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玉
【摘要】隨著高職院校財會教學的不斷發展,教學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的財會教師要積極的發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在財會教學開展環節大膽創新,勇于嘗試。結合時代發展,加強對高職院校財會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強對于教學實踐的改革和創新,使高職財會教學步入良性的發展軌跡之中。
【摘要】高職院校 財會教學 改革策略
一、豐富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體系
高職院校在財會教學改革中,首先重視的一點就是要具有與時俱進的發展眼光,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禁錮。財會教學體系的構建要兼顧到社會對財會人才能力的實際需求以及行業發展趨勢的動向,進行全面系統的教學整合。并且能夠從傳統禁錮的教學方法中獲得創新啟示,融合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學生的知識獲取環節,提升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可以對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組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需求,搭配各有所長的教學方式。比如,在高職院校財會教學方法的優化過程中,可以將項目教學法、案例分析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以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突顯自身的主體性地位,能夠自主的獲取財會專業知識。通過成功案例的分析和探討,讓學生能夠在思考中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能夠更加游刃有余的運用于實踐。
二、拓寬實踐平臺加強教學實踐
高職院校在財會教學的改革中,還要重視對財會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塑造,能夠幫助他們在知識學習和積累過程中,掌握全面系統的專業能力。就教學課堂而言,重點在于對學生財會理論知識的夯實,而實際的運用能力需要在實踐中驗證和積累。因而,學校要積極的為學生創造實踐平臺,拓展實踐渠道,搭建實踐基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讓學生在實際的工作實踐中進行職業能力的塑造。此外,學校還可以進行實踐場景模擬,打造一個類似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加強財會行業工作流程的了解,體會出納、會計等不同職業的角色要求,對于自身優勢的地方加以突出,劣勢的部分進行彌補。從而,在循序漸進的實踐訓練中,成長為一名專業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財會行業優質人才,彰顯高職院校財會教學人才培養的意義和價值。
三、推行差異化的“分層”教學模式
眾所周知,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是高職院校教學中的一項固有矛盾,也給包括財會專業在內的高職各專業方向的課堂教學組織帶來了諸多困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勢必要求引入差異化的“分層”教學模式,即針對不同基礎狀況的學生,為其量身訂做不同的教學內容。雖然近年來高職財會專業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積極推行了諸如“顯性分層”“隱性分層”等不同的分層教學改革措施,但其效果和預定目標之間仍存在一定距離,且存在操作繁瑣等不力之處,所以至今仍未找到實現“分層”教學的最優策略。而當前信息網絡技術的興起與“微課”教學法的運用,為本專業的分層教學提供了更有利的契機。教師可以將“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報表分析”等各門課程的知識和技能體系拆分成具體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針對這每一個“點”錄制5~10分鐘時長的“微課”視頻。而后,將此視頻上傳網絡,引導學生下載后利用智能手機等設備展開自主預習。而到了課上,教師則依托此前上傳網絡的“微課”視頻,分別采取集體課、小組課與個別課的模式,對學生課下學習效果所暴露出來的全體共性、部分共性以及個別特性的問題予以講解、點撥和糾正。從而使傳統課堂與課下學習這兩者的角色及功能發生對調,將傳統課堂演變為翻轉課堂。憑借翻轉課堂模式,則無須借助特殊的安排,即可有效地對全體學生實施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了。
四、優化高職財會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是高職院校最基本的教學資源條件之一,也是決定教學效果和質量優劣的基礎決定因素。長期以來,高職財會專業致力于“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對本專業師資隊伍的能力和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來說,本專業需要借助培訓、講座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強化培養教師運用“微課”“翻轉課堂”等先進教法實施分層教學的能力。同時還須積極引進熟練掌握電商,尤其是跨境電商等領域財會工作的行業骨干人才,真正面向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趨勢來優化本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結構,方能促使本專業教學理念與思路始終保持與行業發展前沿的密切聯動態勢,促進本專業面向信息化的教研教改落到實處,并取得預期的成果。
總而言之,在社會快速發展、經濟蓬勃發展的新形勢下,社會對財會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要求更為嚴格。因而,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承擔起財會教學改革的重任,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體系,借助強大的教師隊伍打造先進的教學模式,對不同基礎的財會人才進行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塑造,全面的推進高職院校財會人才的培養進程。
參考文獻:
[1]朱莉.財會專業教學工作總結[J].江西化工,2018,(05):222.
[2]謝鳴虹.中職院校會計教育之我見[J].納稅,2018,(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