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宋文芳 馬重陽
2月26日上午,中國最北強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新組建的極地研究院、北極大學聯盟—哈工大培訓中心在本校博物館禮堂舉行揭牌儀式。哈工大校長周玉會見北極大學聯盟主席拉斯·庫克魯、副主席歐提·斯奈爾曼和拉普蘭應用科學大學校長里塔·里薩南一行。雙方簽署了關于開展北極大學—哈工大培訓中心的合作協議。
在揭牌儀式上,哈爾濱市委常委、副市長張萬平,黑龍江省科技廳副廳長石兆輝,拉斯·庫克魯,工大校黨委常務副書記熊四皓分別致辭。黑龍江省氣象局局長楊玉東、哈爾濱市科技局局長李志杰等省市相關部門領導出席會議。哈工大副校長、研究院院長任南琪主持揭牌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芬代表學術委員會專家致辭。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心主任李一凡作了研究院和中心總體情況介紹。

趙玉芬院士代表學術委員會專家致辭

頒發聘書

揭牌儀式
人類有史以來,南北兩極生態變化,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生存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探索極地未知、保護極地環境、開拓極地前景、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全人類的共同使命。2017—2018年,我國先后發表了《中國的南極事業》白皮書和《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標志著極地科學研究已經上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作為我國地理位置最北的國家重點大學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融合環境、生命、土木、交通、建筑、空間科學等優勢資源,積極開展與極地科學有關的高水平研究,已產生了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為進一步整合學校極地科學研究領域資源,推動極地科學發展,培養優秀人才,助力國家參與北極治理,哈工大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和學科交叉優勢,成立了極地研究院。研究院將本著“認識極地、保護極地,推動極地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瞄準極地科學前沿,依托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物理學、土木工程、建筑學、交通運輸工程、生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12個國家一級學科,通過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積極開展與極地科學有關的高水平研究,建設由中青年國際知名學者為主的高水平國際化師資隊伍和國際化研究平臺,創造一流的研究成果,培養一流的科技人才,建成國際一流的創新基地,提升學校優勢特色學科的科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為我國極地研究提供科技與智力支持。
該研究院現有50位研究人員,包括院士1人、長江學者5人、國家杰青5人。下設北極環境與生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極區空間環境研究中心、極地與寒區工程國際研究中心、極地交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極地建筑研究中心、極地生物與生命過程研究中心6個研究中心,以及漠河極地模擬實驗基地、北極大學聯盟—哈工大培訓中心。其中北極大學聯盟—哈工大培訓中心是北極大學聯盟在北極國家之外成立的第一個北極大學聯盟機構。成立于2001年的北極大學聯盟是國際北極領域最大的學術組織,由大學、大專、研究所等機構組成,專注于北極及周邊地區的教育與研究。哈工大于2018年正式加入北極大學聯盟,將圍繞全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排放和氣候變化對極地生態環境影響、極區多介質環境中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和歸宿研究、極區磁層物理和導航研究等方向,通過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積極開展與極地科學有關的高水平研究,構建現代化極地科研平臺,推進極地科研國際合作,為中國的極地研究提供科技與智力支撐。
另外,該中心將向所有對北極知識和研究感興趣的中國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學生、教師和研究人員開放,通過獨特和先進的合作平臺提供教育、研究的合作機會,加強北極大學和非北極大學學生、教師和研究人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