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人文研究生態系統亦默默發生著改變,人文研究新項目漸以數字技術為支撐。人文學者的研究方法也隨著數字技術的應用豐富了理論體系,擴開了研究思路,為轉變研究范式提供了新視野。圖書館人開始關注圖書館在數字人文研究中能發揮什么作用,扮演哪些角色,能否抓住機遇提升圖書館的學術地位及社會地位。本文與同仁共同探討圖書館在數字人文環境下的發展態勢。
關鍵詞:數字人文;圖書館;發展態勢
十年前,圖書館服務協會(IMLS)與國家人文基金會(NEH)合作推出了數字人文啟動資助方案。數字技術正在越來越多的進入圖書館專業領域,如管理、儲存、信息架構、元數據和可持續性等。在過去的十年里,該計劃已經為對圖書館提供的數字工具和服務產生重大影響的項目提供了種子資金。支持了數字取證和特色館藏的眾包轉錄,探索用于識別和描述內容的計算方法,以及開發用于管理現有館藏元數據的新方法。這些舉措是確保圖書館專業人員成為數字人文領域的引領者的關鍵。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圖書館的數字化進程非常重視。因此我們作為圖書館專業人員應該積極推進使其繼續發展成熟。
1 數字人文的概念、意義
1.1 “數字人文”的概念
數字人文,有時也被稱為人文計算,它是針對計算與人文學科之間的交叉領域進行學習、研究、發明以及創新的一門學科。本質來說,它是方法論;就研究范圍來說,它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涉及到了對電子信息的調查研究、分析、綜合和表達。它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媒體來影響這些人文學科,以及這些人文學科對我們的計算方面的知識能有何貢獻。
1.2 數字人文的意義
數字人文的意義最主要的是為傳統的人文研究提供新穎的研究方法、工具和平臺,推動人文研究范式變革;此外,數字人文還需要研究數字與網絡環境中的新興人文問題,從整體上促進人文知識生產的數字化轉型,為人文知識的生產、交流、傳播、教學、傳承提供新的方法、工具、平臺和環境。有學者認為“數字人文”的意義在于,通過數字化技術幫助人文學科學者走在學科前沿,利用新的技術手段,有利于新的學術發現;新的技術手段能夠把不同學科和跨學科領域的學者吸引到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或學術問題當中來,從而使得不同領域的學者開展合作研究,拓展了人文學科的視野和疆界;人文學科研究質疑和提出問題的學科特征,反過來有助于數字化技術手段以及計算機信息技術處理方法的改進和提高,這將是傳統人文學科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揚光大。前者強調了數字人文對人文學科的提升作用,而后者更進一步談到了人文學科的提升還能反過來促進數字技術的發展。
2 數字人文的關鍵技術
數字人文研究的對象是人文數據資源,但是數字化的普及使得泛濫化的數字出版大行其道,海量的人文數據資源處于雜亂、混沌的狀態。顯然,這種狀態對于數字人文研究是不利的,因此需要開發新的數據模型,以規范大數據時代的數據資源。
當前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提出了“智慧數據”的定義。“智慧數據”是數字人文領域的關鍵技術,將從根本上影響數字人文的發展。智慧數據是認知計算(算法智慧)與語義標注(人工智慧)的相互結合。
浙江大學圖書館“針對周易典籍開發的文本處理系統”對古籍的文本進行數字化后形成知識網絡,方便用戶查找、研習文獻;“以古代書畫作品為對象的圖像研究平臺”則是對書畫作品數字化后,對各項要素做詳細的交互標注,采用眾包協作的方式以提高效率。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利用歷史地理信息平臺對中國古典文學進行可視化研究的成果,展現了數字人文的可視化及地理信息技術對拓展古典文學研究領域所發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3 圖書館在數字人文中的作用
