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映紅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最大成就就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了黨章。新時代有它對應的使命、任務,要求以及挑戰,面對黨情、國情、世情的變化,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便更好服務新時代的發展。著力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全過程,積極引導大學生為新時代的總任務和總目標奮斗是新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務和新要求。本文立足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探索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路徑,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每個學生頭腦。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
基金項目:2018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項目編號:18GWCXXM-24)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深刻闡明了中國新時代的歷史使命、發展方向和工作主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領導下的意識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因時而變順勢而上,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工作中去,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重點。
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地位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的新高度,緊密結合時代發展和實踐要求,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總結經驗與展望未來的基礎之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科學性,先進性、時代性的新思想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及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它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的時代考題,明確指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方略,為全黨全國人民指明了奮斗方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向前、奪得全面小康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勝利的法寶,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2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了中國的新紀元、新征程。因此,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基本理論遵循,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到實踐中去。大學生作為引領時代風氣之先,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應率先積極學習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校作為大學生的主要培養基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勢在必行。
2.1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有鮮明的時代訴求
從國內環境來看,新時代是中國發展的新契機,它開啟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嶄新的一面。社會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了,然而新矛盾的出現又帶來了新問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社會各階層各領域出現了新的人們內部的矛盾。而原有社會主要矛盾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服務人們基于物質利益獲得基礎上的精神追求,而弱化對人們更廣范圍、更多類型的需要分析和解釋。[1]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務于新時代人民更廣范圍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須要創新發展。從國際環境來看,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不良思潮借此大行其道,沖擊著我國的主流文化,社會意識形態呈“一元主導,多元并存”的趨勢發展。在中國進入新時代后,西方一些國家更是有意無意的曲解我國的新時代,蠱惑人心。越是在這樣多元文化思想的時代,就越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越需要幫助大學生認清形勢,把握大局,堅定信念,增強其抵制各種非馬的錯誤思潮的能力。習近平新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內容,本質目的及其意識形態取向都具有高度一致性,這無疑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藍本,將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是回應時代訴求的應有之義。
2.2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有明確的價值導向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國教育系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育人,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復興中華的基礎性工作就是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培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2]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總書記又明確提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3]。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立足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指導,把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作為價值導向,深入學生,關注學生多層次多方面的發展需要,培育出具有新時代新氣息的接班人。始終堅持貼近學生地表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內涵滋養學生,以通俗易懂的方法闡釋出習近平新思想的科學性和現實指導性,最大程度地發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導向作用。
2.3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有強烈的內在動力
近些年來,盡管高校政治理論課不斷改革,創新發展機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動力不強、實效性低下等問題。主要是由于現今大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過于單調且過于理論化,不能很好地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造成理論與現實脫軌。一種教育只有跟上時代,服務于時代才能長久發展,才能實現教育的價值,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時代的先導,必先要走在其他學科思想領域的前沿。習近平站在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了治國理政新思想。新思想中包含著中國共產黨對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規律的總結及歸納,這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增強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動力源。因此,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的表現,也是其增強實效性的內在動力。
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探究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全面而又系統的工程,必須從教育隊伍、教學內容、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改進創新協同發力,才能真正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為此,我們創新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把握。
3.1 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覺悟為切入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質和思想覺悟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前提和基礎。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打造出一批深透領悟這一思想的工作隊伍。[4]思想政治教育者扮演著傳道受業解惑的角色,而這個角色扮演者必須要有過硬的本領,較高的思想覺悟及基本的職業道德修養。要推動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眾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己首先就要吃透啃透其中的理論精髓,首先要成為新思想忠誠的信仰者、積極的傳播者和自覺的示范者,主動學習并帶頭踐行,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到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去,增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社會的影響力。為此,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首先從思政教育隊伍入手,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培訓及考核,及時更新其知識體系,提高其思想覺悟,為下一步在高校傳播習近平新思想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3.2 以培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出發點
青年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青年一代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永續發展。[5]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就是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放飛夢想的地方。[6]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為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和成長服務的,在新時代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緊扣時代發展的總任務和總目標,把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開展各項工作,彰顯出其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前沿性、科學性和學理性。重點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四個偉大”和“四個自信”的教育,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覽7]。讓廣大學生全面深刻認真中國的新時代,從而激發廣大學生自覺投入到新時代社會主義的事業中去,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3.3 以推進習近平新思想進教材、進校園、進課堂與走出課堂相結合為著力點
大力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不能只是個口號,而是要真正落到實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將習近平新時代新思想寫入教材,領進校園,走進課堂。高校思政理論課是武裝學生頭腦的主要形式,所用理論應該是最能反映時代特征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這樣才能從思想上進而行動上鞭策學生。因此,新時代高校思政理論課教材需在原有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完善,及時更新內容,將習近平新時代新思想以專業化的方式滲透和融入到相關課程的教學中去。在引導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新思想的過程中,既要深講,又要淺說,使其真正深入每一個學生的頭腦中。同時,高校還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將習近平思想外化于行,在實踐中檢驗新思想的真理性,以此強化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感。習近平新思想中包含很多戰略思想,如鄉村戰略,高??梢酝ㄟ^積極組織三下鄉調研活動,讓學生感受國家政策帶來的變化和取得的成效,增強對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理解,推動政策的實施,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來。此外,要積極開展有關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新思想的學習活動,如知識競賽,征文比賽,主題交流會,座談會等,讓學生各自發表學習心得體會,加深對習近平新思想的精神實質的認識。
3.4 以構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落腳點
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是貫徹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實踐需要,也是回應習近平新思想中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8],新時代的各項工作都必須要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9]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門教育人服務人的工作,工作對象是富有個性和朝氣的青年。因此,一切工作的開展應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成長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自立自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過去,高校思政課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一種你講我聽的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只是機械地接受理論的灌輸,很難真正實現內化。有效將習近平新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就必須摒棄傳統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整個教育過程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平等交流思想。多以小組合作、探究式合作的學習方式代替傳統的教師掌控課堂的形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充分保證學生的自主權和發言權,多讓學生以制作PPT模式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展現出來,集體進行學術探討,這樣既能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能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計劃,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每個學生頭腦。
3.5 以加強網絡宣傳,攻占網絡思政營地為補足點
高校思政網絡教育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短板,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主要受眾群體,搶占網絡輿論的先機對于實現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高校在今后的一個重點工作就是打造和完善網絡思政工作宣傳欄,在遵循習近平關于網絡管理規范的基礎上,牢牢把握時代的脈搏,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積極為廣大師生解答思想疑惑,增強與學生思想互動,積極開展網絡學術研討會,讓廣大師生隨時隨地參與學術研討,發表見解。重點要增添有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十九大精神的專題欄目,拓展相關鏈接渠道,為廣大師生深入學習習近平的新思想提供便利服務。此外,要及時更新理論界、學術界的熱點話題及各大高校關于學習習近平新思想的學術會議,擴大網絡主流思想輿論,打造具有時代特色的思政網絡宣傳陣地,實現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共同奏響新時代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張毅翔,劉鐘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實踐邏輯及其建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5):22-25.
[2][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3][6]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02).
[4]陳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8,35(04):1-5.
[5][7]習近平,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6-21.
[6]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02).
[9]中共中央宣傳部編.黨的十九大文件匯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