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摘要】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教育對小學德育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義務教育階段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教育中教師要堅持從學生為主體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基于此,在教育中教師要正確運用好多媒體,提高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 小學 思想品德與社會 生活化情境 學習興趣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育中得到了普及,越來越多的教師也開始借助多媒體來輔助教學的開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通過使用多媒體,能夠將抽象的知識直觀的展示在學生的面前,為學生提供出豐富的知識,實現學習的目標。
一、做好課程的引入工作,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存在著活潑好動的特點,且在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要從吸引學生注意力上入手,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借助多媒體來帶給學生全新的感受與體驗。課程的引入形式能夠對學生產生出重要的影響,所以說在新穎的課程引入下,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可以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產生出學習的欲望。如學生在學習《我愛家鄉山和水》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從傳統的教學方法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在課前收集與家鄉相關的資料,并在課堂中展示出來。然后,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等來給學生展示出自然景色,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學生對家鄉產生出深刻的認識后,教師就可以從啟發學術鞥思維的角度上出發,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向其他人介紹家鄉中的景色等,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從生活化情境入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于這一階段教育來說,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多媒體技術上入手,為學生構建出生活化的情境,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情境中,以此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但是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學生對手機游戲與電腦游戲等有著濃厚的興趣,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很容易對學生的正常學習與發展產生出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教育中,教師就可以從實際案例上入手,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好網絡。如學生在學習完《呵護我們的身體》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明確身體是生命發展的載體,只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確保未來的健康發展。所以在課堂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播放出一些由于長時間玩手機而勢力下降的案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所在。通過實踐可以看出,在這種教學方法下,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熱情,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營造出濃郁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要清楚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體,教師則要承擔起主導的重任,做好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指導工作。所以,在教育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學生學習中,主動為學生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保證師生關系的和諧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教學來說,要從培養學生行為習慣上入手,發揮出學生的探索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來獲取生活經驗,從而提升自身的再送個素養。如學生在學習《錢該怎樣花》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出商品,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思考怎樣使用錢。當學生提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師還要從發展的角度上來正確看待學生,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合理地利用好錢。最后,教師還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互動,通過進行角色扮演等,以此來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念。
四、做好拓展訓練工作,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教師要堅持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出發,做好拓展訓練工作,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視野與思維的發展,從而滿足學生的發展目標。因此,在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從實際入手,做好教學研究工作,把握好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在正確利用教學資源的基礎上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此外,教師還要從心理健康教育上入手,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升道德品質,從而是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因此,在教育中教師要做好教學環節的設計工作,幫助學生端正自己的行為,從而積極參與到學習中。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教育中教師要正確運用好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教學中的內容,確保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還要做好教學的延伸工作,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在豐富自身知識儲備的基礎上來將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
參考文獻:
[1]陸玲.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運用[J].神州,2017,(09) :58.
[2]馬樹新.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J].長江叢刊,2016,(1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