3.1 數字人文技能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不可取代的能力是人的因果論述能力和價值理性能力,數據必須配合人文才能避免決策失靈與錯誤認知。數據通過人文解讀才有意義,因此未來數字人文的人才必是兼具數據處理能力與人文分析能力者,數字人文學科的高等教育人才培育也必將兼顧人文與數據知識學習。
圖書館在數字人文技術開發應用方面(如數字保存、歷史資料再現)有著不錯的表現,同時,在數字素養教育方面擁有豐厚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但相較其他行業,目前的圖書館界尚未清晰意識到人文領域的巨大教育需求,缺乏綜合數字人文技術和數字素養教育為一體的理論探索,亦缺乏系統的數字人文教育實踐。
3.2 數字信息資源整合的作用
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才是圖書館參與數字人文的核心競爭力。圖書館是文獻資源的門戶和入口,而數字人文可能是孤島,相關的研究資料和成果可能分散在各處,圖書館需要將這些數字人文研究的資源整合管理起來,為他們提供相關的基礎設施和組織結構,把不同的數字人文信息資源連接在一起,并對這些數字人文信息資源進行科學分類、妥善保存,同時置于一個有利于被發現和利用的平臺之上。這一過程,將有賴于圖書館在資源整合方面的優勢。
圖書館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從宏觀上,要依托圖書館已有的資源優勢,采用共建共享的方式,聯合圖書館聯盟的力量,共同創建可促進人文研究的數據集或大規模結構化數據,構建數字人文的網絡基礎設施,從而擴大人文學者的抽樣樣本;從細節上,還要深入到資源內容的標引、揭示,由淺入深地充分揭示資源,以服務數字人文研究者。
3.3 圖書館員的關鍵作用
在所有人類活動中,人都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圖書館員在圖書館參與數字人文研究中同樣起到了關鍵作用。2017年在深圳大學城圖書館主辦的“圖書館與數字人文”國際研討會上杜克大學人文科學系負責人兼英語、文學和戲劇學部圖書館聯絡人艾麗安·哈瑟爾甘迪女士的演講“圖書館專業學科館員在數字人文中的角色”,展示了杜克大學圖書館的專業學科館員如何在數字人文研究中轉變自身學科館員角色,為人文學者提供服務。在數字人文研究中,館員的新任務是與人文學者成為合作伙伴,為其提供數字人文工具的相關內容。服務方式也轉變為負責組織學術交流、解決版權問題、收集整理數據、爭取相關獎項資助等。其目的是將數字人文項目與所需的資源相關聯,扮演IT專家、研究員等多重身份,承擔多項責任,幫助相關人員選擇和評估需要使用的數字人文工具;學科館員也可以直接帶領團隊利用數字人文技術開展社科研究。特別強調了圖書館員在數字人文中的協作能力、技術支撐作用,要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堅持與各方面的數字人文參與者加強溝通,多方位實現跨學科的合作,推進數字人文項目的發展。
4 結語
數字人文圖書館事業,要積極主動改變館員的呆板形象。事實已說明,大量的人文研究都必須依靠圖書館的館藏和服務。而數字人文,也將同人文學科一樣,需要依靠圖書館。因此,館員應當提升自信,準備好在未來的數字人文發展中做好支撐作用,擔當起數字人文學術研究周期中重要的一環。發展數字人文應當保持充分的冷靜,從建立健全統一、完整的體系結構做起,以開放、合作的態度共同把這件有意義的事情辦好。
參考文獻
[1]朱娜.數字人文的興起及圖書館的角色.圖書館[J].2016(12):17-22.
[2]桂羅敏.介鳳.數字人文教育需求與圖書館參與模式研究.數字圖書館論壇[J],2018(8):42-46.
[3]朱本軍,聶華.互動與共生:數字人文與史學研究——第二屆“北京大學數字人文論壇”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7,35(4):18-22.
作者簡介
張瑞雪(1962-),女,副研究館員,從事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研究方向:文獻檢索與咨詢、閱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