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英
互聯網金融的比較優勢與農村金融改革
陳紅英
(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重慶401320)
隨著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金融作為改革的內容之一,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其中,農村金融改革的關鍵,需要將互聯網金融的比較優勢與農村金融改革結合起來,共同推動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目標的實現。文章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比較優勢,探討了農村金融改革中的互聯網金融問題。
互聯網;金融;信息;比較優勢;農村;金融改革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實現農村金融改革的道路上發揮著明顯的優勢。但是,在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過程中,由于農村金融還存在著基礎薄弱、信息覆蓋范圍小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必須利用互聯網金融的比較優勢來有效解決農村金融改革中的問題,進而推動農村金融改革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是指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依托下,促進農村金融、投資、支付等服務實現現代化,進而推動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的一種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模式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它是通過對具體產品 APP的研發,在線上平臺完成產品的上架及推廣,而傳統金融機構則是在互聯網業務端的幫助下完成產品及方案推廣工作的[1]。
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具有以下3點優勢:(1)互聯網金融可以通過社交或購物平臺獲取各種與金融有關的信息,挖掘新穎獨特的信息;(2)互聯網金融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金融需求。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可以通過百度、搜狗等引擎編輯、檢索各類信息,針對性的滿足用戶需求,提升搜集信息的效率。實現了信息公開、透明化;(3)隨著交易方式的不斷更新,互聯網金融可以及時獲取用戶的信息,并利用云計算處理不同的信息,然后再評估其風險,有效的避免了信息不對稱情況的出現。
(1)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容易發生用戶信息泄露的問題,隨著網絡技術的日趨成熟,互聯網金融也隨之更新,各種網絡軟件的開發給金融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也增加了用戶信息泄露的風險;(2)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利用網絡支付存在一定的風險。在利益驅使下,有些不法分子會采用各種手段來獲取他人的金融信息,再加上有的金融機構或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薄弱,導致頻繁發生一些金融信息侵權的行為;(3)一旦發生個人信息泄露問題,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2]。
互聯網金融機構平臺可以準確掌握借貸雙方的各種信息,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實現信息資源的有效配置。具體優勢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最大程度降低信息獲取的成本。互聯網金融平臺可以根據用戶的上網情況有效獲取其信息數據,降低了平臺與用戶信息不對稱的幾率和獲取信息的成本。二是實現金融服務的精準化。從平臺上獲取用戶信息后,再對信息數據進行研究,預測用戶的需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服務奠定基礎。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漸成熟,空間距離已經影響不到貸款發放的速度。通過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互聯網金融已經在時間和空間上打破了限制,達到了全天候服務的目標,實現了對大數據的有效管理。
在信息處理的途徑方面,互聯網金融可以根據用戶的上網、購物情況,獲取用戶的相關信息。首先互聯網金融可以在社交購物平臺上傳播信息;其次互聯網金融可以通過搜狗、百度等引擎為用戶提供各種信息需求;再次互聯網金融可以從淘寶、京東等購物平臺上了解客戶的消費需求;最后互聯網金融可以利用云計算來處理大量的信息,從信息中了解客戶的信用等級,以此作為發放貸款的依據,有效的避免了用戶信息不對稱的情況[3]。
將互聯網金融引入農村金融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互聯網金融可以有效解決農村金融改革在市場和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必須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用法律制度規范金融市場行為,降低農村金融市場的風險。因此,國家必須結合農村金融改革和互聯網金融的實際情況,出臺與之匹配的法律法規,確保互聯網金融健康的發展。另外,還需充分結合農村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優勢,不斷完善支付、借貸等工作,制定行業監管制度,明確劃分監管職責,為構建現代化金融體系提供保障。
做好風險控制工作是金融行業的重要環節,因此,在農村金融改革中應用互聯網金融時,應該增強風險控制意識。風險管控能力的高低主要體現在行業政策的合理性和統一風險管控模式的建立兩方面。只有做好這兩方面工作才能提升互聯網金融風險管控能力。首先制定合理的行業政策。由于互聯網金融的開放性很強,信息獲取的途徑比較多樣化,信息獲取比較容易,但是如果發生信息泄露事件,那么就會給金融行業帶來信息危機。因此,針對信息泄露問題必須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要從合法渠道獲取用戶的金融信息,為金融環境的安全、穩定、便捷提供有效保障。其次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的優勢,提升風險管控能力,滿足新時代背景下金融行業的發展需求。
另外,雖然互聯網金融使金融交易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但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互聯網金融多半是在線上交易的,這無疑擴大了風險范圍,給監管部門的工作增加了難度。因此,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范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由于農村金融市場基礎薄弱、風險識別能力弱、市場不規范、缺乏風險的宣傳,如果將農村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相結合,勢必會放大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特征。所以,必須結合農村金融市場的特征,建立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和防范措施,才能有效避免不正規金融行為的出現,最大程度降低金融風險。
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機構存在本質的區別,它們屬于不同時代經濟發展的產物。互聯網金融是在了解用戶實際需求的基礎上來開發產品。而傳統金融機構正好相反,它是先設計開發產品,然后再向用戶推廣。因此,在農村金融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需要將二者的優勢結合起來,除了要合理設計產品外,還要注重用戶的實際需求,確保農村金融生態體系的構建更加系統和全面。
在農村金融改革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的信息獲取、管理和處理的優勢。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并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建立系統的信息數據庫,對用戶的資產、需求等進行分析,逐漸建立互聯網+農村金融的局面。但是,互聯網金融也是一把雙刃劍,互聯網金融的信息比較優勢同樣也存在著安全隱患,因此,需要加強安全防范,將風險降到最低。
隨著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金融是改革的內容之一,而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實現農村金融改革的道路上發揮著明顯的優勢。因此需要將互聯網金融的比較優勢與農村金融改革結合起來,共同推動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目標的實現。
[1]林莉芳.我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運作模式及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9(02):85-87.
[2]趙雨濛.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研究[J].納稅,2019(05):210.
[3]曹雷.新時期我國農村金融改革效果評估:基于總體的視角[J].農業經濟問題,2016(1):61-67.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5.42
F724.6
C
2095-1205(2019)05-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