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明江·于蘇甫 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
在素質教育逐漸深入的背景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也成為了各個學校重點關注的問題,而音樂課程的開展對學生審美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在針對樂器表演專業開展樂譜視唱能力培養過程中,由于樂譜學習側重于理論知識,學生對其并沒有太大的學習興趣,如何提升樂器表演專業學生的樂譜視唱能力一直是相關教育者關心的話題。
僅僅依靠樂譜的學習,是不能充分了解作者的表達情感的,所以在針對樂器表演學生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側重普表和音符方面的教學。從本質而言,開展樂譜教學并不僅僅是提升學生的識譜能力,而是要讓學生以對表面東西的理解為依托,并借助演奏的方式,將音樂作品中傳達的思想情感呈現出來,深刻體會作者創設音樂作品時的心境和感情,從而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之后要以這一情緒制高點為基礎,再來引導學生進行樂譜分析,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識譜興趣,而且對提升其識譜能力也有重要幫助。同時,演奏技巧的培養也是教師開展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要基于學生對音樂作品情感有深刻了解與體會的背景下,融入演奏技巧講解,從而使整個課堂變得輕松與活躍。
第一階段主要是圍繞節奏訓練進行。節奏教學是音樂中的核心內容,所以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側重點放在學生節奏感培養上。以音樂自身發展為立足點來講,無論是旋律還是聲音其都是以節奏為基礎而產生的,節奏在音樂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學生想要對樂譜視唱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就要對音樂節奏學習給予重視。具體來講,教師要以先易后難原則為遵循,從以下三個步驟開展節奏教學:第一步,主要學習內容為由單純音符構成的節奏;第二步,可以在第一步學習的基礎上增加帶有符點音符和休止音符的節奏;第三步,由于學生在上兩個步驟中已學習到了多種音符節奏,所以此階段的學習內容應該為不同節拍的節奏。
第二階段主要采取的模仿跟唱來進行練習。客觀而言,無論是語言學習還是音樂初始階段的學習,其都是以模仿為起點來開展的教學活動。所以在對樂器演奏專業的學生其樂譜視唱能力進行培養時,教師可以首先對學生進行示范,之后讓學生以教師的示范為參照進行模仿,并去深入研究與認識音樂的曲譜。這時因為,學生借助模仿,可以對音樂形成一定的理解和認識,這是其后續掌握更多音樂技能的基礎所在。所以,如果學生并不具備音準能力和較強的節奏感,那么對其直接進行視唱教學是缺乏合理性的,這樣不僅會增加學生學唱的難度,而且還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對其后續音樂學習也是極為不利的。
第三個階段主要是訓練學生聽辨學唱。“聽”是學生后續識譜的基礎階段,是幫助學生深刻了解與認識音樂的過程[1]。如果將學生置于一個安靜且沒有音樂的環境下學習,那么想要訓練其歌唱能力那么也是無從談起的。所以,想要使學生的樂譜視唱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就需要以聽歌為途徑實現對音樂語言的大量積累,并以此為基礎,確保學生后續識譜與演唱的順利進行,這也是學生能夠識譜、進行音樂創作的重要條件[2]。而唱歌這一活動是學生具有的識譜知識向技能轉化的直接體現和重要環節,所以在對樂器演奏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予以示范,之后以教師視唱為依據充分了解與掌握其中的旋律和節奏,為學生識譜、視唱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四個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借助看譜將音樂作品中的詞唱出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選擇音樂作品,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對其的興趣,也可以使學生的樂譜視唱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與提升,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樂譜視唱能力通常對學生的音樂把握程度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對音樂作品又深入理解才可以將其蘊含的思想內涵傳達出來[3]。但是縱觀當下音樂教學可以發現,教師對學生音樂感受力的培養并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和訓練,只將音調、節奏作為了主要的教學內容,樂譜視唱教學枯燥且缺乏吸引力。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知識儲備,在教學時注重音樂作品及相關作者風格的詳細講述,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和音樂家的了解。此外,學生良好視唱習慣的培養也是需要教師著重關注的內容,所以教師要注重此方面的培養,幫助學生對節奏的準確把握,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敏銳力和音樂思想的表達能力得以充分的提升,從而更好地將其應用到樂譜視唱當中。
總之,提升樂器演奏專業學生的樂譜視唱能力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需要學生和教師的長期堅持。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的運用,使樂器演奏專業學生樂譜視唱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進而帶動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