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希印,周玉華,劉體軍,程繼東,錢自衛
(1.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 濟寧二號煤礦,山東 濟寧 272000;2.中國礦業大學 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試驗室,江蘇 徐州 221116;3.徐州中礦井巷防治水新技術有限公司,江蘇 徐州 221008)
井筒被稱為礦井的“咽喉”,井筒建成后安全使用是礦井安全運行的前提[1-2]。井壁是井筒的主體結構,是隔絕壁后高壓水、抵抗地壓的有力屏障,同時也是井筒裝備安裝的著力點,井壁質量的優劣是井筒安全運行的基礎。近年來在我國發生多起井壁破裂、質量缺陷、不合理井壁作業而引發的事故[3-5]。比如,松散層段井壁破裂可能引發突水、潰砂事故[4-5],基巖段井壁塊狀坍塌可能造成井筒裝備損壞、井筒作業人員傷害的事故。井壁破裂、質量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我國黃淮海地區大量井筒在松散層底部基巖界面破裂,主要是松散層水位降低土層固結壓縮造成的[6-7];井壁質量缺陷往往是井壁澆筑過程中頂水、帶水作業,水泥被沖蝕造成的。另外,近年我國的多個井筒井壁發生腐蝕粉化的現象,多為井壁滲漏水中含有高濃度的腐蝕性離子造成的[8-10]。濟寧二號煤礦副立井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井壁存在嚴重質量缺陷、滲漏、粉化現象,初步調查及分析發現,其所呈現的問題具有其代表性及特殊性。研究分析了其原因,制定了治理方案,治理經驗可為類似工程問題的防治提供參考。
濟寧二號煤礦副立井井筒凈徑φ8.0 m,井口設計標高+38.00 m,井深 623.3 m。表土層厚度 176.6 m,凍結深度235.0 m,凍結段井壁為普通雙層鋼筋混凝土井壁,井壁內外壁厚度各為450 mm,井壁混凝土設計強度C40;基巖段采用鉆爆法施工,井壁為單層素混凝土井壁,井壁厚度500 mm,井壁混凝土設計強度C25。井內布置1套1.5 t礦車雙層四車寬罐籠,帶平衡錘;另1套為1.5 t礦車雙層四車普通罐籠和特制高罐籠。采用球扁鋼組合罐道,工字鋼罐道梁,樹脂錨桿托架;并設梯子間及管線等。是設備、人員運輸的主要通道,兼作進風井和安全出口。
2016年12月14日上午,礦方在對副井井筒設施例行檢查時發現井深519.5 m東南側位置,有1個較大石塊出現松動,后進一步觀察發現該位置較純黃沙分布區域,存在較大面積的質量缺陷。該區域在水平方向上長約1.6 m,外口垂直方向高約0.8 m,內部高約0.35 m,探測黃砂厚度最大約0.77 m;另外在該位置同一個水平的右側約2 m處,可見外露的黃砂。井壁進一步檢查發現,井壁混凝土存在多點的粉化、質量缺陷區塊,統計時把缺陷深度達到井壁厚度的問題區域定義為質量缺陷區域,把深度在200 mm之內的問題區域定義為粉化區域。共統計粉化、質量缺陷區塊84處,總面積132.54 m2,其中質量缺陷區域28處,面積79.57 m2。另外,發現井壁存在多點滲漏現象,部分滲水點可見明水順壁長距離大面積淌流,部分滲水點分布與井壁粉化破裂區域有明顯的對應關系。發現井壁缺陷、粉化情況后,采用回彈法對井壁混凝土強度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圖1。

