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李俊玲
【摘要】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和我國現代化的推進,很多地區都出現了雙語學校。合格的雙語老師,尤其是優秀的基礎教育階段雙語教學師資是推行雙語教育的關鍵。研究建立雙語師資的培養模式,以此來解決雙語教學中的關鍵問題,推動雙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基礎教育 雙語教學師資 培養模式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和我國現代化的推進,英語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雙語學校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始建立起來:雙語幼兒園、雙語小學、雙語中學、國際學校等開始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但是,雙語教學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雙語師資更需要科學的引導和專業的培訓。因為,具有專業的理論基礎,教學技能以及能熟練地用英語進行授課的雙語師資是雙語教學推進的關鍵因素。
一、雙語教學及其必要性
雙語教育是由英語的“bilingual education”翻譯而來。國外有關雙語教育的界定不下幾十種,但可以把它劃分為廣義的雙語教育和狹義的雙語教育兩種:廣義的雙語教育指的是學校中使用兩種語言的教育。狹義的雙語教育指的是學校中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傳授學科內容的教育。
1.我國現代化推進的需要
在全球化的發展中,英語充當了主要的信息傳播的工具。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一半以上的信息都是用英語傳播的。因此,要推進我國現代化的需要,英語是必不可少的要被人們掌握的工具之一。在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及語言規劃中,外語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家長和社會也普遍從幼兒時期就開始對兒童實施外語教育。因此,雙語教學對我國的現代化,國際化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我國對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需要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更加需要了解世界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高素質人才。而雙語教學就是培養綜合性高素質人才。英語和雙語教材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更深度地接觸到西方文化,政治體系以及其前沿的知識,為以后學生們與世界先進的科技文化交流搭好橋梁。
3.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特別是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英語教學,都是為了應試。很多學生學了近十年的英語后,可以在考試中拿高分,卻沒有能里張口用英語交流。英語是一種媒介,是要人們來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了解彼此的,而不是用來應試的。所以,這樣的傳統教學方法并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從基礎教育就開始的雙語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用英語交流溝通的能力。
二、基礎教育階段雙語教學師資調查
我們結合相關資料和有關文獻,對當前河南省基礎教育階段雙語教師的現狀做了初步分析。
1.需求激增,雙語教師不足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愈發重視。同時,由于英語在國際社會的重要性和國內對英語教育的強化,英語的熱度早已超過了美術、舞蹈、樂器等項目,家長越來越多地關注到孩子的英語學習。一方面,英語學習在社會上關注度的提高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對教師素養、要求的提高。盡管目前來講社會上的英語人才還是比較充足的,但是他們中同時具備教育技巧、經驗以及專業知識的人才則屈指可數。相關人才供求的嚴重失衡是矛盾激化的關鍵原因;另一方面,絕大多數師范類高校沒有開設專門的雙語專業;因此雙語師資一直處于短缺狀態。
2.重視語言能力,忽視教學能力
本校教師、外聘教師、外籍教師是目前基礎教育階段主要的三種雙語師資。其中,外聘教師和外籍教師的英語基礎雖然扎實,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榜樣示范,但他們普遍不了解教育的規律和特點,一般把英語當作一門學科來教,背離了雙語教育的根本原則和最終目標。同時,他們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學習適宜程度的把握上、教學方法和組織方式的安排上以及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上,也常常有不當的地方。尤其是在聘請的外籍人員中,很多人不具備教學經驗,沒有教師從業資格證。讓他們承擔雙語教育,無疑對雙語教育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這其中,很多雙語幼兒園,尤其是社會辦學機構,以賺錢盈利為目的,缺乏從教育戰略的高度上對教師的職業發展進行規劃,因此,幼兒外語教師隊伍的建設基本上處于盲目和無序狀態。
