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元
?
基于OBE理念下的SPOC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探究
李兆元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文章引用OBE理念,從SPOC資源要素視角切入,論述了SPOC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內容,以及執行時的注意事項,希望為相關課程建設提供參考。
OBE理念;SPOC;評價體系
與傳統課堂相比,SPOC更能給學習者帶來深層次的學習體驗,它既能關注到學習者在網絡平臺的自主學習過程,又能注重課上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問題探究,促進知識內化并生成有價值的新資源,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而SPOC教學質量的優劣,又主要取決于課程資源的質量。但在評價SPOC教學質量上,雖重視學習產出,注重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但缺乏從SPOC資源方面對教學質量的全面系統評價。因此本研究引用OBE(基于學習成果產出)理念,從SPOC資源構成視角切入,探究SPOC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以期解決SPOC評價方式機械化的問題,為相關課程提供參考。
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學習成果的取得。所謂“成果”是學生在一段特定的學習經歷后所表現出的清楚的預期學習成果。Acharya(2003)提出了實施OBE的四個步驟,即定義學習產出——實現學習產出——評價學習產出——使用學習產出。其中評價學習產出是整個OBE教育模式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正如顧佩華(2014)所說,從本質上看,OBE工程教育模式,就是圍繞“定義產出——實現產出——評估產出”而展開,而評估產出則是實現教育模式閉環的關鍵環節。評估學習產出既是對教育者和學習者的成果檢驗,也是人才問題同社會需求的有效溝通。所以,我們可以把OBE理念下學習成果評價體系理解為:在使用OBE教育模式中,教育相關主體對學習者在不同階段所取得的學習成果進行系統的檢測和評價。
從SPOC課程資源構成要素中我們不難看出,除課程支持者和學習者屬于人力資源,是評價主體外,其他資源要素都屬于物力資源。課程基本信息作為SPOC課程發布者對課程的基本介紹,不能作為評價學習者學習成果的依據,自主學習資源和互動資源是評價學習者過程性評價的載體,評價資源是評價學習者階段性學習成果的載體,而學習產出資源是終結性評價的主要依據。
SPOC評價體系中的評價主體指的是從事課程評價活動的人或機構。主要包括專業教師、學習者、企業教師、技術人員、用人單位、行業協會等。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結合OBE理念,會呈現出學生評教、教師評學和社會評價三種評價形式,也可理解為師生自評和他評,自評的缺陷在于缺乏客觀性。賈冰(2017)認為他評相對客觀和科學,來自企業和社會的評價往往被學習者更為認可。
3.2.1 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主張對學習的動機態度、過程和效果進行三位一體的評價。在OBE理念中,不僅重視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評價,更注重學習者素養方面的評價。在SPOC資源的構成中,自主學習資源和互動資源的使用是學習者過程性評價的主要來源。在課前,教師發布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通過軟件查看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評價,也可利用互動資源進行師生互動,對互動情況進行評價。在課中,教師通過軟件進行簽到,或是投屏、游戲等等功能,充分發揮互動資源的靈活性,提高課上學習效果,考勤、課堂發言及課堂討論是過程性評價的主要項目。課后,學習者在完成作業等學習活動遇到問題進行討論時,也可對其進行記錄評價。
3.2.2 階段性評價
在SPOC的具體實踐中,階段性評價主要用來檢驗學習者的現有知識水平和在學過某一項目或章節后進行的測試評估,是對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整體把握的手段。SPOC的評價資源就扮演著檢測學習者學習成果質量和反饋教學信息的角色。具體應用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在課前,在某項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為了解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情感等基本情況進行的測試或調查,搜集信息,提高備課質量;第二種是某一章節學完之后,教師向學習者發布的考試或練習,作為評價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的依據;第三種是期中考試,OBE理念中,目前常用作課程診斷性評價的主要手段。
3.2.3 終結性評價
在SPOC的終結性評價中,不僅僅指某門課程的期末考試或期末作業,也可以是一個項目、單元教學結束后對最終結果所進行的評價。雖然形式上有時和階段性評價類似,但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終結性評價有著做出結論或下結論的含義,不與其他章節評價發生聯系,而階段性評價是與后續學習成果有聯系的。SPOC中的學習產出資源就是為終結性評價服務的。形式上主要表現為能體現學習者上交的能反映其知識、技能和素養方面的作業作品等。
3.2.4 教育者評價
在SPOC的資源要素中,有一類資源比較特殊,往往被劃分到互動資源中。那就是教育者發布的有關調研學習者對教學資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等有關教學質量內容的問卷、討論話題或測試,目的在于收集學習者對課程教學的看法,以便及時改進,提高教學質量。學習活動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在OBE理念的評價體系中,對教育者的評價也是整個SPOC教學質量評價的一部分,主要包含對教學者的教學能力、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方面的評價。
目前SPOC課程教學采用的是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線教與學的評價都是由數據庫自動生成的,課上教學過程的評價主要是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評價完成的。所以會涉及到定量評價法和定性評價法兩種方法。OBE理念的學習成果評價要使用經過科學的評估量表進行對照評價,而量表的制定需要經過嚴格的設計過程,對各項指標賦予相應的權重,評價內容中分析的各類指標即是量表中的主要考量內容,根據不同SPOC課程的需求開發相應的量表。定性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評價學生的素養維度,企業專家、行業協會及用人單位等相關人員和機構也往往使用定性評價法。
本研究從SPOC資源構成視角審視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結合OBE理念的評價框架,構建了OBE理念下SPOC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需對各個評價內容加以細分并賦予權重,進行持續性的改進。
[1]Acharya C.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A new para digm for learning[J]. Centre for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2003,7(3):7-9.
[2]顧佩華,胡文龍,林鵬,等.基于“學習產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3]賈冰,陳曉東,李賀,等.OBE理念下專業學習成果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7(8):42-43.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74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OBE理念下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研究”(NO:GH180925);2018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OBE理念下高職《景區服務與管理》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的研究與實踐”(NO:2018ZCY437)。
李兆元(1985- ),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旅游教育,信息化教學。
G434
C
2095-1205(2019)04-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