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致標 東莞電視臺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數據給人們的工作生活等都帶來了很多的影響和改變。我國越來越重視互聯網的發展,現代化信息技術全都是依托互聯網發展起來的,近年來國家頒布的一些政策也都要求實施大數據戰略,以實現資源共享,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新聞媒體在社會上發揮著重要的輿論向導的作用,新聞報道追求真實性、時效性,信息量大、社會影響力大。新聞媒體業可以利用大數據來促進其發展,促進新聞媒體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
當前的新聞報道或多或少都會有魚目混珠的狀況,有的為了能夠完成任務,新聞報道不經過數據的采集和研究,直接將模擬兩可的新聞播報出來;甚至有的為了博觀眾眼球故意夸大事實,導致新聞報道缺乏真實性。如果利用大數據進行新聞的制作和報道,至少可以確保新聞的真實性。依托于大數據的新聞報道不僅能夠看到新聞表面的現象,還能深究到內因,了解新聞背后的故事,解決深層次的問題。很多紀實性和調查性的新聞報道,利用好大數據,可以使新聞報道更加的真實,更加具有說服力,延展新聞的深度,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2]。
大數據新聞能夠向觀眾展示可視化信息,將大數據應用到對應的新聞情景當中進行分析展示,可以讓觀眾更加快速的掌握理解。比如新聞報道報道近年來我國GDP的發展情況,如果只是單純的主持人講解,很容易讓觀眾感到枯燥乏味,很難理解新聞報道的內容,提不起興趣,最后導致電視臺收視率下降。如果結合大數據可以將近幾年我國GDP的發展情況用圖表表示出來,再結合主持人的講解,圖文并茂,更容易讓觀眾了解,也可以增加新聞報道的趣味性,增加觀眾的興趣,提高電視臺的收視率,提高新聞的質量。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到來,尤其是由于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新聞采訪從以前的被動發聲逐步轉化為自主發聲,這種主動表達觀點的行為有利于新聞媒體及時收到觀眾的有效數據。與此同時,新聞媒體可以運用大數據對所有觀眾的有效數據進行匯總和分析,進而將科學、有效和簡潔的信息報道給觀眾們。這種大數據參與到新聞報道的方式甚至會進一步影響相關機構的決策行為方式,這也充分證明了數據反向輸送和大數據參與能夠影響決策。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通過云計算的科學分析,準確的進行新聞報道。依據大數據為基礎的新聞報道,數據具有真實性和預見性。比如天氣預報和自然災害信息的報道,通過天氣預報的新聞報道,我們可以進行有效的預防,做好應對措施,以免發生意外。比如近期南方發生的連續的強降雨,這就對南方的農業、交通、人們的正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人們通過基于大數據的新聞報道提前知道這些,就可以做出相對應的措施,減少損失,充分利用資源。還有一些自然災害的發生,比如強地震,如果依據大數據的分析,找出地震的規律,可以讓人們提前十幾秒知道地震信息,就這短短的十幾秒內,人們可以快速逃離到安全的地方,這就可以挽救幾百甚至幾千條人命,這對于整個社會來說意義也是非常重大。這說明了大數據可以完善新聞的預測功能[1],即在新聞報道時能夠根據事物發生的影響要素和特點來判斷和推測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走向。
通過對于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群眾的交互性,媒體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越來越頻繁,有效的增加了新聞的傳播力。現代互聯網中所體現出來的社交性,進一步促進了新聞的傳播。互聯網中的網友們可以實時的對新聞進行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如果引起很多網友共鳴的,會更加廣泛的進行傳播,這增加了新聞傳播的次數,新聞傳播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增加了新聞傳播的效果和影響力[3]。
在新聞媒體行業的日常報道中也經常性的會運用到大數據分析,以此來更深入的對新聞事實進行闡述,加大對新聞內容的挖掘深度,將更多的新聞內容呈現出來。新聞媒體為了能夠更好的擴大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可以采用平臺合作的方式,在增強對數據分析能力的同時,還能夠充分的借助大數據的預測功能,對正發生或是剛發生、讀者關注的重大新聞事件進行預測性新聞報道。或者在事件發生后,充分的運用大數據,并從不同的視角出發進行深入挖掘,進一步讀者對事件的認知,增強新聞報道的深度。
我國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同時遇到社會矛盾的阻礙雖然是正常的,但是我們依舊需要努力解決這些矛盾,同時還要向社會引導至正確的方向。隨著信息的膨脹和無界限的傳播,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趨于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要在社會上營造良好的氛圍,熱愛黨擁護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是作為新聞媒體來說更要負起責任,對于新聞報道,確保其真實性,并且要在社會上營造好良好的輿論氛圍,不對不真實不確定的事件進行盲目的引導,這很容易傷害到他人。