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娟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我們有必要研究課堂提問究竟有哪些作用、用什么樣的方法來進行課堂提問,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更高效。
一、課堂提問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的內容、進度和教學方式。如果有個別學生走神,教師及時提幾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氣氛可能一下子活躍起來,課堂就能變得更有效。
在復習課時,我們會用提問讓學生說出相關知識,起到復習作用;在導入新課時,提問可以讓學生回憶舊知識,從而自然過渡到新知識。初中學生的自我表現意識較強,當他回答對一個問題時,老師的肯定和同學的掌聲會使他信心倍增,認真學習。
二、課堂提問的方法
我們常把提問分為五類:1.用于檢查學生記憶情況的回憶性提問;2.用于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程度的理解性提問;3.用于要求學生找出原因、結果、條件的分析性提問;4.用于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綜合性提問;5.用于培養學生判斷能力的評價性提問。記憶性提問和理解性提問屬于低層次的提問,往往有唯一的答案;而分析性提問、綜合性提問、評價性提問屬于高層次提問,往往比較難,沒有唯一的答案。我們應該在課堂上提出由簡單到復雜、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由淺入深的問題,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了解內容,理解知識,培養其思維習慣和思考能力。
在每一個班里,都有不同類型的學生。我們提問時要把問題指向全體同學,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應設計不同梯度的問題。基礎差的學生可提問記憶型問題,中等水平的學生可提問理解型問題,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提問綜合性、分析性、評價性的問題,使每一個學生都認真思考。
三、課堂提問要注意的問題
提問要簡單明確,忌膚淺模糊。有的老師提問沒有經過推敲斟酌,學生不明白老師問的是什么,更不可能深入思考。這種問題看著像是問題,實際什么也沒問。
提問要難度適中,忌隨意提問。有學者認為:“在提問的難易程度方面,根據學生目前的智力和語言能力,最好1∶3,即一難三易。”老師要提問那些難度適中、與學生水平相符、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問題,萬萬不可想到哪里問到哪里。
提問要把握時機,忌過多過濫。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如果教師的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就能使學生在每個階段都連貫地表現為等待、探索和行動。”教學中要把握提問的時機,該問則問,不該問則不問,千萬不可把“滿堂灌”變成“滿堂問”。
提問一個問題要有一個中心,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個問題中如果包含了多個任務,必然會增加回答的難度,造成學生的迷茫。所以一個問題只提一個中心,如果問題困難,可以分解成幾個小問題。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它能把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興致盎然的世界,能使學生積極思考、努力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 編 欣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