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1-0066-02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這個“形”指散文可以有多樣的表達方式,如敘事、寫景、寫人、議論、抒情等;而其中,“神”可以是抒情的線索,也可以是敘事、寫景(物)、寫人的線索。這一線索就是散文的文脈。古人對于文脈的布局有“草蛇灰線”一說。如何理解散文,抓住這一線索,也是較好的抓手。而在高考復習中,如何做到散文閱讀的有效訓練,“梳理文脈,把握主旨”也是較好的訓練點和方法。
如散文名篇《荷塘月色》,“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作者開篇就寫了這句話,作為文章的文眼也是抒情線索,我們可以這樣設想,而作者這“不寧靜的心情”是否也可以是文章的“草蛇灰線”呢?
縱覽全文,能體現并從不同角度詮釋“心里不寧靜”原因的有四處。
第一處在第二段,“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弊髡咴谶@里從自己愛靜的個性和社會生活帶來的束縛之間的矛盾,揭示了在日常生活中不得寧靜,而在荷香月色下暫得寧靜的心理。
第二處在第六段,“這時候,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如果說置身于寧謐、夢境一樣的荷塘月色讓作者暫時忘卻世俗紅塵的煩惱,獲得一時心靈的寧靜的話,眼前的蛙聲和蟬聲又把他拉回到現實,他在現實生活中,有可能為柴米油鹽奔波而疲于奔命,有可能空有一番理想而無法實現。這些都讓回到現實中的作者感到落寞和傷感。
第三處在第七段,作者憶及江南采蓮的舊俗,提到“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在引用詩歌描述當時采蓮的盛況后,又說“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法消受了。”這種“有趣”的事是什么呢?因為是一個熱鬧而風流的季節,“風流”可用課本的注釋,“是年輕男女不拘禮法地表露自己的愛情”。這也許會引發作者對愛情的浪漫的聯想,特別是無拘無束的生活的向往。而在現實中有太多的束縛和不如意,自然又讓他產生“可惜我們早已無法消受”的悵惘了。
第四處在第九段,在記起《西洲曲》里有關相思的句子,“蓮(蓮與憐諧音)子清如水”。又引發了作者對江南的思念,“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睂枢l和家人的思念自然又引發了作者“不寧靜”的心情。
在高三散文閱讀訓練中,學生對于主旨的理解仍是首要的難題,比如2012年高考安徵卷,選用了冰心的《往事》,學生覺得很難理解其主旨,而理清它的感情發展脈絡是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的,第12題正好體現了這一方法。而考生要關注的不只是以“我”的感情發展為暗線的線索,還要看到文章以“守燈臺”為父女二人討論的敘事線索的明線。
第12題:文章前一部分是回憶往事,請用簡明的語言梳理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發展脈絡。(4分)
答:從“我”提出到燈塔上去(緊張期待)——據理說明看守燈塔最有詩意的生活(興奮憧憬)——一遇父親的“障礙”,“我”爽快剛毅的執著精神,表示自己不怕冷寂,也不怕生病……(堅定執著)——理想不能實現而產生的帳惘與不悅,失望與沉思(失望無奈)——父親的啟迪有了新的思索。最后用一些表現情感發展的詞語來表述即可。答案示例:期待 興奮憧憬 堅定執著 失望無奈
2012年高考重慶卷《太陽夢》的第15題“文章主要寫了畫家老劉的‘太陽夢,請就此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6分)”題目已提示了“太陽夢”或“夢”是全文的敘事抒情線索,而寫老劉的作為畫家的“太陽夢”則是文章的主體,“夢“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尋夢——實現——再尋夢。這個“夢”在文中還擴大到朝佛者、戰士、大學生和“我”有關的“追夢”的事情。因而這個“夢”已成了“理想”的象征,文章結尾“卒章顯志”,也表明了這一點,“是啊,太陽只有一個,夢是無數的?!庇纱死斫饬宋恼碌木€索,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第15題不難得出答案:(1)艱辛尋“夢”——畫山畫得苦。(2)“夢”的實現——從太陽中獲得靈感,獨創“西藏山水畫派”。(3)再尋新“夢”——陷入苦悶期,想再上一個藝術高峰。依次類推,第16題“16.文章寫老劉作畫,又寫了朝佛者、戰士、大學生和“我”的事情,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6分)”也就不難從中心與選材、材料間的關系、中心與線索等角度去思考,得出合理的答案:(1)以更多尋夢者不同方式的尋夢,表現了不同人生的共同追求。(2)以更多美麗感人的夢想,豐富了“太陽夢”的內涵。(3)表現尋“夢”過程的艱辛,表達了對尋“夢”精神的贊美。
綜上所述,正如葉老所言“課本只是最好的例子”,而如何用好這個例子,并由此推廣到散文閱讀的訓練中去,抓住文章的線索不放,由此做為理解散文特別是抒情含蓄、說理抽象的散文,“梳理文脈,把握主旨”便是一條相對有效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