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童話作為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重要的語言文化價值。本文從漢俄兩個民族的不同民族個性來探究兩個民族的童話創作,進而對漢俄兩國民間童話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現象加強認識和了解。
【關鍵詞】民族個性 童話創作 民間童話
【基金項目】黑河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兩種文化語境下中俄民間童話美學特征的比較研究”( RWZ201602)。
【中圖分類號】I20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1-0075-02
民間文學在絢麗多彩的俄羅斯民族文化中熠熠閃光,其中民間童話又格外耀眼奪目。漢俄兩國民間童話也因民族個性不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本文就漢俄兩個民族的民間童話創作,從民族個性角度談局,進而對漢俄兩國民間童話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現象加強認識和了解。
一、二十世紀末漢俄民間童話的民族個性發展軌跡與個性分析
上世紀末,民間童話作家創作了一批色彩斑斕的作品,其中“抒情派”和“熱鬧派”民間童話最為突出。二十世紀末,中國民間童話經歷了一系列的蛻變,從恢復到壯大到突破,漢民族的民間童話日益走向成熟。可見,漢民族民間童話從民間文化土壤中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打上了鮮明的民族烙印。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是漢民間童話的恢復期。漢民間童話在十年浩劫中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創作幾乎是空白。“四人幫”倒臺后,鄧小平同志指出應當認真鉆研、吸收、融化和發展古今中外藝術技巧中一切好的東西,創造出具有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的完美的藝術形式。也為民間童話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在改革大潮的侵襲下,民間童話在多元文化環境中表現出現代性的追求。現實主義手法和藝術技巧在漢民間童話中得到了發揚光大。這一時期,俄羅斯民間童話創作數量也很多, 魔幻童話、社會日常生活童話和動物童話平分秋色,體現著俄羅斯民族個性,俄羅斯地大物博,生活在這片遼闊土地上的人們帶有一種廣闊無邊的感覺。如俄民間童話獨特的開頭形式。這是由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所棲居的土地的廣闊無垠所決定的。反映了俄民族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接受,反映了該民族對空間的一份特殊的情感。同時俄民間童話中主人公的消極性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和文化根源,這與該民族個性中的消極成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二、從漢俄民間童話中人物的人格特征以及其異同之處來對比漢俄兩國的童話創作
在俄羅斯民間童話里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魔幻童話形成于中世紀,在魔幻童話里塑造了很多類型的形象,有消極的正面人物、積極的正面人物、面目猙獰的反面人物。最具代表的是Еме ля,他每天好吃懶做,有一天捕到了一只具有神力的狗魚,從此成了英雄。這篇作品就體現了漢俄民族不同的文化美學觀念。中國人喜歡腳踏實地,鄙視懶惰。所以懶惰的寒號鳥,最終受到嚴厲的懲罰。而俄羅斯民族浪漫熱情注重在現實生活中注入更多的文化精神的消遣。這種觀念反映到民間童話創作中,他們能夠容忍Еме ля慵懶無為,但是他捕到了具有神力的一只狗魚從此過上了自由而富足的生活。在這則故事中并非否定他人的辛勤勞作,而是反映了普通大眾通過這種形式寄托他們的希望和期盼,贊美了一種樂觀昂揚的“精神勝利法”,所以俄羅斯民間童話宣揚“自由,天真,善良”等本性,而漢民間童話突出“堅毅不拔,不畏艱險”等性格品質。漢民間童話塑造很多英雄,有圣君賢臣,有神靈英雄,他們能懲惡揚善,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男權的統治地位。而女性則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往往是“賢惠,自我犧牲”的榜樣,這種“惠賢”的特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倫理道德的重視。人物性格大多內隱、理性,其價值取向不外露,如夸父的執著近于愚魯,哪吒的頑皮也過于頑劣。這些人物的人格特征更接近于現實,更有利于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理性思維的發展。可見,漢俄民間童話中刻畫的人物各有各的風格。但是兩國民間童話都對“善良無私,純真誠樸,正直勤勞”人格品質給予褒獎,表達了漢俄兩國百姓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對美好的未來的期盼,也體現了俄漢不同文化背景下兩國人民更關心道德價值的傾向,對人格因素中“向善”的關注超過了對“尚美”的重視和對“求真”的追求。
三、結語
漢俄民間童話創作迥異不同,各有特色。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童話文化,俄羅斯民間童話的多樣性與豐富性,中國民間童話的蓄美性。在盡情地領略這兩種不同的民間童話的同時,我們相信不論是俄羅斯童話還是中國童話,都會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加淋漓盡致的發揮各自特色,將結出豐碩的成果。民間童話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具有鮮明的民族個性,同時,在包羅萬象的童話創作中也具有某種共性。漢俄兩國民間童話在各自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各自獨有的藝術表現手段,造就成了本國童話的藝術魅力,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
參考文獻:
[1]包惠東.文化語境與文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公司,2004.
[2]張杰.中國文化語言學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呂丹(1981-),女,達斡爾族,黑龍江人,講師,碩士,從事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