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雁 王琦 黑龍江大學
我國的冰燈冰雕歷史悠久,早在三百年前的北方漁獵生活環境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附近的村民在冬季用水桶作為模具,桶內盛滿水,冷凍一個冰罩,將其中制出一個空間放置蠟燭或油燈,成為“防風”的冰燈,由此產生了史上最早的“冰燈”。冰燈冰雕的制作是以冰為材料,運用砌筑、堆壘、雕鏤、澆凍和鑲嵌等多種技法,制作出冰建筑、冰雕塑等各類觀賞性作品,同時配置內外燈飾,達到形與光的和諧統一,形成晶瑩剔透、融合自然的藝術景觀,形成了哈爾濱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
1963年在哈爾濱兆麟公園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以冰燈藝術為主題的游園會,冰燈冰雕才正式走進城市的大眾視野,這也是有自冰燈有記載以來第一次開展的大規模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每年接待的觀光者人數逐年上升,成為哈爾濱市民冬季里一項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在黑龍江省乃至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也在逐年擴大。
文化的價值大多為滿足主觀與情感的需求。而藝術作為文化的子系統,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本人的情感主觀性因素。藝術創作是一項以象征性符號形式來表達的精神文化實踐活動。美國文化人類學家C.吉爾茲為“文化”下的定義即人類為了傳達關于生活的知識和態度,使之得到傳承和發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號形式來表現的繼承性的觀點體系。哈爾濱冰燈冰雕作為一項藝術創作,同樣也擁有其特殊的、多元的精神性文化價值,它基于寒帶地域的黑龍江民族,在長期的地域環境下生產、生活中創造形成的文化積累和文化資源,是智慧和創造的結晶,是世代沿襲所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具有原生態的文化基因。冰燈冰雕作為哈爾濱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載了以冰燈冰雕為載體的宗教、民俗節慶、旅游文化、冰雕比賽等各類文化活動,體現著黑龍江民族的歷史、藝術、教育、人類學、社會學等多元文化特色和文化價值。
2009年,哈爾濱冰燈冰雕制作技藝被黑龍江省政府批準成為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哈爾濱冰燈冰雕“非遺”的傳承和傳播過程中,是與哈爾濱的歷史、文化、環境以及時代精神相融合,反映了一定歷史環境條件下繼承和發展的文化特色。多年來,隨著傳承人和冰雪藝術家們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哈爾濱冰燈冰雕制作技藝的逐漸成熟,制作工具也不斷改進,造型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在藝術創作的題材內容方面,展現出了古今中外人文、科學、傳統、民族、文化、藝術以及國家改革開放發展成果等多元文化內涵,不僅反映社會和時代風貌,同時也滿足了受眾的文化生活需求。因此,哈爾濱冰燈冰雕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在歷經文化融合和協同發展的現在,如何保持和傳承一個城市文化的歷史性和本真性文化并對其進行傳播,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文化傳播不僅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軟實力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哈爾濱的文化底蘊深厚。哈爾濱冰燈冰雕藝術傳播是哈爾濱的一個文化象征符號傳播,是民族精神的傳播,是冰燈冰雕藝術家對冰雪誠摯的情懷傳達從而與觀賞者產生情感共鳴,更是增加哈爾濱文化
軟實力和文化傳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20世紀初,中東鐵路的建設,建立起哈爾濱的國際都市地位。成為一座開放包容的大城市,擁有歐陸風情和外來多元文化的豐富資源,通過冰燈藝術符號為傳播載體,展示和傳播哈爾濱的文明歷史發展進,可以使受眾更加了解和認同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多元價值。
1.傳播形式單一、渠道少
第一,大眾媒體傳遞的信息較少。《基于文化創意視角的哈爾濱旅游深度開發研究》論文中,所總結的針對哈爾濱游客的調查中顯示,游客獲得信息的渠道廣播電視占21.19%,報刊雜志占20.45%,親友推薦47.96%,網絡71.38%,旅行社18.96%,其他19.7%。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新媒體傳和人際傳播占了很多大比例,而相對具有權威性的大眾媒體并沒有對人們產生很大的影響。從媒介的特性來看,大眾媒體能夠承載更多的信息,更加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而對于近年來哈爾濱冰燈冰雕藝術作為城市旅游的重要項目,很顯然,大眾媒介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和利用。
第二,新媒體利用不充分。新媒體的運用只限于微博和微信的線上推廣,推廣方式單一,忽略了微視頻、客戶端、數字虛擬技術等多種新媒體資源。而且缺乏利用媒介熱點事件和政府官方宣傳的意識。新媒體有及時性和跨地域性,只有適應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充分合理地利用新媒體才能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