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講的是社會輿論對社會發生的事件的影響,電視劇中有一位思覺失調癥的年輕人,就是我們俗稱的精神分裂癥,他在酒后沖進電影院,開槍殺害了十幾個無辜的生命,破壞了十幾個家庭,之后不僅僅是這個殺人犯受到社會的譴責和謾罵,他的家人受到社會各方面的攻擊,父母親代替他去給被害者道歉,為了維持生計被迫在偏遠的小鄉村打扮的不讓人認識賣粽子,還在讀大學的妹妹被迫輟學,隱瞞身世更名改姓,在沒有人認識的地方重新生活。他的家人是因為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壓力,社會人對其的譴責,所以才這樣茍且生活。作為社會輿論者,我們一面在譴責殺人犯的種種行為,但是我們又要好好的反思,我們在批判他人的時候我們是否也在“殺人”,我們與惡的距離不過是毫米之差。這些惡性事件的發生,影響著整個社會,更影響著中國夢的實現,這是不道德的。輿論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隨意的詆毀一個人。所以新聞媒體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營造好良好的輿論氛圍,專業媒體人對事件保持客觀理性的評價,正確的引導社會輿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網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傳統的媒體并沒有太多的在意觀眾的情感想法,缺乏對觀眾的了解,與觀眾之間缺乏互動性。通過大數據,可以充分了解觀眾的需求,提高其針對性,在互聯網上生成個性化的內容,提高觀眾的興趣。比如觀眾在某一視頻網站上觀看了某些視頻,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在觀眾進行上網時,可以推薦相關性的文章、視頻等內容,生成個性化服務,提升觀眾的興趣,增加體驗。新聞媒體通過增加觀眾的互動性,制定個性化內容,吸引觀眾的眼球,提高關注度,從中可以獲得品牌效益,提高市場中的優勢[4]。
互聯網上新聞的點擊率總是排在各種板塊點擊率之首。媒體的門戶網站,移動客戶端擁有眾多人的高關注度,有著高效快速收集大數據信息的天然優勢,將這些大數據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為企業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撐。企業不僅可以利用這些大數據分析客戶消費習慣,總結客戶選擇偏好,還可以預測性的把握市場的走向。這一附帶業務必然能為媒體帶來巨大利潤,當然,要想真正進入并.做好這塊業務,必須建立起自己的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能信息服務平臺,提高自身的技術應用能力。
1.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到來,傳統的報刊、電視和廣播越來越少人使用,大部分的用戶都使用手機、iPad等便攜的移動設備來快速的獲取信息,不像傳統的要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來獲取信息,不方便。而且現代人的步伐節奏越來越快,信息的更新換代也越來越快,如果沒有及時獲取新鮮的資訊,可能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現代人大部分都忙于工作,吃飯睡覺的時間本身就很寶貴,如果要在工作時間之外獲取新鮮的信息,就要很好的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所以人們更容易選擇使用手機這種便攜的移動設備,而放棄使用傳統的報刊、電視和廣播來獲取新鮮信息。
2.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信息的交互性。利用現代的新聞媒體,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與網友進行互動、就某一新聞提出自己的看法,實時地評論參與,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動性。而傳統的新聞媒體大部分都是單方面的輸出新聞信息,用戶大部分時候扮演的是傾聽者,很難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達出來,這時候新聞媒體就很難及時的了解到觀眾的意愿和想法,反而會使新聞媒體陷入主觀臆斷之中,最后反而失去了觀眾。
3.傳統的新聞媒體存在固定成本,報道新聞有限,管理存在漏洞。比如傳統的報刊,版面和排版都存在限制,不能將所有的新聞都印制上去,而且每天要印刷成千上萬的報紙,消耗大量的油墨和紙張,不環保。而且報紙的內容受到黨政機關的限制,報紙自主報道的自由有限。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報紙的報道內容過于低俗化,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和建立。
新聞媒體行業缺乏具體的制度和標準,這就使得很難保障新聞的質量,也沒有嚴格的責任問責制度,如果新聞報道中出現失誤,那么相關責任人該如何處罰,應該依照哪些制度進行問責,這都是需要解決的。我國的新聞報道還是存在很多缺陷和局限性,而且新聞報道的質量堪憂,容易陷入發展困境,會花費很多的成本,最后會損失成本,缺乏觀眾,遭到市場的淘汰。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數據給人們的工作生活等都帶來了很多的影響和改變。新聞媒體行業還存在很多的弊端,基于互聯網的發展,要充分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提高新聞的質量,使報道更加真實有效,促進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