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汝旭
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人們文化素質不斷提高,這對于博物館講解員工作來說提出了新要求,尤其在講解過程更應該重視禮儀素質。本文結合博物館新時期發展實際,重點研究了博物館講解員禮儀要求,通過進一步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有效參考,以促使博物館不斷發展,從而進一步保證區域文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關鍵詞:博物館;講解員;禮儀要求
博物館作為人類文明發展過程重要標志,其承載了更多的歷史文化內容,在此過程中,需要博物館講解員將歷史文化知識傳播給更多參觀人員,所以,這對博物館講解員來說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但也對其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在禮儀儀表方面,應該給觀眾提供更多豐富的歷史知識,為觀眾創造一個舒暢的參觀環境。具體分析如下:
1 講解員的儀表規范
講解員儀表基本要求:
男性:要顯示出一種剛毅與果敢、機智與穩重的個性風采,充分展示男性的“陽剛之美”。
女性:要盡量展示出穩重、賢淑,典雅、端莊而不失敏捷的個性風采,充分體現東方女性的溫柔、含蓄之美。修飾儀容的基本要求美觀、整潔、簡單、得體。
講解員的舉止規范:
個人行為舉止中的姿態和風度。姿態是指個人身體呈現出的樣子。風度則是一個人內在氣質的外在表現。
站姿:
站立時要直立,從正面看,身體重心線應在兩腿中間向上穿過脊柱及頭部,要防止重心偏左或偏右。重心要放在兩個前腳掌。眼睛要平視,挺胸、收腹。表情自然,雙臂自然下垂或體前交叉在腰間,不可抱在胸前。
女性站立有兩種戰法:一是雙腳呈“Ⅴ”字型,膝和腳后跟要靠緊。兩腳張開的距離約為兩拳。還可采用雙腳并攏,或是把重心放在一腳上,另一腳超過前腳斜立而略彎曲,這種戰姿自然優美。兩種戰法上身都要保持挺直,下巴要往內放,肩膀要平,腹部要收,臀部不能翹起。
男子站立時,雙腳與肩同寬,身體要正直,腳可以向后撤半步,但不可把腳向前或向后伸得太多或叉開很大。
向長輩、朋友、同事問候或作介紹時,不論握手或鞠躬,雙足應并立,相距大約10厘米左右,膝蓋要挺直。
站姿忌諱無精打采或東倒西歪;忌雙手叉在腰間或抱在胸前;忌將身體倚靠在墻上或以其他物品作為支撐點;忌弓腰駝背,兩肩一高一低;忌身體晃動,肩擺腿搖;忌將雙手斜插褲兜;忌各種習慣性小動作。
2 溝通與交流禮儀
交談禮儀:尊重、熱情、誠懇、親切、寬容
注意:不能訓斥別人;不能挖苦別人;不要糾正對方;不隨便質疑別人;不隨便補充別人。交談的語言清晰標準,講普通話。交談形式要文明、要禮貌、講規范話。內容應該是對方擅長的問題、時尚的話題或格調高雅的問題。交談的內容六不談:不非議黨、國家和政府;不涉及國家秘密和行業秘密;不非議交往對象;不在背后議論領導、同行、同事;不談格調不高的話;不談論個人隱私。
講解員語言交流與溝通規范:以賓客為中心;肯定與贊譽;談吐得體謙遜;使用征詢與委婉語氣。
3 提升博物館講解員素養
為保證講解員提高禮儀水平,應該重視提升講解員素養,以促使其在講解過程能夠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3.1 不斷完善博物館講解員業務素質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博物館講解員所要具備的業務素質也在不斷地提升,以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因此博物館講解員自身要有提升意識,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更多的知識,以滿足日益變化的發展需求。博物館講解員業務素質水平的提升包括了專業知識、博物館歷史文化知識、服務技能、講解技巧、現代化輔助手段等。博物館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定期請相關專業人員來館講座、定期進行專業技能知識培訓、提供外部培訓等各種機會,以促進博物館講解員業務素質水平的提升。還可以組織各種專業技能比比賽,促進博物館講解員自身不斷完善業務素質,還可以建立內部溝通交流學習機制,通過內部互動學習,互相提升講解員的綜合素質。
3.2 不斷提升博物館講解員道德素養
博物館講解員道德素養的提升需要加深博物館講解員對自身工作的認同,并且不斷提升他們對工作的認知與熱愛,通過提升自身道德素養來提高工作認同感,從而發揮博物館講解員的自身價值。比如可以設立博物館講解員評價體系,通過對博物館參觀者滿意度調查或者評價來對博物館講解員講解水平、態度等進行點評,通過這種方式,讓博物館講解員認識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且自身的道德素質時刻處在監督中,促使博物館講解員不斷提升自身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語言、行為習慣,促使自身道德素養的不斷提升。對于優秀的博物館講解員可以適當地進行獎勵,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不斷改進缺點,提升素養,最終促進職業素養的不斷提升。
4 提高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技巧
4.1 講解員要做到因人而異
傳統博物館的講解通常是“千人一詞”,即講解員會將同樣的講解稿不斷熟練,并傳遞給參觀者。這樣的講解方式不僅難以調動參觀者的參觀興趣,也會影響其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因此講解員在講解中應該注意調節自己的講解內容,并根據不同性別、年齡、工作、職業、文化水平等特點,設計講解內容,以盡量捕捉不同參觀者的興趣點,從而提高文物講解的語言魅力。
4.2 利用多媒體優化講解手段
在傳統的講解環境中,由于講解員的形式過于單一,許多參觀者會出現中途離開的情況,而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講解,提高講解語言的豐富性也成為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的必然選擇,例如全自動智能展廳,不僅能夠保證文物的安全,還能利用視頻影像,將文物的歷史立體化的再現出來,這樣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就突破了語言的單一性,將語言與畫面相結合,從而提高文物歷史文化信息對參觀者的感染力。當然雖然有了多媒體技術的輔助,講解員還應該在個性化講解上下功夫,以豐富講解內容,滿足觀眾的多元化需求。
4.3 不斷提高自身的應變能力
博物館講解員在講解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的情況,而這些情況必然會打斷正常的講解流程,如一些參觀者會對講解內容提出一些細節性的問題,或者針對講解員的講解內容進行挑刺,而講解員在面對這些情況時就應該建立強大的心理預期,并利用自身的經驗總結,不斷提高應變能力,以降低突發事件對講解工作的影響,盡量保持參觀者愉悅的觀賞心情。講解員在提高自身應變能力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從知識儲備上提高自身素質,對即將講解的歷史文化內容進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這樣在參觀者提出細節性問題的時候,就可以從容作答,以避免出現被“難住”的尷尬情況,進而保證講解工作的順利開展。
5 結束語
總之,講解員禮儀是否得體是博物館管理工作重要內容,因此,博物館講解員應該重視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并有效掌握博物館館藏物品的歷史價值與歷史故事,通過更好的與觀眾交流,為參觀者留下完美印象,從而進一步樹立博物館公眾形象,促使博物館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邱新生.關于文物講解在博物館工作中的重要性及藝術性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1):152-153.
[2]尹婷.提升博物館講解員基本素質的途徑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1):154-155.
[3]趙明懿.博物館講解服務質量的提升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