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紅文 玉林市玉州區南江街道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所
在國家大力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學校教育的不斷改革,社區教育的不斷加強,終身教育的不斷推進。在進入5G時代的當下,如何掌握讀者閱讀特征,做好閱讀輔導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問題。
閱讀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基本活動,也是個人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活動。
閱讀給人帶來了樂趣,讓人對于未來和生命的探索。對閱讀和閱讀性質的探索,需要我們去探索學習的活動規律。[1]
在當代語文閱讀中,語文閱讀目的與閱讀目標一直都是語文閱讀研究者關心的話題,201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課程目標將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當代的國民素養的培養核心是閱讀能力。
閱讀貴在堅持,日積月累知識。常言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閱讀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過程中,不斷積累。現代復雜浮躁的社會,常有讀書無用論一說。但閱讀深度不斷加深的過程中,讀者的素養也會不斷升華。此過程中,如何掌握讀者的閱讀特征,做好閱讀輔導作用。[2]
互聯網大時代下,當前讀者有碎片化閱讀、娛樂化閱讀和個性化閱讀的三大特點。互聯網背景下,讀者閱讀的碎片化趨勢,不同于傳統的系統閱讀,傳統的紙質閱讀可能需要大塊的整體時間來閱讀,碎片化閱讀有隨時性、簡便性的特點,但與此同時也呈現知識碎片,不系統的特點。互聯網一方面是時間的碎片化,一方面是空間的碎片化。互聯網時代只需要一部手機、一部PAD、一臺電腦或者一臺電子閱讀器,就可以開始閱讀。比起只是閱讀紙質,電子產品的閱讀明顯呈娛樂化趨勢,并且互聯網閱讀也有很強的社交功能,能更好的溝通分享所閱讀的內容。紙質傳媒時代,個人閱讀范圍受限,而電子閱讀的來臨,閱讀更加個性化,大數據也常常通過篩選來確定興趣讀物。
除以上提到三點閱讀特征,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應該知道,閱讀需要簡約、沉靜。真正核心的是,閱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于社會的急速發展,對于科學、工商業的高度重視,當代語文教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天平常常過度偏轉,往往忽視閱讀本身的人文學,而多為工具性,進而展現為功利性。提升閱讀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從根本上改變,回歸教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更重要的還是閱讀中的體現人文關懷。[3]
閱讀輔導(Readers'Advisory)是指教師、社區工作人員、圖書管理員等為讀者的閱讀愛好,針對讀者的閱讀需求,為讀者推薦合適的圖書。閱讀輔導也可以大致分為語文教師、社會青少年中心工作人員和圖書管理員等,也可以分為多種方式和途徑。
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應該運用良好的閱讀手段并且追求閱讀的藝術性,并做好閱讀輔導工作。閱讀手段與閱讀制度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部分,這兩類部分所出現的問題頻率較高。[4]
作為新時代的社區青少年中心工作人員,在對于青少年進行社會輔導時,也應該正確引導,使青少年在學校之外也能在日常有良好的閱讀體驗。
作為新時代的圖書管理工作者,為讀者服務。社會圖書館是大眾進行學習的好場所,也是讀者閱讀的主要紙質書籍來源。而在圖書館中,做好讀書輔導也是非常重要的。對圖書管理員的培養,對讀者閱讀素質的提高。通過講座和交流的形式,多方面進行閱讀輔導。
整合社會閱讀資源,多開展閱讀活動,全面提倡線上和線下閱讀相結合。社會的閱讀網絡的全面建成,資源的有限成為讀者全面閱讀的障礙之意,如何整合社會資源,整合社會圖書館,開展圖書館資源對社會的影響力。學校與社會通識開展閱讀活動,多開展閱讀活動,養成“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風氣和良好的閱讀素養,全面的閱讀習慣。在互聯網時代,全面倡導線上與線下閱讀相結合,確定閱讀的全面性與有效性。推進網絡信息技術對讀者的影響,多開展讀者之間的分享聯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人類文明的日新月異。文字從最初展現人類文明成果發展至現在,閱讀從傳統的紙質化到如今的多元化。從傳統的閱讀式到如今的移動式,勾勒出閱讀的發展史。
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閱讀工具、閱讀方法、閱讀技巧的不斷豐富,如何閱讀,如何跟上時代閱讀腳步,也成為重要時代命題。掌握好讀者的閱讀特征,通過閱讀特征全方面幫助讀者,以學校、社會多方面的閱讀輔導工作,打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與閱讀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