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發展,博物館傳統的陳設方式逐漸無法滿足觀眾的需求,因此,在創新和傳承中尋找平衡,在陳設手段上找突破點,為打造數字化和智能化博物館而努力。
關鍵詞:數字化;陳設手段;變革
博物館作為我國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對各地建館的支持力度都很大,僅十一五期間,我國博物館數量就增加了20%以上,文化經費也以每年18%的增速持續上升,這是我國文化事業發展最快、發展最好的一個時期[1]。一方面國民經濟持續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精神需求,周末或節假日去博物館參觀逐漸成為習慣;另一方面,政府積極引導和社會力量積極關注都使得“走進和了解博物館”成為趨勢,為我國博物館發展提供了生機和活力。但同時也應看到,傳統陳列的博物館只能帶給人們走馬觀花式的體驗,并未給人們很多的思考,而一些智能化和現代化博物館則因為高科技的應用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博物館是收藏和展示文化遺產的載體,也是傳播文化及自然遺產的重要渠道,這就使得博物館要注重物品的展覽和陳設。文物的陳設是衡量博物館工作質量的重要方面,也是博物館弘揚文化的工作重點,因此,通過積極改革傳統陳設方法和技術來提高博物館的參觀體驗就成為其發展趨勢和發展重點。當前階段,很多高科技技術代替了原來的陳列式展覽,博物館應用數字化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展示文物的信息,通過技術手段使文物的信息得以擴展和延伸,從而更好的為民眾服務[2]。因此,改革現有的博物館陳設方式已成為大勢所趨。
1 博物館傳統陳設方式簡述
陳設方式是博物館將文物展示給觀看者的方式,也是將文物信息傳遞開來的途徑。傳統的陳設方法圍繞一個展覽主題,將有關文物進行科學有序排列,利用文物實物或者照片將文物信息進行擴散。但隨著數字化發展、參觀人員增加,空間和信息的局限性逐漸凸顯,這種靜態信息陳列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需要,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陳設方法空間活力不足。我國博物館的陳設方式都是以靜態信息陳列為主,輔之以小部分的動態技術,參觀者根據自己興趣去選擇參觀路線,被動接收博物館文物的信息傳達,這種單一的展示方式使博物館顯得過于嚴肅和呆板,缺乏活力[3]。博物館作為公眾獲取知識的開放場所,理應充滿生機和活力,讓身體和頭腦都動起來,而不是單純的通過視覺來接收知識。
2)傳統陳設方法缺乏互動性。靜態陳設方式使得人們處于被動狀態,無法形成有效互動,這種單方面的展示和解說根本無法引起人們進一步了解的欲望,因此,傳統陳列方式帶來的被動輸入無法實現人們接收信息時的積極性,更無法使人們真正參與進來,存在互動性不足的現象。
3)傳統陳設方式重內容輕形式。傳統陳設方式重內容輕形式,認為只有內容才是博物館的關注部分,而展示形式卻沒有得到重視,根本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人類是視覺動物,但其他感官也同樣重要,觸手可及的質感、身臨其境的體驗,都可以將文物的內涵展示給人們,現在信息非常發達,如果在博物館和在電腦端看到的信息無差別,勢必會降低人們參觀博物館的積極性,因此,應結合數字化技術和信息技術,增加文物信息的展示渠道,使人們的視覺、聽覺和觸覺都得到體驗,從而提高信息傳遞效果。
2 博物館陳設手段發展趨勢
將數字化和信息化用于文物的陳設和展示,創新文物文化的信息傳遞媒介,提高博物館的社會地位已成為未來博物館的發展方向。綜合現有博物館陳設狀況和數字化技術,博物館文物未來陳設手段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以文物為基點。博物館展陳設計應以文物本身為基點和出發點,圍繞整體設計理念展開,根據展覽主題和內容,確定展覽理念和目標,結合具體展覽空間和受眾,采用合適的技術方式和手段,做到技術和文物和諧統一[4],讓人們能很好地融入到文化中,促進對信息的感知和接收。
2)以服務觀眾為宗旨。觀眾是博物館的首要服務對象,因此,數字化時代新技術的應用要時刻考慮觀眾的需求,考慮參觀主體的主觀意愿。在新技術應用中,還要考慮不同年齡段的需求,在設計中融入不同元素來營造多重展覽環境,使觀眾更好地融合到博物館展覽環境中去,建立良好的服務體系,提高參觀體驗。
3)以全方位的感官感受為目標。數字化陳設可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方面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觀眾深刻領會文物的背景和內涵,提高博物館展覽效果。設計師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和把控,采用新技術進行設計,向觀眾展示文物的知識,并通過場景設計使得觀眾熱情參與和深入思考。
4)與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相協調。博物館是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技術發展應和科技發展水平保持一致。陳設理念和新技術應相輔相成,新技術是理念能夠貫徹到底的堅實保障,因此,在數字化時代,博物館應采用新技術和新方法,更好地詮釋文物信息和展覽理念,為觀眾帶來更多、更豐富的體驗。
3 數字化時代博物館陳設手段變革策略
1)陳設思路的變革。陳設手段的變革首先是思路的變革,博物館可以在陳設中引用新技術,通過模擬真實場景來發揮博物館的功能。博物館在滿足觀眾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同時,也要體現互動性[5],運用數字化技術為觀眾提供一個生動活潑、參與性強的學習環境,還可以通過智能技術實現在線導航,增加觀眾的自主權和參與度,并根據需要獲取不同層面的信息。
2)陳列手段的變革。博物館還要做好陳設方式變換,可以采用交互式陳設的方式,也可以在陳設過程中增加多媒體和游戲互動 [6],比如通過多媒體數據庫展示文物的背景和演化過程,通過智能終端機提高觀眾的參與度,使觀眾體驗自然、人文、科學和文物背景,激發其想象力,實現展示效果的快速提升。
3)線上博物館教育。近幾年,在線圖書館已經非常普及,但線上博物館尚未得到發展,因此,博物館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開展線上博物館,使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體會中國文物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減少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觀眾還可通過VR技術身臨其境,通過場景復原融入到文物產生的年代里,達到信息溝通,滿足觀眾的娛樂精神和文化需求。
此外,博物館還要跟隨數字化的發展及時更新技術和手段,為打造數字化和智能化博物館而努力。
4 結語
數字化和信息化技術必將成為博物館未來陳設的重要手段,先進的技術必將為我們呈現出視覺盛宴,同時,博物館作為普及文物文化的重要渠道,必將隨著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發展而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李舒桐.新時代博物館陳列設計發展趨勢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9:110-113.
[2]李蒲潔.基于實體博物館設計的數字博物館陳列創新設計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2:26-28.
[3]田索菲.博物館陳設展示與展覽效果評價[J].群文天地,2012.12:165.
[4]湯新星,張蓉,李嘉.動態陳列方式在智慧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J].設計探索,2018.2:54-58.
[5]曲軼莉,張開亮.民族文化傳播數字虛擬化研究——以赫哲族歷史遺存數字虛擬化陳展為例[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7.5:134-139.
[6]陳仕樺.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7:137-138.
作者簡介
牛文靜(1985-),女,濮陽,本科,藝術設計,,濮陽市戚城文物景區管理處,研究方向:文物博物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