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堯
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全局的高度,闡釋了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根本性問題,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曾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沒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就難以培養出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因此,十九大強調“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十九大吹響了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全國教育大會又對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進行了全面部署。教育界需要在學習貫徹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過程中,科學認識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與本質內涵,進而科學謀劃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戰略。
一、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背景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規模從小到大,逐漸從規模發展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總體規模迅速擴大、各級各類教育的學生入學率持續提升,教育的財政性投入較快增加、占GDP的比例已經超過了4%,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有較大改善、教育基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教育體制機制進一步優化、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教育資源配置趨向均衡、各區域各群體享受教育的機會更加公平,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得到全面貫徹、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定不移,教育的社會功能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與滿意度日益提升……
從總體上看,我國教育無論是在發展規模、發展速度上,還是在發展質量上,都伴隨著社會進步與時俱進,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面對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教育存在的問題也不能輕視,比如教育功利化趨向形成的以“學業負擔越重,教育質量越低”為特征的教育困境。
十九大強調,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破解教育困境是事關解決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與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大事。教育界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向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繼續保持教育發展規模與發展速度的基礎上,深深扎根人民群眾,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實際的教育問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期盼。
二、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內涵
古今中外,教育界對教育高質量發展既是質樸純真的共同向往,又因受到教育條件、教育觀念、教育制度與教育行為等因素的制約,而對其本質內涵有不同的認識。但在一點上卻是達成共識的,即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內涵不是空想出來的,而是在教育發展的實踐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界之所以開始探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內涵,從根本上是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人民群眾推動教育發展的偉大實踐,為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起點。事實上,教育的新時代就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要的時代,也是教育在更高質量上實踐的時代。
教育在本質內涵上是培養人的教育實踐活動,高質量教育在本質內涵上也同樣是培養更高素質的人的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實踐一方面使教育發展規模與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另一方面使教育發展在更高質量的實踐中得以實現。或者說,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在教育發展規模滿足人民群眾和社會發展基本需求之后,所要實踐的更高水平、更高要求的教育發展狀態,既包括更好的教育條件高質量發展狀態,又包括更優的教育觀念、教育制度與教育行為等方面高質量的發展狀態。習近平總書記說,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因此,教育高質量的發展要變為現實,也要靠豐富而艱辛的教育實踐。
“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命題。具體到教育而言,教育高質量發展則是每一個人能夠獲得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教育狀態。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教育高質量發展思想的理論基礎,是新時代黨領導人民群眾實踐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內涵。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與教育發展的實踐過程中,優化影響“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教育內外在因素,保障每一個人盡可能獲得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主要包括每一個人的教育權利盡可能得到尊重,每一個人的教育需求盡可能得到滿足,每一個人的潛在才能盡可能得到培養,每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盡可能得到培育……
三、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戰略
十九大指出,黨永遠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具體到教育上來說,就是要回答新時代創造教育高質量發展是為了誰、由誰領導、走什么路的問題,這三者是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人民群眾既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受益者,又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創造者;黨是教育高質量發展得以實踐的關鍵,是人民群眾創造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領導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鑒于此,教育界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扣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著力解決教育最為突出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大問題,更好地促進每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文明進步。
新時代的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以教育質量為核心,以教育條件改善、教育觀念更新、教育制度改革與教育行為轉變為內容的教育整體發展。只有教育整體的各個方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才能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足夠動力和有效保障。就是說,創造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既要包括改善教育條件的實踐,也要包括變革教育觀念、教育制度與教育行為的實踐。改善教育條件的實踐就是創造出滿足需要的物質條件、環境條件、技術條件等外在因素。變革教育觀念、教育制度與教育行為的實踐則是創造出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思想、教育機制、教育方式等內在因素。改革開放40年教育改革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成就,為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奠定了堅實基礎。過去的成就是人民群眾通過辛勤勞動創造的,新時代的教育條件改善依然離不開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
影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因素除教育條件等外在因素外,還有教育觀念、教育制度與教育行為等內在因素,良好的內在因素本身就是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教育界要從教育內外影響因素著手,開創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比如,在教育條件改善上,主要是優化教育資源結構,建立以提升教育質量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機制等;在教育觀念更新上,主要是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質量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等;在教育制度改革上,主要是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法治體系,依法保障人民群眾享有公平的教育權利;在教育行為轉變上,主要是通過在全社會倡導立德樹人的教育質量觀,進而轉變社會大眾在教育活動中的教育行為。
(作者系浙江師范大學教育評論研究所教授、所長)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