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肅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近十年情感調解訪談類節目由于內容題材等原因,曾備受爭議。而近期中宣部新聞閱評高度評價了情感訪談節目《謝謝你來了》,肯定了該節目的創新價值。該節目圍繞“感恩”“道歉”“愛”“夢想”等主題,展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讓曾受爭議的情感訪談以及調解類節目得到了轉型升級。本文將從情感調解訪談類節目歷史演進,類型特點、《謝謝你來了》的創新特點等角度展開分析,得出此類節目創新可借鑒的創作方向。
情感類電視訪談節目從2007年熱播至今發展十余年,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節目形態。節目內容涵蓋人際關系、心理疏導、關系調解、情感表達等。1997年7月湖南經視播出的《真情對對碰》(后來改版為《真情》)被媒體視為國內第一檔電視情感訪談類節目。2007年,隨著江蘇衛視《人間》躍居同時段省級衛視收視第一,全國市場情感談話類節目的收視成長明顯,晚間9 點半“后黃金時段”,情感類節目往往成為該時段收視冠軍,擊敗了許多電視劇以及晚間新聞,因此也帶來了情感節目的井噴。2007年到2008年,全國同類節目多達上百個,然而隨著競爭加劇,為了吸引受眾,滿足一些受眾的獵奇心理,一些欄目熱衷于談論婚外情、畸形戀等離奇故事,節目出現低俗化傾向。2008年年底,廣電總局向全國各地方電視臺下發了一則“整改令”。在此背景下,一些情感類談話節目出現衰退大范圍退出,情感訪談節目進入困惑期。
2011年之后隨著江西衛視《金牌調解》、北京衛視的《第三調解室》開播,情感訪談節目向實用和服務功能轉型,成為解決百姓人際溝通矛盾的情感調解類節目。2016年重慶衛視《謝謝你來了》開播,圍繞“感恩”“道歉”“愛”“夢想”等傳播正能量的主題,情感訪談類節目開始了新的創新方向。
情感調解節目曾獲得較高的收視率除去選題內容外,特色化的表現形式值得研究。其節目特點首先體現在深度挖掘了電視表現元素,模式化呈現了節目內容。具體為演播室訪談開啟事件原因--情景再現回顧事件--紀錄跟蹤事態發展--演播室展開調解--大結局。節目綜合運用了演播室訪談、紀錄片拍攝、新聞事件跟蹤,戲劇故事化呈現等多種電視表現手段,把電視的表現力開掘到深處,并發揮到極致。第二,追求完整的情節化結構表現。目前情感調解訪談節目在結構上具有較強的電視化表現的特征。追求故事的完整性和戲劇化的表現力,采用“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種的經典戲劇結構來構建節目。開端:引發故事源頭。由情景再現或當事人的現場采訪來講述故事源頭;發展:由當事人在媒介介入下推動事件的發展;高潮:矛盾的雙方在演播室面對面演繹事件推動情節到高潮;結局:在主持人作為中間人調解下,尋求最圓滿結局。第三,強化戲劇化細節表現,強調故事的戲劇性。尤其是早期的節目把具有沖突性的細節和離奇的情節進行了強化表現。第四,突出矛盾充分煽情。作為戲劇沖突的重要體現,為了使節目“好看”,表現矛盾和調解矛盾成為節目的核心;而煽情又為節目增加了情感化表達的手段,在帶動當事人的情感世界變化同時也讓觀眾的情感引起共鳴。第五,引入權威專家,規避節目信息傳遞負影響。該類節目由于戲劇性,矛盾沖突性強,信息處理不好價值傳遞易產生偏差,引入公知專家的權威評述有利于節目確立正確的傳播導向,規避輿論風險。
雖然不少觀眾愿意收看情感調解類節目,此類節目收視表現也不錯,但問題也很多。具體表現在:第一,節目選題多集中在違背道德底線的邊緣話題,內容獵奇,違背社會正常價值和習俗。同時,由于同質節目眾多,選題資源枯竭,很多故事和當事人作假頻頻被爆出,編導編造痕跡加重,紀實性的節目成了電視劇,觀眾感情被欺騙。其二,在內容上放大人性丑陋,甚至有意呈現人物扭曲變態的性格特征。第三,節目形態上刻意強化矛盾沖突,突出失控現場,放大扭曲的表現。第四,主持人、調解嘉賓居高臨下,成了道德的裁判者。
情感調解類節目歷經多次演變,如今節目的形態從悲情、苦情、沖突、獵奇的表達訴求轉向了幸福、愉悅、感恩,感謝積極向上的情感表達。具體變化體現在:第一,選題內容由關注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轉化為關注人的內在情感。著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三俗”內容,盡力避免違背道德底線的邊緣話題,獵奇內容等非正常的社會倫理話題出現在節目中。第二,形態由注重表現正在發生的事件和矛盾沖突的過程,變化為更多的是體現情感的傾訴和各自價值觀的表達。加強了訪談性和心理疏導功能,不刻意體現矛盾的戲劇化過程。如天津衛視《愛情保衛戰》主要在演播室進行男女雙方的情感和內心想法的各自表達,而不是雙方矛盾過程的記錄和展現。第三,節目模式上增加了專業化的內容,讓節目更具有功能性和服務性。節目通過如律師、人民調解員、心理咨詢師等第三方的專業人士介入讓節目更具專業化特征。如北京衛視《第三調解室》就是一檔利用具有法律效力排解矛盾、化解糾紛的電視節目。節目現場人民調解員、律師、心理專家為當事人解答法律問題、梳理思緒,促使各方達成調解。節目當場簽訂人民調解協議書并加蓋人民調解公章,協議具有法律效力。過專業的化的服務,讓節目具有了服務性屬性。第四,主題表達由表現人性轉為表現人情,更關注百姓的情感訴求。節目不再以矛盾沖突的戲劇性為主要的收視點,而是圍繞“感恩”“道歉”“愛”“夢想”等主題,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協調和溫情。
