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智
【摘 要】目的: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成都市三六三醫院肝膽胰的外科于2017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中30例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治療的患者作為觀察組,30例接受開腹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就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及并發癥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手術成功率93.33%,對照組手術成功率96.67%,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失血量、術后禁食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各數據組間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率3.33%(1/30),低于對照組的20.00%(6/30)(P<0.05)。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可取得與開腹手術相當的治療效果,且患者康復進程更短、并發癥率更低,臨床價值顯著。
【關鍵詞】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65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1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是臨床上常見的膽道外科疾病,文獻資料記載:約4%~15%的膽囊結石患者合并有膽總管結石;傳統開腹手術治療,雖能起到疾病治療的效果,但患者術后康復時間較長且出現并發癥的概率相對較高[1-2];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及臨床應用,也為肝膽外科疾病的治療打開了全新的局面[3];研究將以我院收治的60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進行對比研究,以概括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的臨床價值,現作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三六三醫院肝膽胰外科收治的60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對象均經彩超/CT檢查確診,排除腹部手術史患者;根據治療方法將對象分為觀察組(n=30)男13例、女17例,年齡40~59歲,平均年齡(54.1±3.7)歲;對照組(n=30)男12例、女18例,年齡42~62歲,平均年齡(55.0±4.4)歲。兩組對象均自愿參與研究,統計學軟件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性別與年齡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術前肌內注射阿托品、苯巴比妥鈉,以咪達唑侖、丙泊酚、芬太尼、維庫溴銨作麻醉誘導,術中以丙泊酚維持麻醉[4];常規建立氣腹,以四孔法建立腹腔鏡操作途徑[5];解剖分離膽囊三角以充分暴露膽囊管、膽囊動脈;分別采用鈦夾、可吸收生物夾夾閉膽囊管遠心端和近心端,借助高頻電刀切割膽囊管。完成膽囊切除術后開放膽囊管,若患者膽囊管較細則沿膽囊管長軸剪凱膽囊管至膽總管前壁約0.4cm,經右肋緣下腋前線戳孔處置入膽道鏡探查并常規取石;完成上述操作后借助膽道造影明確是否有結石殘余[6],最后用可吸收生物夾關閉膽囊管斷端并放置腹腔引流管。
對照組實施常規開腹手術:麻醉方法與觀察組一致;術中經右肋緣下切口/右上腹經腹直肌縱行切口,開腹后常規探查膽囊及膽總管情況;縱行切開膽總管前壁,借助取石鉗常規取出膽總管結石,若取石難度較大可借助纖維膽道鏡完成操作[7],完成上述操作后選擇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膽總管。最后,在膽總管末端通暢的情況下留置T管并縫合膽總管切口并引流。
1.3 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組對象的手術成功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②比較兩組對象的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失血量、術后禁食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SPSS 19.0軟件對結果作統計學比較,()表示計量資料,結果相關指標均采用t/檢驗。P < 0.05表示結果數據之間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成功率及并發癥率比較
統計顯示:兩組手術成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并發癥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附表1。
2.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統計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禁食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各項數據組間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附表2。
3 討論
膽囊炎與膽囊結石均是肝膽科常見疾病,這類患者中約10%左右的患者合并有膽總管結石;由于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患者不會出現顯著的臨床癥狀,因而在術前及術中須重視檢查和觀察。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是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常用手段,從研究來看,30例患者的手術成功率達到了96.67%,提示該術式的臨床價值,但另一方面該術式具有創傷大、康復周期長的特點[8-9],患者出現各類并發癥的可能相對較高。
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當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成為膽總管結石治療的臨床金標準[10],且膽總管結石的微創治療成功率超過95.00%,本次研究通過病例比較的方式,分析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在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治療中的臨床價值:相對于開腹手術而言,觀察組30例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禁食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更低(P<0.05)從側面反映了微創手術創傷小、患者康復快的特點。另一方面,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成功率為93.33%略低于對照組的96.67%,但兩項數據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率僅為3.33%,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提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可取得與開腹手術相當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性更好。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可有效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且有效規避了傳統開腹手術創傷大、康復慢、并發癥多的不足,值得在臨床中借鑒并推廣。
參考文獻
秦菊芳,吳雅榮. 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和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比較[J]. 河北醫學,2015,21(12):2004-2006.
慎華平,張國雷,張鳴杰,等. ERCP+EST聯合LC治療膽囊結石伴膽總管結石的療效評價[J]. 肝膽胰外科雜志,2014,26(05):359-361.
秦國喜. 論微創技術在肝膽外科疾病中應用的進展[J]. 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7):477-478.
楊璐,楊超君,郭曉輝. 七氟醚或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鏡保膽取石術中的臨床價值[J]. 北方藥學,2018,15(11):118-119.
許明亮,曹安華,李剛. 四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比較[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13(03):85-88.
裴成林. 術中膽道造影在膽道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 當代醫學,2015,21(06):65-66.
鐘偉,倪謝根. 腹腔鏡聯合纖維膽道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老年膽總管結石對術后疼痛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5,24(02):280-283.
張樂,白月奎,歐云菘,等. 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觀察[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23(08):1141-1143.
彭穎,侯純升,徐智,等. 腹腔鏡手術治療殘余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5,15(02):107-110.
菅志遠,沈先鋒,黃林生,等. 三種微創方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5,24(02):27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