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勁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安徽 合肥 230026)
文策分離在我國出版行業并不是一個新鮮出現的詞匯,而是早已有之,并且在不同的場合,我們現在所說的文策分離還有兩種不同的含義。
文策分離的第一種含義是指在出版社組織架構中文字編輯與選題編輯的分離,也就是設立專門的文字編輯崗位和選題編輯崗位,分別專門從事文字加工工作和選題策劃工作。這里“文”指文字編輯崗位,“策”指策劃編輯崗位,此時“文策分離”的實際含義是文策崗位分離。
文策分離的第二種含義是指針對某種具體圖書,不允許該書的選題策劃者同時承擔書稿的文字加工工作,這里“文”的實際含義是文字加工職責,“策”的實際含義是選題策劃職責,此時“文策分離”的實際含義是文策職責分離。
與分離相對應的是合一,有兩種分離,自然也就有兩種合一:文策崗位合一與文策職責合一。對照上面兩種文策分離的具體含義,兩種文策合一的含義是不言自明的,這里不再詳述。
文策崗位與職責的分離與合一形成了出版社業務工作及組織架構的四種形式。在我國出版行業,這四種形式在不同的出版社都有存在,甚至個別出版社可能同時存在其中數種。這種情況造成了一定的混亂,不利于出版行業的規范發展,有必要對分離與合一的意義及優缺點做一定的分析和梳理。
文策崗位與職責的分離與合一,實際上是出版社集體,更確切地說是出版社管理層對文策工作認識的體現。
從具體工作內容來說,文字加工工作和選題策劃工作顯然是兩種不同的工作。文字加工工作的對象主要是書稿,工作內容是對書稿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符合出版要求,在內容質量、編校質量、設計質量上合格。選題策劃工作的對象是作者和讀者(市場),主要工作內容是分析和尋找讀者(市場)與作者雙方面的需求,實現雙方面的對接,最終做出具有一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圖書出版方案。類比于一般企業運作,可以把文字加工工作看作產品(圖書)的“生產”環節(完整的圖書“生產”環節應該包括編校排印,其中編也就是文字加工是主要環節),把選題策劃工作看作產品(圖書)的研發環節。生產和研發顯然是兩種不同的工作,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文策分離論者還是文策合一論者,應該都是認可的,至少在所有出版社的工作流程安排中,文字加工和選題策劃都是作為兩個獨立的環節設置的。
可見,分離與合一的分歧出現在對文策工作要求與職責的認識上。
文字加工工作和選題策劃工作是兩種不同的工作,對相應的從業者自然也就有著不同的要求。
文字加工工作的具體內容是對書稿進行加工處理,具體的加工處理主要包括:保證書稿內容的正確性(內容質量)、規范書稿的語言表達(編校質量)、設計合適的版式(設計質量)。這些工作內容對文字加工者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保證書稿內容的正確性,實際上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政治導向的正確性,這是整個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文字工作者掌握各種出版法規,熟悉相應國家政策,對當前政治經濟形勢有一定的了解,等等;二是具體內容的正確性,這要求文字工作者在相應方面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如對某種物理類圖書進行加工處理,一點不懂物理知識顯然是不行的。
規范書稿的語言表達提出了更為廣泛的要求。實際業務工作中,這方面的工作在“量”上也是文字加工者的主要工作。概括來說,為了能夠規范書稿的語言表達,要求文字工作者掌握各種出版標準與規范,具有一定語法學與修辭學方面的素養。看起來比較簡單,但實際需要掌握的具體知識十分紛繁復雜:文字規范,漢語拼音正詞法,外文字母的使用,常用慣用語、歇后語和諺語,國際單位制,標點符號,數字的用法……幾乎所有和語言相關的知識,文字加工者都需要了解乃至掌握。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direct shearing test of pile-soil interface on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n clayey soil
設計版式,目的有二:一是更好地表達出作者希望表達的內容,如用黑體顯示重要的內容、重要圖片位置的擺放等;二是更好地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如開本的選擇、標題字體字號的設計等。這方面的工作需要文字加工者具有一定的美學素養,同時具有豐富的出版經驗,才能設計出美觀、合適的版式。