《謝謝你來了》是重慶衛視每周一至周四晚上9 點20 分播出的情感類訪談節目。自2016年1月開播以來,已播出500 多期。該節目曾受到中宣部好評,其創新體現在突破了情感調解類節目矛盾調解的主題,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的表達,圍繞“感恩”“道歉”“愛”“夢想”等主題來展開,講述人和人之間情感故事。該節目充滿了正能量,展現出人性的光輝。其創新特點體現在:
《謝謝你來了》在情感訪談類節目中,獨樹一幟的把溫情表達儀式化,賦予溫情以審美的價值。節目通過儀式化的設計,使感恩、感謝等表達變得神圣而莊嚴,提升了感恩感謝主題思想的嚴肅性和內容表達的形式美。《謝謝你來了》在敘事方式和模式上與多數情感調解類節目接近,展示矛盾、解決沖突。但不同之處在于在呈現當事人人生故事的起承轉合,心路歷程波瀾變化,矛盾沖突一波三折中,讓人性的溫暖一點點被顯現,最后帶來觸動心靈的感動。儀式化感恩感謝環節更是將感動的情緒推到高潮,這是這個節目的核心創新點。結構為:節目開場小片介紹當事人-感謝方講述自己的故事-被感謝方上場-雙方互相幫助和恩親故事-儀式化的“感謝”環節。
中宣部新聞閱評評價《謝謝你來了》,“圍繞‘愛心’‘友善’‘感恩’‘夢想’等價值,通過對話和故事方式,說出心中的愛和感謝,讓親人更友愛、家庭更和睦、人際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環境更美好”。節目在選題、立意和表達上的改進創新,使情感調解類電視節目有了新的價值傳播方向。節目傳播人與人的情感故事,不是一味地揭“傷疤”、噴“口水”,而是積極地校正人際關系出現的團結,真正解人之困,幫人之難,沒有渲染悲情、制造悲憤,上演悲劇,而是給人以光明和希望,同時帶來情感和價值的共鳴。節目符合了“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的節目特點,并在情感調解節目創新困惑中找到一個新的亮點。
《謝謝你來了》節目把情感故事分享作為節目的主要內在的要素,貫穿在節目前后。一方面傾訴人和被傾訴人之間的情感分享,在分享中使情感雙方相互了解,增進溝通與理解;另一方面,嘉賓和觀眾的見證和分享,讓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得以廣泛傳遞。同時,節目在分享情感過程中,也非常注重故事的表達,通過不同的人生故事,宣揚善良、真誠、感恩、真情和情義等人類美好的情感。
《謝謝你來了》由情感類節目知名的主持人涂磊主持。涂磊思維敏捷,主持風格以犀利見長,冷面著稱。擅長情感分析,能一針見血指出問題所在。語言毒辣,在節目中敢說真話敢瞪眼。被稱為“永遠不會笑的大叔”。“黑臉”已是涂磊的招牌形象,他的嚴肅認真表里如一,不僅寫在臉上,更表現在節目的點評里。在《謝謝你來了》節目里,整體都在溫情感恩的氛圍中,涂磊的表現相對在其它的情感調解節目中減少了些犀利冷面,但增加了機智調侃的內容。
《謝謝了你來了》的創新得到觀眾認可和宣傳管理部門的肯定,除了存在一定的社會價值需要的原因之外,其創新特點也給情感訪談類節目創作帶來一些啟示:
《謝謝你來了》的創新是在情感訪談類節目模式較為成熟的情況下,保持模式基本不變,根據社會價值輿論環境需要而進行的一次主題創新。這給我們一個創新啟示,如何對觀眾普遍歡迎的成熟模式節目進行再創新?主題化設計是一個創新增長點。《謝謝你來了》對情感訪談類節目模式本身并沒做太多的改變,但是主題變化以后,就換發了生命力。主題選中感恩,感謝切中了社會的需求,所以該節目在沒有過分表現矛盾沖突的情況下,進行了主題方向的調整,進而取得了成功。
《謝謝你來了》在情感調解類節目里受到宣傳管理部門的關注,取得較高的社會效益和收視效果,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節目訴求發生變化。將以調解矛盾,心理疏導等以解決矛盾為主的訴求轉化為以溝通心靈、感恩感謝為創作目的的訴求點。節目把人們內心世界的真誠進行了呈現和表達,將獵奇和戲劇沖突轉換為以情動人、溫暖人心,進而增進人和人之間的理解,建構和諧的人際關系。
情感訪談調解節目中,情感是節目的核心關注點,《謝謝你來了》里人類的美好的情感得到了放大化得呈現。無論親情、友情、愛情、人情等,只要是最能引起人類情感共鳴的地方,《謝謝你來了》都進行了溫情展現,以此感染人、打動人。國家廣電總局評價:“節目以普通百姓為主角,觀照老百姓的情感世界,挖掘平凡生活中的閃光點,在順境中指明方向,在逆境中點亮希望,向社會傳遞愛和感恩的力量,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