能派車系統。
4.4.1 根據運蔗車輛所屬轄片區自動派車
根據運蔗車輛所屬轄區的票證報運順序,結合票證所屬蔗點運距,實現遠近搭配自動派車,達到運蔗車輛派運相對公平,確保運蔗車輛收益均衡,利于制糖企業的健康發展。
4.4.2 根據車輛綁定票證自動發票
根據不同的管理需求,車輛自身綁定票證,按照票證的報運順序,結合其他管理規則,實現運蔗車輛自助派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制糖企業生產成本。
4.4.3 智能自助派車終端的實現
開發智能派車系統,并在制糖企業調度室外,安裝IC卡識別、身份證識別和二維碼識別等終端設備,實現運蔗車輛自助派車,領取派車單,并同時通過短信和微信等方式發送派車信息給蔗農,且蔗農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或手機APP對運蔗車輛實時定位,可提前做好裝車計劃,減少砍蔗入廠時間,提高甘蔗新鮮度。
4.4.4 車輛衛星定位管理
對于運蔗車輛的管理,可以安裝GPS或北斗衛星定位裝置,可對運蔗車輛進行實時監控、歷史軌跡查詢、運距核查和圍欄報警等,同時結合派運信息,對運蔗車輛運蔗情況進行監控,并對違規行為進行智能報警。
現在大部分制糖企業建設有停車場,用于運蔗車輛排隊,每年產生昂貴的管理費用,同時運蔗車輛太多,停留時間長,不利于管理,甚至會造成不穩定的社會因素。
為了解決此問題,可以開發手機APP或微信公眾號,實現運蔗車輛智能排隊,具體流程如下。
運蔗車輛自助派車→領取派車單→根據運距自動設置可排隊時間→運蔗車輛裝車后自助排隊→可發車進廠時系統智能語音提醒→可進廠時系統智能語音提醒→進廠即將遲到時系統智能語音提醒→已遲到處理時系統智能提醒。
另外針對條件不成熟的制糖企業,無法實現手機排隊的情況,也可以給車輛安裝RFID卡即電子標簽,同時在停車場安裝FRID卡讀卡器實現智能排隊,RFID卡是易碎標簽,受外力自動損毀,可解決插隊、受賄排隊等問題,提高工作效率,維持良好的運蔗進廠秩序。
目前,大部分制糖企甘蔗磅采用人工稱重過磅的模式,存在效率低、錯誤率高、成本高等問題,綜合國內外的先進信息化技術水平,可實現無人磅房,減少過磅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具體如下。
第一,運蔗車輛安裝RFID卡。
第二,運蔗車輛手機APP或微信顯示票證二維碼或條形碼。
第三,運蔗車輛排隊上磅后,智能檢測砍運蔗狀態和運蔗車輛排隊狀態,符合條件后抬桿上磅。
第四,對車輛上磅情況進行檢測,如壓磅、超線等問題,語音提示修正,直到符合要求才允許過磅。
第五,根據電子標簽、車牌識別等方式共同確定運蔗車輛及票證信息,同時根據語音提示,自動保存重量,并抬桿放行。
第六,自動結算蔗款、運費、代扣款等,并通過短信或微信推送相關信息給蔗農和運蔗車輛。
目前,在廣西大部分糖廠采用人工質檢的方式,易存在質檢錯誤、數據錄入錯誤等問題,造成蔗款結算工作被動,付款時間長,不利于制糖企業發展,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解決,具體如下。
4.7.1 含糖計價
購置甘蔗糖分檢測設備,對每車甘蔗進行自動抽樣化驗檢測,智能計算糖分,并根據糖分設定甘蔗價格。
4.7.2 智能質檢
隨著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制糖企業可以在地磅安裝人工智能設備,智能檢測甘蔗品種和含雜量信息,實現智能質檢的目的,增加可信度,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質檢人員人為錯誤,利于制糖企業的健康發展。
為了長期發展,制糖企業在原料收購管理中,會對裝蔗機、機收隊伍等統一管理,在費用結算時,制糖企業代扣蔗農肥料款、裝蔗費、機收費和運蔗車輛保險、押金、法制報等費用。
根據以上情況,可以開發智能代扣管理系統,實現糖廠對代扣費用統一管理,對裝蔗隊伍、機收隊伍、肥料公司、農藥公司等進行統一管理,增強制糖企業對甘蔗種植生產的把控力度,提高生產質量。
有的企業可能對裝蔗費用和機收費用,采取按車按一定比例來扣取,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的方式掃二維碼實現與砍蔗證進行綁定。
綜上所述,開發原料收購管理系統可為制糖企業帶來以下優勢。
一是多渠道,隨時隨地的業務管理。
二是職能細分,提高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三是自動化高,工作量少,數據更準確。
四是手機APP、微信推送信息,降本增效。
五是零距離即時對話,解決溝通障礙。
六是豐富資料庫,提升蔗農種植技能。
七是農資、農機評測培訓排名,給蔗農提供選擇依據。
八是農民增收,糖企增效,促進良好社會效應。
制糖企業在整個甘蔗種植生態鏈中處于中心位置,可以整合農資(蔗種、肥料和農藥等)、農技(機耕、機種、機收、運輸和農機具等)、金融(銀行等)、民生(教育、醫療和保險等)和其他資源,同時結合廣大蔗農和運蔗司機及其他社會人士,梳理供需關系,構建平臺,維持平衡,打造多方共贏的甘蔗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