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娥 黃非飛
【摘要】21世紀核心素養大力提倡創新素養,教育領域極其重視,創新素養的培養與一線教師直接相關,教師的教服務于學生的學,教師的服務意識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對教師服務意識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力圖為教師服務意識的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創新人才 創新素養 教師服務意識
一、教師服務意識的概念
“服務意識”一詞最早屬于經濟學研究的領域范疇。它是指服務主體為了獲得一定的利益而主動、友好的為被服務者提供指導的一種想法。在公共管理運動中,服務意識被當作是服務行業的重要指標,即一切以“顧客至上”。
“教師服務意識”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教師以自身職業素養、社會責任和教師的個人魅力,主動的理解尊重、關心愛護學生,真實的了解學生的需要并及時的給與幫助,以促進學生更好發展的一種思維模式。教師的服務意識不同于以盈利為目的的行業性服務,這里所說的服務意識是指以體驗學生的需要為基礎,站在專業教師的角度上為學生提供協助并指引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種思想。
二、教師服務意識所存在的問題
國務院在《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對教育方針做出了新的表述:“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體現了教育為社會服務的思想,教育的第一執行者是教師,教師的服務意識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效果,現階段教師的服務意識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服務流于形式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口號喊得響亮但實際行動卻不盡如人意。現在人民的物質生活需要在得到極大滿足之后,人們對健康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直接表現在人們對生活的質量和文化的傳承的高度重視。而一線教師還依然停留在只關注教學任務和教學計劃,忽視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對學生的真實需要不管不顧。這就導致教師的服務形態過于形式化。
2.教師服務趨向利益
如今教師服務意識逐漸被利益化,有些老師甚至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對學生進行“特殊”的照顧,只關心個別學生學習成績和生活紀律,并從家長哪里獲得利益好處。這就導致教師有所圖的服務與市場服務和企業服務并無差別,只遵循利益原則。然而這樣不走心的服務,甚至是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卻被家長們所追捧,給教師送禮送錢變成了常態,沒有禮物的“拜訪”卻變成了另類。這種利益化的現象破壞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從而導致了新的教育不公平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3.教師服務傳統僵化
在“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傳統教育理念下,教師地位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師說一不二,不容學生質疑和挑戰的老觀念,在大多數老師的心中根深蒂固,特別是鄉村學校和偏遠地區學校的老師。新理念的“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則將教師塑造為智慧的化身并增添了教師的權威。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這類老師只強調知識的灌輸,只教授是什么,而不問為什么,更不容學生質疑和批判。長此以往,學生便養成了死記硬背,不敢質疑的習慣,創造性思維受到極大壓抑。
4.教師服務范圍狹窄
由于教師服務學生的意識淡薄,對于學生家長的服務也只是流于形式上的簡單交流。教師缺乏為學生服務為家長服務的意識。這類教師,當學生犯錯時,教師便將過錯強加到家長手中,這就導致學生犯錯家長也一起跟著受罰,原因是老師忘記了自己要為家長服務的意識。
三、提高教師服務意識的途徑
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提高教師服務意識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一環。針對現在中小學教師服務意識缺失的問題,必須要在樹立現代教育觀念的基礎上,落實“以生為本”“以人為本”的意識,創建教師服務意識的評價機制,創新教師服務意識觀念。
1.明確服務內容
提高教師服務意識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在教師的服務指導下有較高水平的發展,那么到底要為學生提供哪些服務呢?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學習需要、生活需要和情感需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提供健康、良好的服務內容,在保證服務學生的學習的基礎之上,創新服務內容。第一,服務學生的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服務學生的學就不能簡單的照本宣科,而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經驗,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來看未來發展。教師要立足課本走向世界,吸納新的元素和精華緊密聯系教學活動,為學生的樂學、好學提供服務。同時,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發展的不平衡,抓住關鍵期、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第二,服務學生情感,學生是獨立的人,對待事物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學生在集體中生活,有更多的交往和情感的寄托。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細致觀察學生的情感變化,及時的為學生送上鼓勵和關心,傳遞積極的情感并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友誼,及時的為學生的情感提供更好的服務。第三,服務家長建立家校合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他們有權知道學生在學校的一言一行。那么教師就應該盡力的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及時有效的給家長提供信息反饋。同時老師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全面了解學生的發展變化,創建家校合作意識,更好的構建教師服務意識。
2.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規定中小學教師要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心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這些職業道德規范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前提,這就要求各級各類教師要堅定不移的奉行并堅守。第一,愛國守法和愛崗敬業為教師職業奠定基礎,是老師的思想專線,我們要加強自身的職業素養,對我們的職業常懷敬畏之心。第二,關心學生和教書育人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下尤為重要,教師需要細心、耐心的發現學生的獨特專長,鼓勵學生的思維方式,因材施教,為學生的發展保駕護航。第三,創新人才的培養,單門學科知識是無法完成的,那么就要求教師打破學科的界限,以終身學習為己任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新時代的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完善自身的思想建設。同時,也可從源頭抓起,完善教師考試和聘任制度。
3.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樹立“以學生為本”“以人為本”的為學生服務理念,把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獨立人格,把學生當成獨特的個體,重視學生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創新,激勵學生質疑,倡導學生自主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完善與學生平等對話,打破“師尊生卑”的局面,走進學生心靈,感受學生思想,用發展的眼光感受學生的變化。
4.構建完善的教師服務意識評價機制
教師的服務意識該如何量化,如何評價,如何確定教師的服務意識正在改變呢?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及時有效的評價機制和體制,對教師的服務提供一個客觀正確的反饋。筆者有以下建議,第一,要明確教師的服務指標。第二,要建立有效評價系統,可以采取學生初評,家長再評、教師自評、學校統評、以分數量化的評價形式。第三,設立一個獎懲機制、及時采取措施,將教師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態度與教師的福利、職稱、聘約關系有效聯系起來,促進教師服務意識的健康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候玉娜.重新審視教師服務意識——兼對“教育就是服務的”的反思[A].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2011.
[2].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A].中國未來研究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論壇論文集[C].中國未來研究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北京大學教育學院,2006.
[3]丁強,姜康敏.提高教師“服務意識”,落實“以生為本”[J].中國校外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