第三,缺乏多樣的線下傳播活動。人際傳播具有較高的說服性,能夠對受眾產生說服效果,但是在哈爾濱線下的傳播活動只有每年的冬季冰燈冰雕的展覽和比賽,與冰燈冰雕藝術相關的知識講座、主題活動、周邊產品的宣傳極其缺乏,這使得群眾對冰燈冰雕藝術的認識和參與度也很低。
2.缺乏傳播的廣泛性和有效性
從地域范圍來看,哈爾濱冰燈冰雕藝術的知名度呈現出由北向南逐漸降低的趨勢,在長江以南地區,人們對冰燈冰雕藝術的文化內涵了解有限,沒有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想要解決傳播的地域范圍有限這一問題就要掌握一定的傳播技巧,傳播時遵循文化傳播的適應原理,在推廣哈爾濱冰燈冰雕藝術的文化價值時要更好地突破本土文化的限制,適應全國范圍的文化圈。
從受眾人群來看,冰燈冰雕藝術文化內涵的傳播范圍僅限于和雕塑、環境工程、旅游等相關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普通民眾對于其制作技巧和文化內涵了解甚少。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受眾在接受信息時具有選擇性,他們只接受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過于專業性的冰燈冰雕知識很難引起受眾的關注。另一方面,傳播者在發布信息時忽略了受眾的接受能力并且傳播的內容也側重宣傳冰燈冰雕的旅游價值,忽略了其背后更為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同時在傳播過程中缺乏針對性,精準投放仍然很難實現。
3.本地文化的挖掘缺乏深度
黑龍江由于地處中國最北端,與國外接壤且有諸多少數民族聚居,所以形成了少數民族文化、黑土文化、漁獵文化、馴鹿文化等多種多樣的文化。哈爾濱作為黑龍江省的省會,不僅聚集了整個黑龍江的特色,在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融匯歐陸文化的國際性開放城市。冰燈冰雕藝術可以利用這種得天獨厚優勢,結合這些文化元素更好地向受眾展示本地的歷史和文化特色。但從近年來冰雪大世界、兆麟公園和中央的大街上的冰燈冰雕來看,展現這些特色文化的作品并不多見。冰燈冰雕制作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傳承和發展不僅要有技術人才更要有獨特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作為支撐,然而現在對于文化的挖掘并不理想,這很容易使冰燈冰雕藝術在市場經濟主導下成為商品,創造商業價值,而不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和傳承精神價值和文化價值。
1.拓寬線上傳播渠道、增加線下傳播活動
大眾媒體要發揮優勢,利用其權威性加大對冰燈冰雕制作技藝的介紹,使受眾對冰燈冰雕的認識不再僅限于表面,而是能夠在欣賞冰燈冰雕藝術的同時了解背后的知識文化。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大眾媒體和新媒體的共同作用才能達到理想效果,除了微博和微信推廣外,還要積極利用各種微視頻軟件制作符合大眾審美的推廣視頻,利用數字虛擬技術等一系列新興技術創造更為高校迅捷的傳播內容并且對冰燈技藝進行有效保護。在進行人際傳播時,在旅游景區、博物館等固定地點進行增加冰燈展示,可以讓更多的人身臨其境感受冰燈冰雕藝術魅力。還可以舉辦各類冰燈冰雕藝術大賽,包括中小學生、高校師生、冰燈冰雕藝術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甚至可以在社區和企業職工范圍內舉辦冰雕賽事活動。讓廣大群眾參與體驗。并且還可以在全國各地進行冰雕藝術巡展,擴大知名度,打破地域限制。
2.分析受眾心理、增加推廣技巧
社會多樣化導致受眾分成不同的群體,受眾在觀念、價值、生活態度上存在很大差異,這就要對受眾進行細分,不同的受眾群體使用不同傳播媒介和傳播手段。大眾媒體面對的是全年齡段的受眾,雖然受眾數量多,但受眾接收到的干擾信息也多,有效信息傳達到目標受眾較少。冰燈冰雕藝術在利用大眾媒體推廣時,要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上,盡量簡短新穎,選擇目標受眾收看較為集中的時間段進行投放。新媒體面對的多為年輕受眾,這類受眾一般有自己活躍的文化圈和小群體,他們對自己的“圈子”有較高的忠誠度,在利用新媒體進行信息投放時要做到精準投放,面對不同群體要有不同的風格,要掌握較多的網絡用語和“二次元”風格,來吸引受眾注意。
3.培養傳承人才,搭建研究平臺
目前,我國高校還沒有設立冰雪藝術專業,所以冰雪藝術人才培養嚴重缺失。在哈爾濱市的許多高校中,冰燈冰雕相關課程設置也是存在缺位狀態。建議從小學生開始培養對孩子們對冰燈冰雕的興趣。高校可以在設有建筑設計、雕塑、環境設計專業開設冰燈冰雕課程,增加對冰燈冰雕的系統講解,將冰燈冰雕的特點、歷史、制作手法以及與其相關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作為課程講授內容的一部分,讓學生擁有專業的技能和創造力,為社會培養提供可持續冰燈冰雕藝術人才。同時,政府應為冰燈冰雕藝術創作專業人才和冰雪藝術理論研究人才搭建相關研究平臺,一是支持鼓勵這部分人才開展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二是建立冰燈冰雕博物館,收集與冰燈冰雕相關的書籍、圖片等文物,對其進行合理保護并向大眾開放。
哈爾濱冰燈冰雕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價值,我們不僅要研究和保護哈爾濱冰燈冰雕制作技藝,更要重視傳承、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讓“非遺”文化在大眾媒體廣泛傳播,使更多的受眾了解認識哈爾濱歷史、文化特色與價值以及哈爾濱冰燈冰雕具有不可替代的藝術魅力與審美價值,使其得到更好的承傳和發展。如何同時發揮它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是需要政府、媒體、高校等各界共同做出努力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