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詩秀
【案例】小時候,小莉是個熱情開朗的小女孩,不曉得從什么時候開始,她競變成了孤獨的人。畢業后入職場,她喜歡獨來獨往,一個人做事,一個人回家,也喜歡一個人吃飯,她似乎再也無法燃燒自己的熱情。小莉害怕與很多人一起,害怕參與集體活動,在人多的時候總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該聊些什么。她想知道,喜歡孤獨是一種病態嗎?說話爽直,不想虛偽有錯嗎?
小莉想要找個伴侶結婚,但她不知這是否可以平衡消極的心態?
【心理解碼】如果單身時不能活得快樂,即便有伴侶也不見得會快樂。
孤獨和寂寞不同,孤獨是故意離群,寂寞感是即便在人群里也會油然而生。孤獨會使人失去自我價值。
快樂不是由外到內流進來的,而是由內到外溢出來的。向世界尋找快樂,只會越走越虛空。我們的快樂、煩惱和痛苦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們看待事情的觀念和態度。你想做一個快樂的人,就會是快樂的人。
不快樂的人通常是以自我為中心、看不慣他人的人;或者曾經對人過于熱情,卻換來一堆冰塊似的冷漠感。快樂的人通常比較喜歡社交,有彈性,有創意,而且比不快樂的人更容易調整生活中的挫折感。最重要的是,快樂的人比不快樂的人更懂得付出愛與寬恕。
總有一些人喜歡你,在喜歡你的人那里,創造友情;在不喜歡你的人那里,認清世界。生命是一條漫長的旅程,你有義務讓自己在旅途中活得精彩。
即使世界不斷讓你失望,也要繼續相信人間有情(愛情、友情與親情)。無論周遭世界如何,現實社會多么險惡,永遠別失去了自己,別因為他人如何就讓自己變得糟糕不堪。
這世界不會隨自己心意而改變,除非你愿意改變自己。許多人把時間花在改變環境、改變他人上,結果都徒勞無功;只有當自己愿意改變,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臺灣著名作家Peter Su說:我們這一生,或許會錯看許多人,遇到許多背叛,也曾以為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到頭來卻把自己弄得狼狽不堪。但這一點都沒關系,只要你死不了,還是能夠重新站起來,決定權在你手上。你沒有想象的那么脆弱。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復雜,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即使世界不斷讓你失望,也要繼續相信愛,不要等到寂寞了,才懂得家人、朋友的存在;不要等到擁有了很多,才懂得去分享;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愛;不要等到什么都沒有了,才懂得珍惜。
許多人過度解讀“做自己”,以為只要自己喜歡,沒有什么不可以。但是,真正地做自己是不傷害到其他人。常聽到有人說“我的個性就是比較直”,并視為個人特色。說話直白并不代表可以肆無忌憚,講話直接也不代表你可以羞辱別人的自尊心,我們一句直接但無心的話,都有可能深深刺傷別人。
那些愛你的人,無論是情人還是朋友,不會在乎你的過往錯失,會選擇繼續陪在你身邊。如果一輩子能夠有幾個這樣的知心好友,那么人生就會變得很豐富。跟知心的好友,完全不需要戴著一副面具,在他們面前可以表現出最真實的自我,就像跟家人相處一樣自在。但我們要先學會做真實的朋友,不要暗地里批判他們。
試著去贊美人,試著對別人分享你看過的一本書或一部電影,試著請人喝一杯咖啡,你會發現,試試看就是良好人際關系發展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