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娟
【摘要】為了更好地幫助衛校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必須從存在較多心理問題的衛校學生著手,加強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開展心理干預措施,使衛校學生能得到及時的得到心理疏導,解除心理困擾,讓他們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同時,也對往后幾年的衛校學習和生活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衛校學生 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 成因 對策
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使得衛校中職生就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形勢,但由于衛校中職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由動蕩期逐漸向成熟和穩定過渡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的發育、心理的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同時又較早地面臨擇業和就業的巨大壓力,又由于衛生行業的特殊性,她們的服務對象是病人,所以衛校中職生在學習、成長、生活和職業等方面也會遇到種種心理困惑。
一、衛校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其成因
中專時期是衛校學生思想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發展變化往往快于男生,且存在心理和生理發展不同步的情況,集中表現為生理發育的提前和心理發育的滯后。在這一時期,衛校的學生尤其是女生除了需要面對緊張的學業壓力外,還必須要面對即將步入社會所需要面臨的諸如就業壓力等問題,這就使她們更容易出現心理困擾等問題。在衛校學生,尤其是女生群體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厭學心理、封閉心理等,如果這些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指導,就會形成心理障礙。
影響衛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處在生長發育階段。一方面,學生追求成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因缺乏社會實踐常出現一定的盲目性,致使學生在處理學習和生活等問題的過程中,常產生心理上的矛盾和沖突,最會導致心理失衡現象的出現。第二,衛校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就相對較低,在未考取高中后進入衛校學習,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再加上在衛校學習期間除了學習文化課程外,還需要學習醫學類的專業課程。而醫學課程本身難度較大且數量多、壓力大,容易使引發心理疾病。第三,醫護專業的專業知識要求高,而衛校學生在學歷水平方面處于劣勢,在就業形式嚴峻的今天,就業壓力大也成為衛校學生焦慮、抑郁,甚至引發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第四,家庭教育重智力輕心理,也是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不僅僅是孩子生命的創造者,同時也是孩子心靈的塑造者。目前,大多數家長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而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則關注過少,致使學生的心理發育嚴重滯后,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女生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點,心思細密且敏感,心胸和氣量都不如男生,女生在求職時面臨的壓力也大于男生,這些都容易給女生帶來心理問題。
二、衛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抓好學前教育宣傳,明確專業方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很多衛校中職生來衛校前對衛校和所學專業并不了解,只看到別人把子女往衛校送,他也把自己的子女送去讀衛校。這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上好課而是抓好學前教育,對各專業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以宣傳資料、畫冊、座談等形式介紹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專業設置情況、教育教學成果和科任教師的有關情況,使學生對學校、師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從而產生身在其中的榮耀感;立足于專業培養目標與要求,讓學生明確“一年重基礎、二年重技能、三年重實踐”的專業基礎與專業技能達標考核與要求,使學生從思想上對專業學習有一個宏觀的認識。
2.及時跟蹤學生心理變化,適時開展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對于衛校學生來說,重點是要讓他們充分了解心理咨詢的作用,并有效地利用這一手段,使其更健康地成長。利用校園網、辦板報等形式,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心理保健的普及教育,開展非面對面的心理問題的探討;對有相同心理問題如人際交往障礙、抑郁、焦慮等學生,組成心理小組,進行團體心理咨詢;對個別有較嚴重的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長期的個人現場心理咨詢,收到了較好效果。
3.加強思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針對衛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其加強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這樣學生才能正確地思考問題。此外,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有趣的文體活動,營造輕松、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愉悅其身心、陶冶其情操、健全其人格。
4.充分發揮各種社會支持的作用。社會支持水平與個體對新環境的適應具有顯著的正相關。對尋求心理咨詢的學生進行的干預也表明,通過提供社會支持,可有效降低其身心癥狀的嚴重程度。因此,學校需要充分發揮家庭支持、適當減收學雜費,以減輕學生經濟負擔。
總之,中等衛校要加大對學生心理狀況的了解力度,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對其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廣大衛校學生不僅擁有精湛的業務能力,更要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和良好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