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冬梅 巫旋
【摘 要】目的:分析術后強化護理預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發病率。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138例納入實驗研究,138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取術后強化護理和常規護理,分析老年患者便秘情況和下肢深靜脈血栓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自發排便評分嫩、糞便性狀評分、腹脹評分、排便費力評分等低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的便秘患者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實驗組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栓直徑低于對照組,下肢靜脈血栓流速高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結論:為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采取術后強化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情況,降低便秘的發生率,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
【關鍵詞】術后強化護理;下肢骨折;便秘;下肢靜脈血栓
【中圖分類號】R47.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1
下肢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多見于老年患者,而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齡較大,因此機體平衡能力較差且出現骨質疏松,因此老年患者的下肢骨折率較高。隨著我國逐漸趨于老齡化社會,臨床老年患者逐年增長,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療中,采取有效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骨折情況,提高患者預后。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138例納入實驗研究,138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有69例。實驗組:男39例,女30例,患者的年齡在60~76歲之間,平均體重為(57.3±12.5)kg;對照組:男40例,女29例,患者的年齡在61~78歲之間,平均體重為(56.3±11.8)kg。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手段。手術前,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學會在床上排便,督促患者多喝水,多吃富含纖維的膳食食物。指導患者環形按摩腹部,根據患者的情況可以用開塞露促進患者排便。手術后,要將患者患側肢體抬高,觀察患者皮膚溫度、腫脹程度、疼痛情況等。
1.2.2 實驗組 實驗組采取術后強化護理,加強便秘的預防護理。患者手術后,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實施腹部按摩手段,結合相應穴位,比如氣海穴、中極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每個穴位按摩2分鐘以上,每天早中晚各按摩一次。患者在按摩的過程中要保持放松呼吸,患者以感受到酸脹感為最佳[1]。按摩完成后,再進行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按摩,有利于促進胃腸運動,手法要輕柔,持續按摩6分鐘以上。按摩的過程中要注意詢問患者的感受,若患者感到不適要更換按摩手法。
1.3 統計學方法
本文采用SPSS21.0統計學方法進行本文實驗數據的分析,便秘情況和下肢靜脈血栓情況采用t檢驗,用()表示;便秘發生率采用檢驗,用%表示。兩組患者實驗結果對比存在差異則表示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便秘情況分析
實驗組患者的自發排便評分、糞便性狀評分、腹脹評分、排便費力評分等低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的便秘患者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栓情況分析
實驗組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栓直徑低于對照組,下肢靜脈血栓流速高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見表2。
3 討論
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手術治療后采取強化護理,能夠有效預防便秘,降低便秘的發生率,便秘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見并發癥,表示患者的排便次數降低,排便過程困難,老年患者極易出現便秘,尤其是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受到治療、飲食、體位改變等因素的影響,提高便秘的發生率[2]。臨床治療骨折常用手段為手術,而術后下肢骨折患者的常見并發癥為便秘、下肢靜脈血栓,同時患者術后需臥床休息,因此導致下肢血液流速降低,因此極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
根據研究可知,實驗組患者的便秘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實驗組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栓直徑低于對照組,下肢靜脈血栓流速高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
綜上所述,為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采取術后強化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情況,降低便秘的發生率,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
參考文獻
楊宗英.術后強化護理干預對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的影響[J].飲食保健,2018,5(28):186-187.
吳苗苗,施謐,胡飛虹, 等.術后強化護理預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的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10):1762-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