圖1 井壁混凝土強度回彈法測試結果
根據測試結果,井深0~235 m的凍結段井壁段混凝土能夠達到設計強度C40;井深235 m以下基巖鉆爆法施工段井壁設計強度為C25,回彈法測試結果顯示在井深 235~300 m、360~525 m、568~585 m段多點井壁強度低于設計值。
井深519.5 m區塊大面積的純黃沙區塊,應主要是在井壁混凝土機械制備的過程中,由于施工人員疏忽造成的。井壁其他區塊井壁粉化、強度不足,可能與建設過程帶水作業有關。查閱建設資料,井筒在掘砌的過程中迎頭出水較為嚴重,井壁澆筑的過程中往往帶水作業,在帶水的條件下,混凝土中水泥易被沖蝕,井壁質量不能保證,在井壁發現多處之見石子、黃沙的區塊或水泥含量極少的區塊,應均是此原因造成的。另外,井壁滲水水質分析發現,水中的SO42-離子含量達到4 102.65 mg/L,對混凝土具有強腐蝕性,也是造成井壁粉化、破裂的原因。
壁已經呈現粉化、局部表皮脫落的現象,威脅井內設備、電纜、人員安全,進而影響井筒正常使用,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另外副井提升任務較重,如果井壁繼續粉化破裂,一旦固定托架梁、罐道梁的錨桿失效,造成管道變形,甚至脫落,則極可能釀成重大責任事故,所以應組織治理,以消除這一重大安全隱患。
副立井井壁治理設計采用“滲漏水點注漿封堵+缺陷及粉化區域錨網噴修復+井壁壁面硅烷浸漬防腐”的總體治理方案。
1)滲漏水點注漿封堵。井壁滲漏水中含有高濃度的SO42-離子,封堵滲漏水點可減小甚至消除水對井壁的腐蝕作用。滲漏水點注漿封堵施工時,在距離水點0.5~1.0 m位置向水點過水通道及近水源位置施工3~5個注漿孔。先施工相對深的注漿孔,溝通壁后水源,進行水壓疏導,使得出水點水量及水壓減小,為治理創造條件,然后施工相對淺的孔進行注漿,主注速凝溶膠型化學漿液,通過返漿作用封堵出水點,最后對深注漿孔進行注漿,使漿液充分擴散進而完全封堵壁后出水通道,施工原理如圖2。
2)井壁缺陷及粉化區塊修復。井壁缺陷、嚴重粉化區塊設計采“錨桿+鋼筋網+噴射混凝土”的修復方式。質量缺陷區塊修復步驟圖如圖3,設計3層次錨網噴修復措施,具體的步驟為:①近距離人工確定井壁質量缺陷區域的范圍,對缺陷區域上沿的完整井壁施工錨桿進行固定;②清除缺陷位置的井壁混凝土(砂);③在缺陷井壁區域安裝錨桿、固定第1層鋼筋網,噴射200 mm厚鋼纖維混凝土;④固定第2層鋼筋網,噴射第2層150 mm厚鋼纖維混凝土;⑤固定第3層鋼筋網,噴射第3層150 mm厚鋼纖維混凝土,井壁修復至原規格。針對井壁的嚴重粉化區域,采用單層次錨網噴修復即可。

圖2 分散水點注漿封堵方式示意圖
3)壁面硅烷浸漬防腐處理。井壁滲漏水淋到井壁上將對井壁產生腐蝕作用。在井壁壁面進行防腐處理是治理途徑之一。混凝土表面硅烷浸漬是通過其特殊小分子結構,滲入混凝土內部幾毫米,形成牢固的憎水屏障,使水分和水分所攜帶的硫化物等都難以滲入混凝土,大大提高混凝土制品的防水性和綜合性能[11-14]。目前硅烷浸漬法廣泛應用于各類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應用。副井壁面防腐處理設計采用硅烷浸漬的方式進行。
4)治理施工情況。井壁治理施工的順序為:①井壁清理→②滲漏水點注漿封堵→③缺陷粉化區塊修復→④壁面硅烷浸漬處理,施工共占用井筒720 h。

圖3 質量缺陷井壁修復步驟示意圖
各部分實際完成的主要工程量見表1。

表1 破損井壁修復施工情況統計表
1)濟寧二號煤礦副立井混凝土井壁主要存在質量缺陷、粉化、滲漏的問題,井壁強度多段達不到設計要求。施工人員疏忽、井壁混凝土帶水砌筑、井壁滲漏水的強腐蝕性是造成井壁問題的主要原因。
2)井壁治理采用“滲漏水點化學注漿封堵+缺陷及粉化區域錨網噴修復+井壁壁面硅烷浸漬防腐”的總體治理方案,缺陷區塊及嚴重粉化區域分別采用三層次、單層次錨網噴修復。
3)目前井壁已完成修復近1年時間,沒有發生新生粉化、滲漏現象。濟寧二號煤礦副立井井壁修復經驗可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