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強
淺談桑樹學實踐教學改革
劉偉強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廣東廣州510642)
《桑樹學》是蠶學專業必修課,為加強學生教學實踐鍛煉和動手能力,提高桑樹學的教學實踐質量,通過學生對傳統教學實踐的反饋,找出實踐的薄弱環節,針對傳統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改革創新。文章探討了加強實踐教學內容、調動學生興趣、積極性,將實踐教學與科研、生產、管理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桑樹學;教學;實踐;改革
桑樹學教學實踐包括桑樹栽培育種和桑樹病蟲害防治,其中栽培育種實習是為加強對桑樹學理論課程理解、掌握及提高實踐動手能力而設置的一門實踐操作課程,主要內容有桑樹組織結構認識、生產應用技術等,是蠶學專業必修的專業實驗課。主要任務通過實踐研究桑樹品種改良、桑樹生長發育規律以及提高桑葉產量與改善桑飼料品質、提高栽桑勞動效率與土地效益的技術措施,為生產量多質優的蠶繭奠定基礎。桑樹病蟲害防治實習是在《桑樹病蟲害防治學》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針對桑樹病害、蟲害的發生特點以及病蟲害防治的實踐學習,其主要任務是進一步認識和熟悉桑樹病蟲害的癥狀(或形態特征)、掌握病蟲害的調查統計、預測預報和綜合治理方法等,為培養學生的桑樹大田生產管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傳統的桑樹學的教學實踐內容主有:桑根、莖、葉、花形態觀察,桑種子采集及種子發芽率的測定,桑樹的扦插、嫁接,桑樹的修剪、疏芽,桑樹種植規格調查,桑樹品種形態特征觀察調查。桑樹主要病害病原鑒別,線蟲分離及形態觀察,同翅目及其它微型害蟲的識別,桑樹病蟲的田間調查、測報與損失估計,桑樹病蟲標本采集與制作。目的和要求是通過教學實踐讓學生系統地理解和掌握桑樹生長發育規律、桑苗繁殖、建立桑園、桑樹的管理與收獲、桑品種的改良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探究快速、高產優質、低成本生產桑葉的理論和方法;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熟悉桑樹病蟲害的癥狀,掌握主要桑樹病蟲害的識別和鑒定方法等,培養學生的桑樹大田生產中桑樹病蟲害預測預報、綜合治理管理的能力。
為更好地提高桑樹學實踐的教學質量,近幾年展開了針對傳統桑樹學教學實踐的教學質量反饋,調查對象為三、四年級蠶學學生、畢業近幾年的學生及部分蠶學專業的研究生。通過信息反饋,學生普遍認為針對桑樹學理論課來說,實踐安排是比較合理,實踐操作還有點偏少。對研究生及對植物的生物技術比較有興趣的學生認為內容偏少,要求增加桑樹多倍體誘發、桑樹組織培養等實驗。還有人認為桑樹病蟲害預測預報、桑樹病蟲生態綜合防治等的實踐時間安排太少。針對以上的不足,桑樹學教研組進行了總結后,提出了有以下改進措施:
(1)加強實踐教學,保證質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首先從教學大綱修訂做起,減少了16 個理論課時,增加了16 個教學實踐課時,增加的部分主要安排桑樹組織培養、桑樹病蟲生態綜合防治實踐。這部分工作已完成,教學修訂內容從2019年開始實行。除了計劃的教學任務,鼓勵學生申請學校的教學科研實驗創新項目、創業創新項目等,目前有3個學生課題組在做3個相關桑樹學的項目。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實踐鍛練,提高動手能力,還可以有針對性去培養鍛練學生有興趣的創新實踐。
(2)組織學生參加桑樹學課題組老師相關的科研項目,結合本科畢業論文來鞏固教學實踐。在參加科研時,導師有針對性的去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研究生、高年級的學生負責帶低年級學生。學生每星期可參加研究生的討論總結會,這樣也可提高學生的學術視野,培養學生考研、讀研的興趣,也可減輕老師的工作壓力。目前已公開桑樹學課題老師的聯系電話及科研課題項目,供學生選擇有興趣的領域。
(3)開放蠶學實驗室、學院的教學實習基地桑園,保障有需要的學生在節假日用得上實驗儀器、實習基地。這需要加強提高實驗室及桑園的運作管理,需增加老師的工作量,還要協調各老師的工作。為達到加強桑園的管理,保證學生的安全,實行了預約登記制度,學生需進行實驗室及實驗儀器使用的培訓考核后才能單獨使用,以此促進學生的自主管理與老師督查管理相結合。
(4)到有關科研生產單位去實習,每年保證教學實踐經費,讓學生能到桑樹種植管理經驗好的單位去實習鍛練。目前對桑樹種植管理好的單位有:養原原種的廣東省絲源公司、廣東省蠶業研究所等單位,這二個單位目前都列入了我們學院的教學實踐合作基地。目前正拓寬教學實習單位,注重到蠶桑生產一線的單位,如英德、陽山、翁源等基層蠶種場。
(5)加強學院的教學實習基地桑園的建設,近年來加大對桑園的投入,完善了道路、排灌系統建設,引進了50 多個桑樹品種、增加了制桑葉茶的機器設備。引進新的管理措施,加強虛擬教學實踐內容的建設,在病蟲防治管理方面引進了太陽能殺蟲燈,計劃引進在生產中應用成熟的病蟲害預測預報系統。
(6)結合畢業實習最后提高桑樹學的教學實踐,主要是在畢業的實習內容上適當增加桑樹學的教學實踐內容。對該課實踐掌握不牢固的學生還有實踐鍛練的機會,通過跟實習單位老師學習、同學交流,也可提高桑樹栽培育種、病蟲害防治的技術水平。
總之,桑樹學教學實踐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教師為主導的方法。培養大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讓大學生掌握科學創新方法至關重要,這是培養“杰出人才”的必要條件[1]。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提出實驗要求、方向,實驗過程從資料查閱、選題、實驗方案制訂、實驗內容確定、實驗開展以及結果分析均由學生獨立完成。鼓勵學生自行提出實驗方案,購買實驗原料和易耗品,自行探索,發現問題,集中智慧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成就感[2]。桑樹學教學實踐還要加強開放性實驗建設,開放性實驗項目和內容,先在部分本科生中開展試點培訓,收集反饋意見后對實驗體系進行修改,完善后加以應用和推廣[3]。
通過對桑樹學教學實踐的改革探討,學生的興趣增加了,動手能力提高了,視野增長了,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實踐對理論教學起到了促進、鞏固作用,學生對該課的教學評介也提高了。最后仍需加強學習其它生物類學科的發展方向、水平、實踐方法,根據學生的教學反映,學科發展,不斷調整教學方向,增加教學實踐的內容,不斷促進學科發展。
[1] 高建偉.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方法論?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建議[J].大學教育,2014(10):10-12.
[2] 盛龍,黃茜.創新性實驗教學實踐項目改革初探——以“特色風味雞蛋干制備與品質評價”課程項目建設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育教學論壇,2017(4):269-270.
[3]周俊宜,駱曉楓,顏少平,等.開放性實驗教學與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農業教育,2010(7):115.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5.10
劉偉強(1972- ),男,高級實驗師。
S888-4
B
2095-1205(2019)05-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