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滿
淺談農村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原因與對策
劉楊滿
(荊楚理工學院湖北荊門44800)
學前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起始階段,優質的學前教育有利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的形成,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地發展。文章分析了農村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的現狀與原因,包括缺乏自主管理與改革意識、師資隊伍力量欠缺、家長觀念落后等,提出了解決農村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的策略。
農村;幼兒園;學前教育;小學化;對策
在當前,大多數小學附屬幼兒園在一些管理或教育方法上都存在著問題,其主要沿用小學的方式,忽視了不同年齡層存在不同特點的現實。一部分家長存在著一種“揠苗助長”的現象,他們將成年人的激烈競爭環境搬抄到幼兒世界,為了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罔顧幼兒的成長特點,將許多適合小學生的知識強行灌輸到幼兒身上,并要求他們的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據此,園方迎合家長的需求,將滿滿的教學內容強加到孩子每天的生活中,孩子不僅要接受琴棋書畫這些藝術方面的熏陶,同時還要學習相關學科知識。幼兒園活動安排呈現了諸多特點,如內容豐富、涉及面廣、難度大、集中性強,這一方面罔顧幼兒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難以綜合提高幼兒的素質,影響孩子的長遠發展,忽視興趣教育,難以激發孩子的探索精神及創新意識。
在學前班建設上,受村落經濟的影響,其存在著不平衡的現象,較為完善的教學園區一般存在于生活較優越的村中。受當前社會的一些現象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進入了一個思想的困境,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家長對孩子的文化水平產生較高的期待,另一方面文憑價值的下降使家長對教育的回報產生了懷疑,同時成年人的物化追求在遇到周圍存在著文化水平較低而當了老板的現象時,激發了父母對知識就是財富的懷疑,在知識和物質財富上,他們更偏愛后者,而在農村幼兒教育上,家長的不重視,認為學費過于昂貴、幼兒園師資水平及教育水平不夠高,使其難以形成良好的氛圍。
在農村幼兒教育中,師資存在著較大的弊端,一方面存在著許多教師不是科班出生,不能系統掌握幼兒專業教學知識,并且沒有相關的資格證書,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師沒法更新行業知識,例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這份重要文件很多老師都沒參閱甚至聽聞過。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家長環節的障礙能徹底清除,師資方面的問題也阻礙幼兒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老師們只能憑借自己的教育經驗,而不能科學系統地在專業知識指導下進行幼兒教學。在不同的教學態度及教學專業程度的基礎上,本文將師資隊伍劃分為三個小梯隊:第一梯隊:認真負責型,在這一梯隊的幼兒教師對待教學認真,貫徹小學教學模式并將其應用于幼兒身上;第二梯隊:得過且過型,在這一梯隊的老師對幼兒工作抱著消極的態度,他們是為了過渡而選擇這一份不感興趣的工作;第三梯隊:無可奈何型,在這一梯隊的老師,他們的專業素養較前兩者好,工作態度十分端正,與第一梯隊不同的是,其并不認可小學模式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并意識到這種模式對幼兒成長的弊端,但由于相關教學理論及知識儲備的不足,他們并不能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
在學前教育相關特點及重要性上,農村各方存在著認識不足、認識不夠深刻的問題。相關人員也曾做出嘗試去普及這方面的知識,例如針對農村“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方式罔顧了幼兒成長特點問題,園方與學生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但最終效果并不理想,這影響了農村幼兒園的發展,對于幼兒未來的成長和進步產生了較大的干擾。
農村的社會群體、學校、家長普遍缺乏對學前教育性質與特點的基本認識,包括了解學前教育具有公益性、啟蒙性、生活化、游戲化的基本特點。由于在農村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解決過程中,農村幼兒園教師與家長溝通效果甚微,政府、教育部門可以采取在社會范圍內引導正確輿論氛圍的方式,通過海報、廣播、公益廣告等內容對學前教育基本性質與特點進行普及、宣傳。同時,可以通過鄉鎮中心示范園、社會力量、民間團體等組織針對農村地區開展學前教育義務家庭教育咨詢與輔導、義務講座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滲透適宜的學前教育觀念,普及對學前教育基本性質與特點的認識。
政府的忽視是導致農村學前教育一味模仿小學教學模式的元兇之一。學前教育屬于公共事務,倘若政府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農村地區的管理,加大對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扶持力度,都將有利于農村學前教育問題的解決。在管理上,政府相關部門要明確農村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將其公立化,并在政策上把它納入相關發展規劃之中,加強管理機制的設立,明確各級管理單位的職責,使每一方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承擔起自己的建設責任;在扶持力度上,政府一方面要實施優惠政策,降低幼兒園的成本,例如土地使用優惠政策,減輕了建設的資本壓力,另一方面要進行資金的扶持,降低家長的壓力,使幼兒教育普及到每個孩子身上,讓每個孩子都能有一個能激發興趣的成長環境,使幼兒教育呈現公益性,另外其還能起到宣傳的效果,不僅使家長重視幼兒教育,同時能促進家長錯誤觀念的糾正,使新的教學理念能在農村地區扎根。如此,不僅能在社會形成良好的幼兒教學氛圍,并且能夠加快幼兒教學“去小學化”的步伐,為幼兒提供有利的學習成長環境。
在解決農村幼兒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過程中,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對于頑疾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否則會事倍功半。教師是幼兒教學的實施者,是整個教學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相關問題解決上,我們必須確保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并且切實保護老師的相關利益,為其提供一個有成就感、提升感的平臺。在如何確保師資隊伍的專業化上,針對農村師資隊伍的建成及建設,可采用以下的多種渠道:首先,通過靈活的支教政策,吸引相關專業人士開展相關的幼兒教學服務,一方面利于觀念的傳播,另一方面為整個農村教育注入新鮮的力量,使農村各方與外界教育環境有更密切的聯系;再者政府及相關公益性機構出資,定向資助農村地區幼兒教育師范生,使其更有力量建設家鄉;同時擴大不同的師范學院層次,通過延長學習期限,促使中等師范學院的回歸,加快人才培養的進程,煥發學生對幼兒教學的興趣;最后加強幼兒教學相關專業大學師范生的指引力度,在為他們的利益提供保障時,也要進行意識的傳播及觀念的更新,促使他們為農村幼兒教育添磚加瓦。
關于農村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問題較為普遍且復雜,因此,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由繁入簡地解決基本問題。具體通過普及農村對學前教育基本性質與特點的認識、保障有效學前教育活動的基本開展、加強對農村學前教育機構的導向與監管等途徑達到優化現有幼兒園教育資源的目的,以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
[1]鄭琴.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治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前提[J].學前教育研究,2018(04):67-69.
[2]黃玉嬌,黃玉玲,陳珊.遵義市縣域內幼兒園教育現狀調查研究——以正安縣兩所不同性質幼兒園為例[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8,20(03):138-142.
[3]洪秀敏,姜麗云.新時代學前教育科學發展的瓶頸與對策——基于北京市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調查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8(07):1-6.
[4]賀紅芳.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影響因素及政策建議[J].現代教育科學,2018(09):21-26.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5.59
劉楊滿(1996- ),漢族,新疆石河子人,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G619.2
C
2095-1205(2019)05-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