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海晶

【摘 要】目的:探究開展手術室護理配合對護理服務質量的影響。方法:此次對象全部選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在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92例患者,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分成兩組,即干預組(n=46)和常規(guī)組(n=46),常規(guī)組開展一般護理,在此基礎上干預組開展護理配合,將兩種效果分析對比。結果:兩組患者在總護理滿意度上,干預組(95.65%)高于常規(guī)組(82.61%),差異呈有較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在護理服務質量評分上,優(yōu)于常規(guī)組,差異呈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開展護理配合可明顯促進手術室護理服務質量和護理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護理配合;手術室護理;服務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1
醫(yī)院中重要科室之一為手術室,是對患者開展治療的主要場所,因此該科室的護理服務十分重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患者對護理質量要求逐漸提升,這就需要強化手術室護理質量,以減少多種不良事件[1]。因此,本次研究了開展手術室護理配合對護理服務質量的影響,并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在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92例患者為實驗對象。詳情如下所示: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對象全部選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在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92例患者,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分成兩組,即干預組(n=46)和常規(guī)組(n=46)。其中常規(guī)組男患26例,女患20例,年齡21-73歲,年齡均值為(46.7±2.7)歲;干預組男患28例,女患18例,年齡23-73歲,年齡均值為(47.4±2.9)歲。患者之間的常規(guī)資料未有較大差異,未出現(xiàn)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guī)組開展一般護理,主要是術前引導患者進行各項常規(guī)檢查,對患者開展心理疏導、健康宣教、器械準備等護理。在此基礎上干預組開展護理配合,具體內容如下幾點:
1.2.1 術前護理 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了解患者藥敏史和手術史,并結合患者各項檢查結果制定護理方案。并為患者講解手術相關知識和治愈案例,可顯著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護理人員多和患者交流,了解其情緒和內心變化情況,多予以患者安慰和鼓勵,耐心為其解答疑惑,改善其多種不良情緒。告知患者手術禁止事項,準備好手術所用設備。
1.2.2 術中護理 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麻醉醫(yī)師以及手術醫(yī)師仔細認真核對患者的各項臨床信息,重點對患者的術前用藥種類、手術部位以及其姓名、性別、年齡等,三方核查無誤后為患者消毒相關部位,并注意患者隱私的保護。調整好手術室濕度與溫度。護理人員協(xié)助麻醉師開展麻醉操作,在醫(yī)生開展手術操作時,護理人員要集中注意力,提升和醫(yī)生之間默契,同時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指標和情緒變化情況,指導患者通過呼吸以穩(wěn)定情緒[2]。手術完成后幫助患者將血漬清洗干凈,并穿帶好衣物,放置好引流管,將患者輕緩送至病房。
1.2.3 術后護理 手術后要密切檢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定期檢查患者手術傷口情況,并觀察引流詳情,根據(jù)患者病情為其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保證患者每日營養(yǎng)的攝入,以加速患者康復。
1.3 觀察指標
指導患者和家屬對護理服務質量評估,滿分為100分。患者出院前對手術室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可分為特別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此次選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應用百分比率(%)代表計數(shù)資料,檢驗值為χ2;均數(shù)±平方差代表計量資料,檢驗值為t,差異呈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對比92例患者護理滿意度
在總護理滿意度上,干預組為95.65%,常規(guī)組為82.61%,組間出現(xiàn)較大差異,呈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對比92例患者護理服務質量評分
干預組的護理服務質量評分為(92.14±1.41)分,常規(guī)組為(82.45±3.38)分,組間差異較大,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7.945,P=0.000)。
3 討論
護理服務對患者和臨床至關重要,以往臨床護理主要以常規(guī)護理為主,較重視疾病,導致護理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且效果一般。而隨著臨床護理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多種新型模式逐漸應用于臨床,主要以患者為核心開展護理服務。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手術護室理質量的提升,此外在圍手術期予以患者護理配合,可有效預防多種不安全事件,進而確保手術的順利開展和完成[3]。
在此次實驗中,常規(guī)組開展一般護理,在此基礎上干預組開展護理配合,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的總護理滿意度為95.65%,多于對照組82.61%,有較大對比差異,呈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39,P=0.044);在護理服務質量評分上,干預組優(yōu)于常規(guī)組,差異呈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7.945,P=0.000)。在患者手術前開展心理疏導、健康宣教等護理配合,術中密切關注患者并配合麻醉師和手術醫(yī)生完成操作,術后監(jiān)測患者體征并為其安排科學飲食,能夠明顯改善護理質量并提升患者滿意度。
總而言之,開展護理配合,能夠加強患者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高雪梅, 孟憲惠, 王玉玲,等. 手術室細節(jié)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作用研究[J]. 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 2016, 18(3):249-250.
頡慧敏. 細節(ji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6, 16(10):1542-1544.
劉麗麗, 趙錚. 責任分組管理對提升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的可行性研究[J].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6, 19(6):933-935.
史春梅. 護患溝通性語言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河北醫(yī)學, 2016, 22(6):1043-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