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李楊
?
內涵式發展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
祝李楊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湖南益陽 413000)
現階段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雖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在核心探索領域和實踐方式上還存在些許問題,包括缺乏內涵式的教育方式探索等,內涵式的發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靠近文化軟實力內容的發展模式,更是利用大學生在青年階段的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來促進其進行創新創業的發展。內涵式探索和實踐主要包括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和實施方式。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式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在當代高校中并不是新鮮事,對創新和創業的重視也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探索,從政策引導方面來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狀況,可以發現在客觀環境上具有很多有利因素,另外在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也使得很多大學生開始探索自主創業和創新來尋求自身在社會中的角色,并做出自己的貢獻,因此從內涵式發展視域來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下文是具體分析內容。
創新這一概念在哲學領域和其他社會科學領域都是十分廣泛的,創新不僅僅包括了傳統意義上的對于新穎的追求,更在于創造的前提、過程與成果。而對于創新和創業概念理解和認知不夠清晰也會導致很多大學生在決定創業時并沒有對創業過程有十分明確和適應時代發展規律的計劃。大學生在創業方面的青澀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阻礙創業發展的嚴重問題,而認識到這一問題并不困難,但在很多場合以及創業引導者的討論中都體現出對于缺乏嚴格規劃的青澀大學生的不合理指導,尤其是在具體的引領精神方面[1]。創新之所以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氣的事,是因為其中展現了突破舊事物來建立新事物的實踐勇氣,并非簡單的對于舊形式的擺脫或者批判。要達到對于建立新事物具備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就需要創新者能夠從具體的發展態勢上總結出一定的規律,以及在現有的問題中呈現出來的需要解決的以及十分棘手的部分。但要具備這一系列的創新精神還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將其分化為具體的內容和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自身在理解創新和創業是具有對于整體概念的把握以及分化為具體引領精神必要性的把握才有可能建立合理的創新和創業模式[2]。
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決定了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更加重視教育模式的創新性,部分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中仍然利用傳統課堂與書本結合的教學方式,僅僅繼承了傳統教育模式中枯燥且不適應當代教育的部分,而沒有將傳統模式中能夠培養學生創業創新精神的部分與時代要求相結合。以藝術管理中的文化產業創新管理為例,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只是利用已購買的教材進行照本宣科便會完全辜負設置創新課程的初始心愿,致使創新和創業僅僅成為大學生眾多學科中沒有任何特色的一個科目,也會極大地打擊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熱情。創新創業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和指引的,大學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在生活中聯系不同規律來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些思考的過程是促成創新創業有效進行的重要因素,但學生日常的思考和思維活動往往是十分零碎和缺乏體系的,在這一點上便需要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教育,而不合理的創新創業教學模式不僅會使學生無法形成系統化的思考內容,更會在某些情況下壓制甚至壓滅學生自主思考的熱情[3]。
從藝術領域教學經驗來看學生的創造力和思考內容可以被發現能夠通過持續思考并將其轉化為獨立的創造品,例如學生能夠利用自身對于藝術的理解來完成具有自身人格特色的作品,并且利用文化產品管理模式中的創新理念來進行創業嘗試,較好的情況是能夠利用自身扎實的業務能力和創新理念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作室,但大學生在很多情況下都無法具備兩個方面的創新能力,導致具備有創新特色的學生無法利用其能力和素養去良好地進行創業。對于創新創業概念理解不夠透徹的情況下會將創新簡單定義為內容的創新或者產品的創新而忽略了將內容或產品轉化為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這一過程仍然需要創新,需要利用合理的財務管理模式和營銷管理模式與經過創新的產品進行融合來形成匹配創新產品的創新售賣途徑和財務及營銷管理模式。學生必須要明確認識到產品要轉化為真正的創業利潤所要完成的任務以及途徑,在這一點上管理的創新和藝術的創新才能夠真正融合為促進大學生創業發展的基礎力量[4]。
高校內涵式發展視域中存在的主要內容在于對高校綜合實力中軟實力發展的要求,需要高校在進行教育模式的探索中不僅僅利用已有的資金進行校園環境或基礎設備的建設,更需要結合文化建設的要求來進行高校品牌的建立。高校文化品牌能夠促使身處其中的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獨特的人格和精神品質,這包括了基本的校風和學風以及學校方面所倡導的精神品質。在這一點上能夠起到引領作用的便是高校中的教師,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能夠利用其特有的風格和處事特色來吸引學生的學習和模仿,而這類教師數量的增大也會使得學生身處其中具有一定的欣然和驕傲并且在優秀的環境中更加高要求自己來持續學習。而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則更加需要這些文化軟實力的加強,需要有具備創新精神的教師來引導學生在創新過程中重視其中的文化內涵,以及在創造新的內容之前要涉獵足夠豐富的知識來確保自身所創造的是否已經有前輩進行了嘗試或完成。并且需要學生明確認識到創造的概念和含義,很多學生在進行創新創業的相關活動或比賽時所使用到的概念計劃書仍然是在網絡上獲得的,區別僅僅在于將部分復制而來的內容通過自己的簡單思考進行修正,雖然這一情形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并不是全部,但也反映了學生本身缺乏一定的創造精神。
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往往需要學生共同形成,需要學生在進入校園后進行持續學習和思考而非簡單應付教師布置的任務以及不同類型的考試,只有通過獨立的思考和對校外環境以及社會發展態勢的理解才能夠有創業的可能,否則將無法獲得基本的創新內涵以及無法在創業中持續發展。僅僅從高校課程安排的課本中學習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并不能夠滿足當下社會中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需求,甚至在畢業階段進行就業中也能夠發現大多數學生存在的思考能力的不足。大學階段的自主思考的重要性本身不應該成為單獨的話題,但由于社會中普遍存在對于獨立思考的不夠重視使得大學階段的學生仍然需要加強這一部分的重視和實踐。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主要方式在于大量的閱讀和討論,學生需要在課余時間進行具有針對性的閱讀,包括了課程計劃內的書本和材料以及學生自身感興趣的社科讀物,另外還包括當下社會中出現的不同類型的熱點話題以及針對熱點話題的具有閱讀意義的深刻討論。信息化時代其實是形成獨立思考的契機,大量經過共享的知識和內容可以輕松獲取來提供給學生進行思考。
內涵式發展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分析中發現存在教師引導方式不合理、學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對于創新概念認知的模糊等問題,需要有具體的創新概念來適應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教育,以及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自主思考能力來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和創業。另外還需要通過結合藝術的創新和管理的創新來促使學生在創新領域的全面發展。
[1]蔣麗萍,龔榆桐.地方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以玉林師范學院為例[J].高教學刊,2019(02):41-44.
[2]陳國鳳.協同創新視野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構建[J/OL].中國成人教育,2018(23):45-48.
[3]郭宗蓮.信息化時代大學生自主學習養成路徑的思考[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8(05):110-112.
[4]趙莉.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探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01):79-80.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59
G647.38
C
2095-1205(2019)04-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