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昊書

近年來,每到三四月,我國中東部地區就會接連遭遇沙塵天氣,一個名為“世界氣象組織亞洲沙塵暴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的機構也開始為更多人所熟知。那么,類似的沙塵暴預報區域中心在全球還有幾家?它們又肩負著怎樣的責任?
21世紀初,亞洲北部地區連續出現比較嚴重的沙塵暴天氣,引起各國科學界、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
2004年9月,在中國氣象局舉辦沙塵暴國際研討會后,世界氣象組織(WMO)提出,應建立一個基于WMO全球大氣觀測計劃和世界天氣研究計劃框架下的WMO沙塵暴研究計劃;此后,WMO在第三屆早期預警會議上提出,要在沙塵暴研究計劃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全球沙塵暴預警咨詢評估系統。
2006年,在中國上海,“WMO沙塵暴預警咨詢評估系統”項目被推出,并于次年啟動。2008年6月,WMO在中國和西班牙,分別建立了亞洲和中太平洋區域中心(簡稱亞洲中心)以及歐洲和北非區域中心(簡稱歐洲中心),以支持該項目在亞洲-中太平洋和北非-歐洲的執行。
沙塵暴區域中心,主要側重于科研及預警咨詢。它也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主要側重于預報預警服務的沙塵暴預報區域中心的前身。
2012年,“沙塵暴預警咨詢評估系統”項目圓滿完成第一階段研究任務。與此同時,人們已不滿足于僅對沙塵天氣預報開展科研合作,而對區域預報預警服務的需求更為迫切。同年9月,WMO在第15屆基本系統委員會(CBS)上,決定增設大氣沙塵暴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這是沙塵暴從科研至業務領域、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成功轉換。
也是在2012年9月的這次會上,位于西班牙的“沙塵暴預警咨詢評估系統”歐洲中心,呈報了聚焦北非(赤道以北地區)、中東和歐洲建立沙塵暴預報區域中心的提名申請,并得到批準。2014年,設在巴塞羅那的該中心被CBS正式認定為“北非-中東-歐洲沙塵暴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
在亞洲,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牽頭、國家氣象中心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參與承擔的“沙塵暴預警咨詢評估系統”亞洲區域中心,經過多年的發展,不僅完成亞洲區域中心共享平臺建設,將我國的沙塵暴數值預報產品與各國進行分享,而且對接了韓國、日本等國的預報網站。2015年3月,各國一致贊成由中國氣象局代表亞洲區域中心申報沙塵暴預報區域中心。2017年,亞洲沙塵暴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獲得正式認定,并設于中國北京。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僅設有西班牙巴塞羅那和中國北京兩個沙塵暴預報區域中心。這既與全球沙塵天氣活動的監測預報重點有關,也與各區域沙塵天氣預報能力有關。
沙塵天氣,尤其是沙塵暴,其沙源地主要在內陸沙漠地區。圍繞沙源地,全球有四個主要沙暴區——非洲撒哈拉沙漠及中東地區,源自此處的沙塵天氣可影響北非、西亞甚至到地中海以北歐洲的部分地區;中亞沙暴區,可影響中亞各國以及我國西北、內蒙古、華北等地,甚至涵蓋東亞的韓國、日本等國;澳大利亞沙暴區,在澳大利亞,約70%的國土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其中西部有大片沙漠;北美沙暴區,主要包括美國中西部及墨西哥北部。而目前設立的兩個沙塵暴預報區域中心,正是針對沙塵天氣多發頻發、區域內國家較多的兩個區域。
另一方面,建設預報中心需要有雄厚業務能力作為支撐。WMO對其預報時效、產品發送頻次、數據共享能力等都有嚴格要求。譬如,擁有超級計算機“MareNostrum”的巴塞羅那超算中心、歐洲中期數值預報中心的沙塵模式,都為在西班牙建立預報中心打下了基礎。而我國圍繞沙塵天氣區域預報服務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我國是最早實現沙塵暴數值預報業務化運行的國家。中國氣象局的沙塵暴預報系統的技術能力也在國際上較為領先。
(本文專家顧問:世界氣象組織亞洲沙塵暴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 桂海林)
鏈 接
近年我國的大風沙塵天氣
經統計,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發生過8次特大沙塵暴,70年代發生過13次,80年代發生過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發生過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圍愈來愈廣,造成的損失愈來愈重?,F將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出現的幾次主要大風和沙塵暴天氣的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1993年:4月-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現大風天氣。4月19日-5月8日,甘肅、寧夏、內蒙古相繼遭大風和沙塵暴襲擊。其中5月5日-6日,一場特大沙塵暴襲擊了新疆東部、甘肅河西、寧夏大部、內蒙古西部地區,造成嚴重損失。
1996年:5月29日-30日,自1965年以來最嚴重的強沙塵暴襲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風驟起,天地閉合,沙塵彌漫,樹木轟然倒下,人們呼吸困難,遭受破壞最嚴重的酒泉地區直接經濟損失達兩億多元。
1998年:4月5日,內蒙古的中西部、寧夏的西南部、甘肅的河西走廊一帶遭受了強沙塵暴的襲擊,影響范圍很廣,波及北京、濟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東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間風力達12級的大風襲擊,部分地區同時伴有沙塵。這次特大風災造成大量財產損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蹤、256人受傷。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區突遭狂風襲擊,阿拉山口、塔城等風口地區風力達9~10級,瞬間風速達每秒32米,其他地區風力普遍達到6~7級??耧L刮倒大樹,部分地段電力線路被刮斷。
1999年:4月3日-4日,呼和浩特地區接連兩天發生持續大風及沙塵暴天氣。這次沙塵暴的范圍從內蒙古自治區的西部地區一直到東部的通遼市南部,瞬時風速為每秒16米。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風力最高達到10級。
2000年:3月22日-23日,內蒙古自治區出現大面積沙塵暴天氣,部分沙塵被大風攜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揚沙的程度。3月27日,沙塵暴又一次襲擊北京城,局部地區瞬時風力達到8~9級。正在安翔里小區一座兩層樓樓頂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風刮下,兩人當場死亡。一些廣告牌被大風刮倒,砸傷行人,砸壞車輛。
2002年:3月18日-21日,20世紀90年代以來范圍最大、強度最強、影響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沙塵天氣過程襲擊了我國北方14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影響人口達1.3億。
2010年3月12日,新疆和田地區發生強沙塵暴,部分縣市出現黑風,一些當地群眾稱最嚴重時能見度幾乎為零。
2010年3月19日18時,新疆南疆盆地北部和東部、青海中北部局地、甘肅中部、寧夏北部、陜西北部、內蒙古中西部、河北西北部出現揚沙或沙塵暴天氣,其中內蒙古額濟納旗、海力素、臨河、烏拉特中旗及青海冷湖出現能見度不足500米的強沙塵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