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光宇 許昌廣播電視臺
我們往往認為,在所有的傳統媒體中,廣播是受新媒體影響比較小的那個,它憑借收聽方便,接受信息快捷等特點,仍然存在一定優勢。但隨著移動收聽平臺的出現,人們收聽廣播的習慣也在發生著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用通過手機AAP等新媒體來收聽廣播節目,在家里或者抱著收音機收聽廣播節目的群體越來越小。在各地,這種情況已經表現的很明顯,這也改變了廣播新聞的競爭形勢。
在各種新技術的助力下,新聞制作和傳播的速度快了許多,速度成了媒體一個重要的競爭力。“快”是廣播的一大特點,在新媒體條件下,廣播只有做到“快字為先”,把“新發生”變成“正發生”,才能提升競爭力。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鳳凰衛視迅速反應,一系列報道讓其名聲大噪。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快速把震區的情況及時傳遍神州大地,廣播作用得到顯現。廣播新聞要做到“快”,就要提升應對這類事件的能力和反應速度,制定合理有效的應對機制。許昌人民廣播電臺新聞中心從去年開始就把建立健全“應急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提升對應急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和能力。一是建立應急突發事件的全員負責制度。一旦發生應急突發事件,新聞中心的所有人員都將成為采訪報道的參與者,并按照所在的地域以及了解的事件信息,及時參與到突發事件的報道中來。二是建立應急突發事件的策劃機制。按照應急突發事件的影響大小,分別由臺領導或新聞中心主任負責,組建應急策劃小組,快速制定報道計劃。三是完善應急突發事件的采訪報道保障制度。當應急突發事件出現時,臺辦公室要積極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采訪車輛、采訪設備等都要快速準備完畢。
在眾多題材的新聞報道中,民生題材的新聞一直是深受人們喜歡的,有時我們在做民生新聞時往往將其表現的過于瑣碎,總給人平淡無奇的感覺。在新媒體條件下,我們不僅要把民生新聞做的接地氣、有人氣,還要有新意、有深度,以此來提升民生新聞的競爭力。這就要求在做民生新聞的報道時,要不斷的探索新的報道角度。河南許昌作為一個北方小城,每到冬季,供暖問題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暖氣不熱、供暖推遲、供暖期停暖等問題每年都會出現。有關媒體在報道時,往往會把供暖公司、小區物業推向和風口浪尖,只要暖氣出現問題,他們就成了受批評的對象。事實上,暖氣問題紛繁復雜,去年冬季許昌人民廣播電臺在報道供暖問題時,不僅指出了供暖公司和小區物業工作的不足,還對暖氣管損費收取、老舊小區供暖改造、分戶計量、居民擅自使用供暖熱水等問題進行報道,并提出“全民共建溫暖城”的理念,得到了很多聽眾的認可,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多角度看待社會不良事件,不單純的進行批評。去年河南許昌發生一件離婚夫妻將10歲孩子丟在民政局門口無人管的事情。記者見到這個孩子時他已經被民警安頓了下來,但他很希望爸爸或媽媽能接他回家,還覺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情才被丟下。我們在報道這個事件時,并沒有把孩子刻畫的多么無助和可憐,孩子的父母是多么無情,進而煽動群眾的情緒。而是尋求新的角度,在“警民合力幫助孩子回家”、“呼吁孩子家人帶孩子回身邊”上下功夫,實現了新聞報道的社會價值。
在平時的報道中,我們可以明顯的體會到監督報道對增強廣播公信力、影響力以及競爭力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近幾年,隨著輿論環境的變化,各地傳統媒體基本上都放棄了監督報道,許昌人民廣播電臺則堅持開辦《陽光熱線》欄目,作為監督報道的陣地。在做監督報道時,我們一直堅持“不搗亂”原則,堅持“找問題、促工作”的報道宗旨,讓“負面新聞”產生“正能量”,使我們的監督報道在反映社情民意的同時,更好的宣傳黨和政府的政策主張。現在《陽光熱線》已經成為許昌各級領導熟知的新聞欄目,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也促進了政府工作的高效開展。例如,去年我們對全市窗口單位工作作風問題進行了報道,在《陽光熱線》欄目中開設《你反映我監督》專欄,播發稿件幾十篇,全面聚焦群眾在辦事中遇到的問題,把一些單位辦事散漫、辦事效率低下、工作紀律渙散、辦事員態度惡劣等工作作風問題曝光出來。許昌市政府在了解到這些情況后,在全市窗戶單位開展“領導陪跑”活動,各單位主要領導陪群眾一起辦事,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通過監督報道,《陽光熱線》自開播以來已經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300多件,同時也推動了各級政府部門工作作風的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