3.教學模式僵化,教學指導不足
幼兒心理學和幼兒語言教育的相關研究表明,6歲以前是小朋友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但幼教的招聘困難,卻可能使孩子浪費了這段最佳學習期。國內英語幼師的英語專業水平尚不是最大問題,而教學方式的僵化才是英語幼師發展的瓶頸。重知識輕能力,重內容輕理論的大環境,使得國內的幼兒園教育不能很好地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很多兒童成了“被教育”“過分教育”的對象。因此,許多幼兒園等培訓機構傾向于招聘幼兒外教。畢竟借助外教開朗、活潑、靈活的氣氛以及豐富的創造力感染孩子,可以讓幼兒在學語言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異國文化。但并非外交就一定能解決這些問題,建立一支高素質、有能力、懂兒童、知教育的幼兒教師隊伍才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關鍵。
因此,加強幼兒語言教育模式研究、推進幼兒語言習得規律調研、開展相關理論引導將,是未來我省幼兒語言教育發展戰略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4.職業發展無序,規劃指導缺位
職業發展無序表現在職前教育的不完備、職業教育標準不統一、職業規劃缺乏指導。就職前教育而言,不完備主要表現在知識和能力的不協調。幼師專業畢業的英語教師,接受過專業、系統的幼兒教育知識培養,知道用最合適的方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但由于他們缺乏系統、全面的英語專業知識教育,在職業能力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在語言教學及開展教學活動時,受制于有限的英語知識,無法給幼兒營造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勢必影響課堂組織和教學效果。英語專業畢業的英語教師,這部分教師畢業于各大專甚至本科院校,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掌握和運用英語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們對于幼兒教育的知識非常薄弱,甚至為零,不了解幼兒的身心特點,缺乏正確的教學方法,不易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課堂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非英語、非幼師專業畢業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在不發達地區和小鄉鎮不乏其數。他們邊教邊學地從事著教學工作,既缺乏英語專業知識,又沒有足夠的幼教常識,嚴重制約了我國幼兒英語教育事業的發展。
5.激勵機制缺位,職業倦怠頻發
職業倦怠是各種教師隊伍中都存在的問題,原因是復雜的。隨著一波幼兒入學的高峰以及社會在英語教育方面日益地發展,英語幼教的業務量的日趨擴大。幼兒英語教師,這一典型的助人行業群體,在從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職業倦怠,表現出“停滯”“受挫”“厭倦”“冷漠”“無所適從”“流失”等狀態。對于現狀的研究結果發現:職業認識模糊、專業弱化、工作負荷大、回報低等,是幼兒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據此,我們分析認為,強化職業理想、優化專業培養、深化職后教育、合理安排工作、提高待遇等是消除幼兒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有效策略。職業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關于幼兒雙語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我們還需要做進一步詳細的調查與分析。
三、基礎教育階段雙語教學師資培養模式
培養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雙語教師是推動雙語教學的關鍵。
1.高等院校設置培養基礎教育雙語師資的專業
大學里的專業設置要增強英語教學的力度,保證英語教學的上課課時數。同時,推行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課程。對于雙語師資的課程,要設置雙語教學理論課、雙語教學實踐課程、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在教授英語課程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鼓勵學生間多交流。對于學生的專業課,要盡量用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英文思維。所設置課程,不僅讓學生掌握其專業領域的知識,更能夠用英文解釋和教授其專業知識。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英語語言能力是國家基礎教育所需要的師資力量。高等院校設置培養雙語教學的相關專業無疑是培養未來雙語師資最好的途徑。大一、大二可設置專業課和公共英語課。待到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英語語言后,大三、大四可設置專業英語課程,并用英語授課,讓學生用英語討論,增加其專業的英語交流機會,以此來培養復合型高素質的雙語師資。
