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王敏 蘇安適
【摘 要】目的:探討高危HPV感染對婦女陰道乳酸桿菌的作用。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28例高危型HPV感染陽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同期選擇128例查體HPV陰性女性作為對照組,均給予陰道微生態檢測與HPV分型檢測。結果:觀察組陰道乳酸菌計數、乳酸桿菌所占陰道細菌總數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過氧化氫缺乏、白細胞酶脂陽性及陰道微生態正常所占比例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受檢人員中16型共49例、18型共2例、33型共5例、39型共3例、45型共1例、56型共1例、51型共1例、52型共14例、53型共5例、58型共18例、59型共1例、66型共3例、68型共3例、35型共3例、31型共3例、混合型共20例。結論:高危HPV感染與陰道乳酸桿菌減少及菌群失調具有密切相關聯系,而增加乳酸桿菌含量有利于提高陰道清潔度,且進一步減少高危HPV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高危HPV感染;婦女;陰道乳酸桿菌
【中圖分類號】R711.7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1
宮頸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疾病之一,同時也是一種惡性腫瘤,具有極高的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若不及時控制病情發展,能夠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我院為了探討高危HPV感染對婦女陰道乳酸桿菌的作用,選取256例受檢人員作為研究對象,見正文描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28例高危型HPV感染陽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同期選擇128例查體HPV陰性女性作為對照組,均給予陰道微生態檢測與HPV分型檢測。
觀察組平均年齡值(45.25±1.23)歲,年齡范圍28-65歲。
對照組平均年齡值(45.30±1.27)歲,年齡范圍29-66歲。
基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存在對比價值。
1.2 方法
(1)HPV檢測方法:指導患者取截石臥位,隨后采用取樣刷置入患者陰道中,沿著宮頸順時針方向旋轉,以便于取樣,取樣結束后置入保存液中,于4攝氏度環境下保存;均在非月經期取樣;選擇基因芯片HPV分型檢測,以PCR反向雜交法為主。
(2)陰道微生態檢測:協助患者取取膀胱截石位,且在采用生理鹽水潤滑陰道后將窺器置入,繼而充分暴露子宮頸,隨后采用干棉簽在陰道上三分之一側壁刮取分泌物,隨后均勻涂抹于清潔載玻片上;與此同時將另外1根棉簽所刮取分泌物置于試管內;最后為患者進行形態學檢測及陰道分泌物涂片。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且評估兩組受檢人員的陰道乳酸菌計數、乳酸桿菌所占陰道細菌總數、陰道微生態及HPV感染類型。
1.4 統計學標準
本文數據采用SPSS21.00軟件分析,以P<0.05表示存在對比意義,以P>0.05表示無對比意義。
2 結果
2.1 陰道乳酸菌計數與乳酸桿菌所占陰道細菌總數比較
見下文數據可看出觀察組陰道乳酸菌計數與乳酸桿菌所占陰道細菌總數低于對照組,P<0.05。
2.2 陰道微生態比較
見下文數據可看出觀察組過氧化氫缺乏、白細胞酶脂陽性及陰道微生態正常所占比例均低于對照組,P<0.05。
2.3 HPV感染類型
觀察組受檢人員中16型共49例、18型共2例、33型共5例、39型共3例、45型共1例、56型共1例、51型共1例、52型共14例、53型共5例、58型共18例、59型共1例、66型共3例、68型共3例、35型共3例、31型共3例、混合型共20例。
3 討論
經研究發現宮頸癌發展中首要因素與必要條件在于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為此采取積極有效治療措施至關重要,有利于阻斷該病毒持續感染,對降低宮頸癌發生風險具有積極作用;陰道乳酸桿菌是一種革蘭陽性厭氧菌或微需氧菌,同時也是正常女性生殖道主要菌群,可在維持陰道微環境生態平衡的同時增強女性抵抗下生殖道感染能力[2];除此之外,乳酸桿菌可與人體細胞表面特異性受體相結合,繼而對機體天然免疫反應與局部黏膜免疫系統起到明顯激活作用,以達到進一步增加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屏障的目的,且有效抵抗病原菌與致癌因素[3]。
高危HPV是女性陰道中常見病原體之一,于一般情況下感染時間比較短,可通過陰道環境中自凈能力去除病原體,但是仍有部分女性無法將其徹底清除干凈,繼而長期生存于陰道內,且持續感染,最終異常增生宮頸上皮細胞,甚至發生癌變;女性陰道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態體系,即是由陰道結構與微生物構成,能夠通過大量分泌酸性物質,起到清潔陰道的功效,對維持陰道正常pH值及抑制有害物質具有積極作用[4];于本次研究結果中可看出觀察組陰道乳酸菌計數與乳酸桿菌所占陰道細菌總數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陰道內長期潛伏高危HPV能夠對女性陰道微生物環境起到明顯改變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乳酸桿菌及增加其他生物菌,繼而導致乳酸桿菌所占陰道細菌總數的比值持續下降。
總而言之,高危HPV感染與陰道乳酸桿菌減少及菌群失調具有密切相關聯系,而增加乳酸桿菌含量有利于提高陰道清潔度,且進一步減少高危HPV感染發生率。
參考文獻
潘穎, 盛華芳, 康玲,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與陰道菌群的相關性研究[J].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16, 38(13):1559-1564.
周丹, 崔穎, 伍鳳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患者陰道乳酸桿菌的變化[J]. 中華醫學雜志, 2016, 96(25):2006-2008.
韓玉, 艾桂娟, 韓萍,陰道微生態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和宮頸病變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 2016, 8(3):66-68.
黃榮. 陰道微生態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和宮頸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 醫學信息, 2017, 30(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