選題策劃工作的最終目標是制定出具有一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圖書出版方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選題策劃者進行市場調研,分析讀者需求,尋找作者,對選題進行整體設計和可行性分析,控制圖書編校排印進度,進行市場營銷,參與成本核算與利潤結算,等等。概括來說,選題策劃者需要處理好與作者、讀者(市場)、出版社三方面的關系:對于作者,需要保持聯系,跟蹤其專業發展及出版意向,就具體的出版事宜進行深入溝通,圖書出版后還要做好后續的服務工作(如結算稿酬);對于讀者(市場),需要跟蹤、分析、判斷整體市場的發展趨勢及具體要求,尋找到有出版價值的方向;對于出版社,需要做好控制、協調、配合工作,以保證選題策劃方案得到較好實施。這些工作實際上是十分繁雜的,以作者方面需要做的工作為例,選題策劃者需要保持聯系、密切跟蹤、深入溝通,在面對單個作者或者少量作者時,這些工作似乎并沒有太大的難度,但當一個選題策劃者需要維持的作者隊伍以百計以千計時,這些工作就變得很復雜了,會耗費選題策劃者相當多的精力。而在實際業務工作中,一個較為資深的選題策劃者,經過5年左右的積累,大致都會出版有近百種圖書,這就意味著至少要維持近百人的作者隊伍。整體言之,選題策劃工作的開展,需要選題策劃者具有敏銳的政治意識和市場意識,良好的溝通手段與技巧,一定的成本核算與控制能力,等等。
文策分離論者認為:文字加工工作和選題策劃工作對從業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這兩種要求都不是簡單就能夠達到的,都需要從業者付出足夠的精力與時間,術業有專攻,需要將兩種工作分離開,讓不同的人專職從事不同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實現出版社的整體目標。
文策合一論者的觀點建立在人力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上:選題策劃者一般都是出版社的骨干編輯、資深編輯,在從事選題策劃工作之前,基本都從事過相當年限的文字加工工作,具有一定的文字加工能力,讓這些骨干編輯、資深編輯放下文字加工工作而專職選題策劃工作,這實際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所以不應該在兩者之間人為地設置分界線。
文字加工工作和選題策劃工作是兩種不同的工作,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職責要求,即有不同的考核目標。
文字加工工作的職責是把作者提供的書稿加工處理成合乎出版要求及讀者需要的圖書,主要的考察要點集中在圖書的內容質量、編校質量、設計質量上。選題策劃工作的職責是做出具有一定出版價值的圖書出版方案,主要的考察要點是圖書的出版價值,也就是圖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文策合一論者則有著相反的認識:選題策劃者對選題有著完整的認識,社會效益體現在哪里,經濟效益的盈虧平衡點在什么位置,讀者的定位,作者書稿的價值所在,等等。對這些問題,選題策劃者顯然比“后加入”的文字加工者更加清楚。在“熟悉”的情況下,由選題策劃者直接著手文字加工工作,顯然比“陌生”的單純文字加工者在整體把握上更有優勢。選題策劃工作與文字加工工作不僅沒有沖突,反而能夠互為助益:選題策劃指導文字加工,比如對書稿價值的認識,完成整個選題策劃工作的選題策劃者顯然比“單純”的文字加工者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在文字加工時就能夠更好地突出這些價值;文字加工落實選題策劃,比如最終作者寫出的書稿是否確實符合選題策劃方案的要求,沒有實際參與選題策劃工作的文字加工者顯然不太合適做出判斷。
文策崗位分離的優點是:專業分工,從業者有著明確的發展方向,可以集中精力于專業領域,在各自的領域做大做強。缺點是:可能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
文策崗位合一的優點是:人力資源利用最大化,能夠更好地控制出版社的成本,另外在新編輯的培養方面有利于新編輯快速成長為選題策劃編輯。缺點是:分工不明確,從業者精力分散,有可能導致兩方面工作都不能很好地完成。
文策職責分離的優點是:避免了職責過于集中,能夠有效防范圖書出版中的質量風險。缺點是:文字加工工作與選題策劃工作分離,存在溝通不暢導致選題策劃方案未能完整實施的風險。
文策職責合一的優點是:能夠保證選題策劃方案的完整實施。缺點是:職責集中,可能存在質量控制上的風險。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文策職責與崗位的分離和合一,在實際工作中都各自有著自身的實際意義及實踐價值,并不能在出版社層面做出簡單的孰好孰壞的判斷。出版社具體采用哪種形式,是該出版社基于自身需要而做出的選擇,但在做出選擇之前,有必要對幾種形式的優缺點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樣結合出版社自身的基本情況再做出的選擇才可能是有的放矢,這也正是本文價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