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松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中國的新媒體呈現出大眾化以及社會化的趨勢,同時也在悄然間改變著社會大眾的閱讀習慣,促使以紙質閱讀為媒介基礎的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過渡,實現新型的數字服務模式。為了應對新媒體的沖擊,中小型圖書館逐漸邁向數字服務模式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本文從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入手,對其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手段等進行分析,并為促進圖書館向數字服務模式轉型,提出了特色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建立特色網站、加強用戶培訓教育等基本措施。
關鍵詞:中小型圖書館;數字模式;信息服務
1 中小型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的特征
1.1 服務對象社會化
傳統服務模式下,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群體,它的受眾群體里的讀者們處在一個相近的文化氛圍里,他們有著共同的閱讀傾向,有著相似的閱讀習慣,他們對文獻資源的需求大同小異,有著客觀的穩定性,總而言之,傳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處于一個相對固定的文化環境里,有著相似的信息需求。然而數字服務模式下的圖書館卻截然不同,它的服務對象不受地域和年齡的限制[1]。數字圖書館的讀者群只需一根網線,就可以獲得數字圖書館所儲備的所有信息資源。在當今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圖書館網站獲取資源信息而非進館查閱,因為相比于傳統圖書館,在數字圖書館獲取信息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字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從傳統圖書館的一隅之地走向全社會,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所需要的信息資料也從之前的某份文獻報告轉向整個社會的信息資料。
1.2 服務內容數字化
與過去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相比,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可以突破地域和時空的限制,收集世界范圍內信息,并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不同形式的資料統一轉換成數字資源的形式儲存進計算機,并建立起網站使數字圖書館內的資源實現全球共享。用戶借助移動終端設備登錄相關的數字圖書館網站,利用搜索引擎輸入所需文獻的關鍵詞,就可以輕松檢索到符合要求、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文獻資料了。簡而言之,無論何種載體形式的信息資料,最終都會通過數字化技術轉換成數字形式,并由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統一管理、傳輸和存貯。
1.3 服務手段網絡化
在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下,一切服務功能都是依賴互聯網的信息服務,因此其網絡化特征十分明顯。在這種技術背景下,數字圖書館得以用一種優于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滿足讀者對文獻資料的需求,這避免了傳統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僅限于館藏文獻,服務對象僅限于傳統圖書館附近的讀者。數字圖書館能夠真正做到“無時無刻,無微不至”的服務,即讀者無論在何種時間地點,只要手中有便捷的移動設備,就可以獲得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數字圖書館利用互聯網作為提供數字化服務的渠道,其實就是把每個單獨的網絡引入信息資料共享的過程中, 從而使網絡成為資源共享的重要方式。在這個環節中,數字圖書館處于文獻信息存貯者的位置,讀者處于文獻信息需求者的位置,而連接兩者的媒介便是依托數字技術而生的媒體工具。因此,數字圖書館的便是一個全新開放性的網絡服務系統。
1.4 服務方式多樣化
因為數字圖書的服務館依托的是互聯網技術,因此它相對于傳統圖書館一館一舍,人工翻閱查詢的方式,它的服務方式更加多樣。其一,數字圖書館可以利用互聯網上建立自己的網站,將自己豐富的信息資源貯備展現給讀者,不受時空地域的局限來向世界各地的讀者提供資料和信息服務。其二,利用方便快捷的搜索引擎,用戶通過關鍵詞的搜索便能獲得世界各地的數字化資源。其三,利用多媒體的多向性的特點,它主要表現為信息傳播及時性、用戶個人信息的獨特性以及讀者之間學習相互性等。它可以使每一個個體都兼具信息接收者和傳播者的雙重角色。
1.5 服務資源共享化
