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舊金山之門”新聞網3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正仔細審查430億美元的典當行業貸款熱中國典當行業或許已經太過龐大以至危及其自身發展。與美國提供小額借款和出賣二手吉他的同行不同,亞洲最大經濟體的典當行業已經成為“影子金融業”的主力之一。2017年,中國典當行業共借出相當于430億美元的資金,大多流向小企業且利率遠高于銀行貸款。
如今,這種迅猛增長正使典當行被置于中國政府的瞄準鏡中。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的銀行和保險監管機構正在起草加強對該行業監管的新規。此舉將針對中國9萬億美元“影子銀行”行業中尚未被觸及的最后幾個角落。這顯示中國有關部門并不打算對金融業開展的這場清理行動鳴金收兵,即便近來有跡象表明該國為支持經濟增長已在其他領域“撤回”某些去杠桿措施。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在去年4月從中國商務部接管有關典當行業的監管職責后,中國銀保監會的包容性金融部門正在起草該新規。其中的新規之一或將增加對典當行的最低注冊資本要求,目前為300萬元。
中國典當行業的客戶往往是需要使用高成本營運資金的小企業主。按2017年中國典當行業的典當總額計算,房地產典當業務的占比超過50%。與典型的銀行貸款不同,典當行的客戶并不需要透露將如何使用資金。
近年來,除名表、珠寶、汽車和房產外,中國的一些典當行已擴大其接收的典當品范圍,例如股票和應收賬款等。為擴充自身資本并增加貸款能力,一些典當行甚至從銀行貸款。在上海,從典當行貸款的利率大多為月息2%,即年息24%,相比之下,銀行的年基準貸款利率僅為4.35%。▲
(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