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瓊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1-0069-01
語言教學主要分為輸入與輸出兩部分,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語言學科,它的學習過程同樣圍繞輸入與輸出兩方面展開。語文寫作是檢驗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的必要途徑,也是讓他們展現自己語文綜合素養的一種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了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鑒于此,展開合理有效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切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旨在于通過提高學生的語文輸出能力,促進他們語文學習與運用能力獲得顯著提升。
寫作是考驗學生語文知識應用能力與語言邏輯意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合理有效的寫作教學不僅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還能促使他們的文學素養得到良性發展,對于高中生的全面發展切實存在積極意義。然而縱觀教學實踐,不難看出當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現狀普遍不容樂觀,學生常常因為“無米可炊”致使自身形成“怕寫作文、無從下筆”的心態,也因此抑制了他們整體語文素養的提升。鑒于此,筆者在此提出幾點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旨在于為廣大教師提供部分教學借鑒。
一、創設寫作環境,激發學生寫作靈感
當前存在于高中寫作教學中的一個普遍現實便是學生的作文內容千篇一律,內容缺乏營養且所寫內容虛于形式,其中主要原因便是他們在接觸陌生寫作話題時缺乏實踐經驗,無法以自己的親身體會作為模板進行寫作,從而導致語言蒼白無力、文章可讀性較低,這一現象便是學生缺失寫作靈感所致。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通過為學生創設寫作環境來減免這一現象的出現,創設恰當的寫作環境不僅能讓學生在融入環境的過程中產生寫作靈感,還能使之深入理解所寫主題的特征,從而為寫作教學的良好開展奠定下情感基礎。
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創設環境、營造氛圍。例如:在進行以“墨梅”為主題的寫作教學時,筆者在多媒體熒幕上為學生展示一些關于“墨梅”的文學作品并加以簡單講解,隨后又讓他們觀看了一組墨梅的圖片與生長影像,讓大家從主觀與客觀兩種角度感受墨梅的高風亮節。如此一來,學生的寫作靈感隨著視頻講解涌現出來,這時再讓大家根據所觀看的內容來書寫文章不僅能避免他們頻頻出現文字蒼白無力、內容缺乏情感的現象,還能使之所寫文章產生濃郁的文學色彩。
二、巧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邏輯思維
高中語文寫作主要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為主,其中議論文居多,由于學生在小學初中時期都以記敘故事作為主要寫作形式,難以把握議論文這一結構邏輯較復雜的文體,這也是當前高中語文寫作現狀不容樂觀的主要誘因之一。議論文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理論、提出主張的文體,要求文章具備充分的論據、明確的觀點以及嚴密的邏輯,對于高中生來說切實存在一定的寫作難度。因此,教師可巧妙運用思維導圖將原本繁雜的議論內容以結構圖的形式呈現出來,便可在降低學生理解難度的同時促進他們形成邏輯性較強的寫作思維。
議論文由論點、論據和論證組成,教師可根據寫作題材內容將這些制成層次分明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概括與理解。例如:在以“逆境”為主題進行寫作練習時,筆者制作了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為中心的思維導圖,分別將論點“逆境有利于成長”、論據“用舉例的形式進行論述”、論證“孟子、吳王夫差和保爾·柯察金的故事”作為三個主要分支,并將其進行拓展闡述來補足導圖內容。如此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既能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又能提高其邏輯意識,對提升他們的文章質量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積累寫作材料,提升文章現實意蘊
學生閱讀量少、課外知識量不足是阻礙他們作文可讀性提升的主要原因,充足的寫作素材既可幫其避免文章內容空洞的問題,又能使之所寫文章的現實意蘊和文學底蘊得以提升,切實為提高寫作水平的必要前提。寫作是日積月累的閱讀積淀,是將閱讀輸入的語言文字進行輸出的過程,這充分說明了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幫助學生從多方面積累寫作素材,即除了閱讀課外書籍外,還要時常讓他們積累一些名言佳句、寓言故事等蘊含人生哲理的寫作素材,以此來幫其拓展知識面、凝練語文精髓。
積累成語遣詞造句是提高文章內涵的首要步驟,這需要學生在日常閱讀過程中將一些意義不明確的成語自行查找釋義,并進行造句練習來加深印象。其次,積累詩詞佳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勸學》中“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等句子精練且意蘊深長,運用在寫作中切實可提高文章質量。最后,學生還需在閱讀過程中將一些名人故事記憶下來,這些故事通常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可使文章的現實意蘊得到明顯提高。
四、把握時代素材,增強文章時代氣息
由于高考語文中作文所占分值較大,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也需考慮高考命題因素,以避免學生在高考寫作時出現措手不及的狀況。縱觀歷屆高考語文試卷,不難發現其中大部分作文命題都是緊緊圍繞時代發展的熱點新聞與事件,這充分說明了高中語文寫作應具備時代性的重要性,由此來有效避免學生因所寫內容過于脫離現實、內容陳舊等問題而出現拿不到高分的現象。鑒于此,教師應在寫作教學中幫助學生積累時代素材,讓他們利用這類資料進行寫作練習可在增強文章時代氣息的同時加深文章內涵與深意。
例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一直以來都是寫作熱門話題,教師可為學生普及“楊科璋:英雄歸厚土浩然天地秋”“劉銳:倚天持報國關山萬里程”“盧永根: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等最新素材,從中讓他們將“勇敢、夢想、大愛”等平面的文字拓展成一個個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從而使文章內容飽滿、意蘊深厚。又如:教師還可讓學生圍繞“抗日戰爭勝利73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一些熱點新聞話題進行寫作練習,當他們在日常寫作訓練中接觸過這些較為陌生的話題后,便會對這些新聞產生主觀印象,如此便可使之在高考寫作時不會再出現無從下筆的現象了。此外,學生還可將一些生活事件融入到文章當中,便可讓文章更具現實感和真實性。
綜上所述,語文寫作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語言輸出提高自身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這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學目標。鑒于此,教師既已知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重要性,便需要采取內容與策略均合理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欲望、增強思維能力、加深文學底蘊,從而使之在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中不斷提升自身寫作水平與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