由于數字圖書館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來所有的信息資料,因此可以存在多個讀者同時查閱同一冊文獻的情形。然而在傳統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中,資料依靠紙質版的書籍來存儲,因此,如果讀者想要獲得某一文獻的資料,必須將其借閱并暫時占有,文獻與讀者不可分離。這時就會出現他人無法獲得該資料的沖突。相比而言,數字圖書館不受資料實際存放位置和副本數量的限制[2]。而且讀者可以借助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軟件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而一旦將文獻資料進行轉載,那么它傳播的影響力就會數倍增加。而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就是利用該互聯網的這種特性,既滿足了讀者的文獻需要,又借助讀者的傳播力量,加大了影響力,從而發掘了更多的潛在用戶。
1.6 服務流程一體化
在互聯網環境下,一體化的信息服務是數字圖書館普遍追求的一種服務模式。對于用戶來說,最理想的服務模式就是一體化的信息服務,因為它能將文獻資源搜索功能、文獻資源提供功能和咨詢文獻功能三體合一。用戶通過手邊的移動終端設備,利用互聯網登錄相關數字圖書館的網站,輸入關鍵詞檢索,提交查詢后,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器就會根據用戶的需求自動幫助用戶篩選查找,并通過數字化的數據轉換,將最終的篩選結果展現在用戶眼前。在讀者的移動終端設備上就可以完成整個流程,大大節省了用戶的時間,避免了傳統圖書館查找資料的繁瑣過程。
2 中小型圖書館實現新型服務模式的基本措施
2.1 加強特色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
數字圖書館里所有的信息資料都是來源于最原始的紙質文獻,所以,做好傳統紙質文獻的保存與管理,是建設數字圖書館,進行數字化服務的基礎。因為數字形式的信息資料的存儲是依賴物理儲存載體(硬盤、U盤或者光盤)的壽命,所以數字信息就具有易丟失、易損害性。而作為數字信息源頭的紙質文獻具有可持久保存的特性,所以為了保證信息資源的本體不會丟失,就應該首先做好對紙質文獻的細致保護。其次我們可以舉辦一次關于數字圖書館的專題講座,并借助流行社交軟件良好傳播性的特點,將這一消息告知服務對象。而這場講座旨在向讀者普及數字圖書館如何對其進行數字化服務。
2.2 建立特色網站, 提供特色服務
在現代數字圖書館讀者服務過程中,數字圖書館為了滿足廣大讀者的圖書資源使用的需求,就要建立特色網站,提供特色的服務。即在滿足圖書信息查詢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信息服務模式,一方面根據讀者輸入的關鍵詞檢索確定所需資源的類型,另一方面是針對讀者文獻資源需求的不同為讀者提供便捷化的圖書信息查詢服務。這是因為數字圖書館的受眾群體是廣大的信息用戶,用戶在根據自身需求查詢文獻時有著不同的問題,而數字圖書館就要針對用戶的不同問題做出及時的相應處理,對用戶提出的問題及時答疑解惑,讓用戶更加輕松地共享數字資源。為了實現上述特色服務,因此首先要建立大數據庫用來儲存海量的文獻資料,其次要配置高效錄入軟件,將紙質文獻資料轉換成數字化信息。最后要將圖書館的網絡服務器與區域網、互聯網高速連接。為了給讀者更高質量的數字化服務,還應該不斷提高數字圖書館所儲備的信息量和文獻質量,建立完備的數字圖書館網絡服務系統[3]。
2.3 提高館員素質
數字化信息服務講求效率和質量,圖書館員的綜合素質便是效率和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為了提高數字圖書館的服務能力,提高館員的素質,加強館員隊伍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改革用人機制,設定嚴格的考核標準。按照工作需要設立相應的崗位,防止濫設職位,杜絕閑職雜職,浪費人力物力。對于難以勝任職責的館員應給相應崗位調整,以此來激發館員的工作積極性;其次,引進專業高效的管理人才,并設立嚴格獎罰制度,依據館員的工作質量和用戶反饋的服務效果來按勞付薪酬,進而激勵館員發揮各自的才能,實現人盡其才。
2.4 加強用戶培訓教育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廣大用戶的使用感受才是數字化信息服務的追求標準。因為讀者的行為更多的是以自我服務為主,所以只有用戶能夠熟練使用檢索引擎,獲得所需文獻資料,那數字圖書館的信息化服務才真正有了現實價值。而為了使用戶能夠順利地在數字圖書館的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獻資料、信息資源,首當其沖的便是對教會用戶如何使用搜索引擎,進行網上檢索。館員可以先向讀者介紹相關的技術知識,并指導讀者選擇更高效的檢索工具,幫助其掌握數字圖書館數據庫的資料獲取方法,讓讀者在實踐中能夠提高自我服務能力以及自我服務的質量,從而使讀者能更加輕松快捷的享受數字化服務。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建立數字化圖書館信息體系,做好讀者服務工作已經成為現在圖書工作者最關心的問題,因此,本文作出的對中小型圖書館數字服務模式的應用與探討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
參考文獻
[1]馮揚,徐愷英,盛盼盼.數字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模式與創新策略研究[J].情報科學,2016,V34(8):69-73.
[2]戴建陸,張嵐,高祥永.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7,15(1):103-107.
[3]謝萍.微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微”服務模式構建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6,28(12):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