2.加強基礎教育雙語教師的職后培訓
對于目前已就職的雙語教師而言,職后加強雙語教學的培訓,無疑是非常好的提高雙語教師專業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方法。雙語教師職后培訓是指對在職的老師進行有專業性的短暫的雙語教學的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在職雙語老師繼續學習雙語教學理論、雙語教學理念、以及雙語教學技能等。雙語教學師資的培訓的途徑有:(1)校內培訓:邀請國內外國家雙語教學專家來學校講課。(2)國內培訓:分批組織學校的雙語教學老師到知名高校參加雙語教學的研修及雙語教學的培訓。(3)出國培訓:組織雙語教師出國交流學習。了解別的國家的雙語教學的理念及實踐。做到學以致用。(4)跨專業學歷培訓:學校應該鼓勵英語教師學習跨學科專業知識,并獲取跨學科專業學位。這樣可以培養真正的專業型的雙語教師。另外,跨專業的學歷培訓都可以通過校內培訓、國內培訓、出國培訓的方式來實現。
3.構建雙語教學專業交流平臺
培養稱職優秀的雙語教師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對雙語教師而言,同行之間長期而深入的探討,交流都有助于提升彼此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技能。因此,構建雙語教師專業交流平臺是提升雙語教師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雙語教師專業交流平臺有:(1)構建雙語教師網絡平臺。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我國現代化的推進,我國雙語網絡教學也展現出很大的發展空間。對于我國的教師而言,大多數教師掌握了最基本的通用信息技術并且在家中和學校里擁有網絡、電腦、平板和手機等多媒體設備。這樣就為構建雙語教學網絡平臺提供了依據和基礎。雙語教學網絡平臺通過教師們的課程共享,教學案例共享、教學學案共享、教學科研課題共享、作業共享以及經驗共享等方式來為雙語教師們提供一個彼此學習的平臺。(2)構建雙語教師學習共同體。由優秀的雙語教學學者,專家以及稱職優秀的雙語教師所組成的雙語教師學習共同體可以為雙語教師提供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在雙語教師學習共同體里,一方面,成員間可以相互鼓勵、切磋、寫作和交流;另一方面,成員也可以發展自己在雙語教學上的興趣和特長,和其他成員間形成互補的關系。在這個團體中,教師們之間,教師和學者及專家間能夠進行更深的經驗分享、課程分析以及彼此間的協作幫助,以此來更好的提升雙語教師學習共同體成員間的專業知識和雙語教學技能。(3)建立雙語教學學習微信平臺。隨著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成了傳播知識的又一媒介,也成為了互聯網時代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尤其是現代的年輕人,更是喜歡用微信和朋友們交流以及訂閱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在信息時代,人們越來越喜歡把傳統學習方式和數字化學習方式結合起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與此同時,微信公共平臺操作方便,文章及知識內容的推送形式可以多樣化,并且用時短以及效率高。如果雙語教學領域也使用了微信公眾號平臺的推送模式,那么,雙語教師通過閱讀微信上所推送的雙語教學文章,聽音頻或者觀看視頻,也就可以更輕松地了解雙語教學最新的理論以及教學案例等,以此來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提高自己的雙語教學技能。
復合型高素質的雙語師資,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專業化的雙語師資是推動雙語教學的關鍵所在。然而,培養合格的雙語師資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首先,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師范院校開設雙語教學專業是培養雙語師資的有效之舉。其次,對在職雙語教學老師的職后培訓也是提高老師們專業知識,提升其教學技能的有效途徑。最后,構建雙語教學專業平臺更是能促進雙語教師之間,教師和專家之間的有關雙語教學的探討及寫作,非常有利于教師的快速成長。總之,相信隨著人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以后專業好并且英語好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國的雙語教學師資會越來越好,雙語教學也會得到逐步的完善。
參考文獻:
[1]裴新寧.學習者共同體的教學設計與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3).
[2]吳平.五年來的雙語教學研究綜述[J].中國大學教育,2007,(1).
[3]武曉峰.雙語教學與高等素質教育探析[J].高教論壇,2003,(5).
[4]王萍.微信移動學習的支持功能與設計原則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3,(6).
[5]張芳.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助學模式探究[J].海外英語,2014,(10).
[6]河南省教育廳網頁.河南統計年鑒,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