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 遵義師范學院
受新媒體背景影響,新聞信息傳遞顯得更加方便快捷,但同時也要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在新聞報道之中,新聞語言屬于主要內容所在,應該以真實、準確為主,不能帶有夸張色彩和主觀傾向。而且在新媒體背景下,人們對新聞報道的關注度有所提升,時期成為了社會發展導向的重要傳播點。
在網絡新聞傳播過程中,其內容能夠展示出明顯的動態性和傳播速度快等特點,信息存儲量也較大。為了能夠讓受眾在短時間內獲取到有價值的信息,網絡新聞核心編輯顯得尤為重要,除了具備簡單明了的特征之外,還要保證受眾通過標題就能了解大概的新聞內容。除此之外,網絡新聞篇幅較短,人們很少會花費太長時間在一條新聞閱讀上。相關數據統計,同樣的一篇新聞報道,網絡媒體和平面媒體的文字篇幅呈現出很大不同,而且各個網站報道的內容字數往往比平面媒體少一半左右。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逐步發展,為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帶來了極大影響,而新媒體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同樣也是相關部門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網絡媒體在發展中以追求經濟效益為主,通過內容優勢來獲取更多點擊量,想要實現語言層次的創新,詞匯應用顯得極為重要。相比之下,網絡新聞語言對新興詞匯極為敏感。例如,在為喜歡的人加油助威時,人們喜歡用“打call”進行表達;“愛豆”則是“idol”諧音,意思為偶像。網絡新聞對該類詞語進行應用,可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以年輕人為主,這樣一來,網絡新聞的關注度也會大幅提升。另外,為了將內容簡介性展示出來,網絡新聞語言之中還應用了很多詞語超常組合、詞匯省略等措施,但并不影響人們對網絡新聞內容的理解[1]。
倘若網絡新聞語言之中出現很多的媚俗詞語,將會導致整個網絡新聞質量下降。由于網民群體文化素質不同,為了更好的迎合大眾,很多網絡新聞在語言上表現出明顯的媚俗化傾向。還有很多媒體人沒有保持良好的職業操守,利用一些浮夸、娛樂性較強的詞語進行新聞報道,主要目的就是追求感官刺激,從而吸引受眾眼球,增加新聞的點擊量。例如,很多網絡新聞中會出現“少女感爆棚”、“嫩模”等詞匯,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網絡新聞人語言素養存在很大問題。
由于新媒體產業結構也在進行不斷的升級和改革,很多新的服務和經營理念衍生出來。網絡新聞媒體經營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必然會對網絡新聞質量產生影響。一旦在網絡新聞傳播過程中出現問題,很容易失去大量受眾的關注度和認可度。為此,新媒體背景下萬羅新聞語言變化應該保持較強的合理性。
在網絡新聞描述和表達過程中,編輯人員應該注重應用規范性語言和文字,創新表達方式的應用,也應該允許范圍內開展,避免對新聞傳播效果產生影響。為了將文字規范性特點展示出來,相關工作人員應提前做好功課,確保詞匯和語法的應用保持在嚴格狀態下,思路清晰,語義明確,杜絕遣詞造句情況出現。
站在語言顯性成分角度來說,主要涉及到的內容有文字、詞匯和語言,這些內容更容易引發受眾的關注興趣,而且很容易展示出規范性特點。而隱性規范問題主要集中在語言符號背后,如網絡新聞報道中應用失實詞語、由于過度加工導致新聞內容真實性受到影響,甚至還會出現誹謗、詆毀等情況,為社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為此,在顯性和隱性規范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其提高重視程度。
相比于純粹的網絡語言,網絡新聞語言在面對新興流行語時,其吸收和應用應該保持輕度滯后原則。新聞語言屬于一種正式語體,與書面語體更加類似,這一點與網絡語言存在明顯差異性。因此,在網絡新聞語言構建上,應該及標準語言應用為主,不能展示出特別前衛的特色,更不能為了所謂的流行而忽略新聞本質。網絡新聞主要來源于網絡環境,這也賦予了網絡新聞更多的自由和虛擬性等特點,而且在語言應用上,也會比紙媒更加寬松,但該種特點的表達應該以輕度滯后于網絡語言為基準。除此之外,相關工作人員還要強化行業自律性,堅守職業道德底線,實現工作人員網絡素養的進一步提升。相關管理部門也要制定相關政策,強化對網絡語言的監管力度,以責任主體落實為主,讓網絡媒體真正承擔起文化傳播責任[2]。
綜上所述,站在新媒體發展角度來說,為網絡新聞的普及提供了很多新途徑。作為信息報道載體,網絡新聞語言應該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吸納更多的積極網絡元素,避免出現新聞自身特質消失等問題。除了堅守原則之外,人們還需要將新聞語言特征和規律展示出來,確保文化傳播作用得到有效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