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瑞華 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今天互聯網高速發展,信息總量爆炸式增長充斥著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戶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效率的獲取自己感興趣信息,對于算法智能推薦產品則青睞有加。算法推薦應用于新聞客戶端中,迎合了受眾的使用需求,抓住了用戶的注意力,使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解決了社會信息總量過載和個人獲取信息困難的問題。
但受眾對于信息的需求并不面面俱到,同時個人興趣、愛好、既有意見態度差異所產生的選擇性接觸和選擇性注意,加之個性化算法推送技術提供的信息過于迎合受眾不全面的信息興趣選擇,長此以往受眾的信息視野就會受到限制,接受到的內容類型會局限在一個高度近似的空間,即產生“信息繭房”效應。
新聞客戶端是指一種在內容類型豐富多樣,表現形式靈活多樣,傳播方式互動高效,操作更為簡易化和個性化的一種閱讀平臺。共有四大類的新聞客戶端:第一種是門戶網站類的新聞客戶端,第二類是聚合類新聞客戶端,第三類是傳統媒體的新聞客戶端,第四類是以分眾化新聞客戶端。
桑斯坦認為“信息繭房”表現為特定用戶量身制作的“個人日報”式的推薦頁面,用戶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瀏覽內容,或者進行點贊、評論、轉發等人機互動行為。久而久之,易禁錮在自己所建構的內容類型中,媒介使用行為呈現一種格式化、重復化。長期滿足于“個人日報”的自我陶醉中,隔離了與社會形形色色其他信息的接觸,即走進了自己為自己編織的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的出現,反映了傳播理念由迎合傳播者向迎合受眾的轉變,用戶對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需求也遠比傳統媒體時代更大。在以用戶為中心的新媒體時代,各種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互聯網中信息爆炸,嚴重過載,與之相對的用戶注意力有限,不斷更新的媒體新技術層出不窮,如何迎合用戶的興趣吸引其注意力是各大媒體最為關注的難題。
今日頭條的算法新聞推薦關注用戶信息是為了增加自身市場競爭力。在傳統媒體時代,受眾通常是被動接觸新聞,但在大數據時代,受眾可以主動選擇新聞。新聞客戶端順應受眾選擇性接觸心理,通過算法過濾技術,按照用戶個人興趣進行精準推送,大大提高了傳播內容的針對性、及時性、準確性。但同時長期單一瀏覽“個人日報”式的信息類型也會導致“信息繭房”。
以大數據抓取為基礎的算法個性化推薦對信息內容的篩選和傳播具有很大的變革意義。大數據的四大特點是:體積大、品種廣、價值密度低、處理速度快,有了用戶數據樣本,如何使用恰當的算法計算出推薦內容類型就成為了關鍵。
協同過濾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算法過濾技術。協同過濾是基于“人以群分”的現狀,即分析單個用戶的興趣,然后在用戶群中搜索其相似用戶的瀏覽興趣,然后向單個用戶推薦相似用戶感興趣的內容。
今日頭條的推薦頁面的信息類型大多是符合用戶個人興趣的或者相似群體的內容類型,這正體現了算法抓取用戶數據對互聯網龐大的信息總數進行過濾的結果。用戶不關心、不感興趣的內容將被隔絕在外,用戶將長期只收到類似的觀點和內容相似的信息推送。
受眾的選擇性接觸理論包括選擇性心理、接觸、記憶等。首次由拉扎斯菲爾德通過伊里縣調查發現。即受眾在接觸大眾傳播的信息時,更愿意選擇接觸那些與自己的既有立場和態度一致或接近的內容,而對與此對立或沖突的內容有一種回避的傾向。
在受眾由被動受眾成為主動受眾,甚至可以產生UGC(用戶生產內容)的今天,今日頭條用戶可以通過評論、關注、點贊。創建自己的頭條號等行為進行人機互動,構建自己的“個人主頁”,滿足了受眾的發聲希望,營造了一個傳受雙方、用戶之間的互動平臺。受眾的選擇性接觸在算法推薦的加持下,會進一步使自己的內容視野越來越窄。
桑斯坦認為人們在信息繭房里生活不可能思考全面,因為他們自己的先入為主的見解將在算法推薦的信息重復下不斷加深。本質上,算法推薦實際上是在用受眾的個人興趣做選擇,以不同的形式反復向推送其感興趣的內容,形成一個堅固的“回音室”。受眾長期接受同類信息時,或者當他們只聽被自己或者同類群體放大的回聲時,會導致信息視野的狹窄、降低獨立思考力,甚至逃避社會中的現實問題,成為與世隔絕的單向度的人。在信息交流和獲取更加簡潔、高效、多元的今天,用戶卻被自己的興趣圈所桎梏,陷入了相對信息匱乏的世界。比如過度關注娛樂新聞,忽略時政消息。
在今日頭條中,用戶可以通過互動與自己興趣愛好相同的用戶結成網絡群體,而在網絡群體中,存在匿名性心理和群體壓力,同時由于社交媒體的發表意見的簡易,用戶可以輕易獲取信息和發表意見。而以用戶為中心的算法推薦不僅使用戶沉浸在自己興趣或者相同觀點的“回音室”里,也是其互動對象也多為和自己愛好觀點相似的用戶群體。
用戶在使用今日頭條的過程中,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會主動刷新,會主動搜索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人物、頭條號、文章。容易進一步關注或加入愛好相似的群體中,易對新聞事件產生非理性的認知,甚至進一步產生群體極化的行為。例如粉絲群體網絡暴力行為。
人具有社會性,媒體、家庭、學校都有幫助人進一步社會化的任務。媒體由于其占有社會稀有資源和強大的傳播力,就要擔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完成教育大眾的社會功能。今日頭條作為新聞客戶端,也要承擔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責任。但從2017年網信辦對今日頭條的處罰來看,今日頭條的責任感還有待提高。
用戶長期被眼球經濟所吸引,加上對于手機的媒介依存癥,容易忽略重大社會結構問題,降低與社會接觸行為。長期處在繭房中的人會變得思想狹隘、孤立,與社會發展脫軌。不利于個人健康成長和社會整體的穩定發展。
網絡空間非法外之地,國家接連出臺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不斷完善網絡空間監管機制。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傳播秩序相對混亂。網民在網絡世界中重新掌握了話語權,網絡世界傳播者多元化,信息傳播速度、范圍都大大提升,與傳播息息相關的“把關”行為卻時常滯后甚至缺失。信息數量巨大,信息質量卻參差不齊。如今日頭條的內容中標題黨、低俗內容等問題。
媒體雖然是企業運作管理,但他與一般商業不同,具有社會公器的作用,要發揮好社會的“守望者”和“檢測器”的作用。在產品發展與運營中,需有意識地加強信息規范。充分意識到網絡傳播的巨大影響力和不良信息對于社會的巨大危害。對于重大社會事件要引領正確的輿論導向。對于新聞要堅持新聞專業主義和真實性。避免過度娛樂化、標題黨和內容低俗的問題。要使網絡新聞運營者、發布者在法律規定和社會公德允許的范圍內享受表達自由。①
在信息總量過載的網絡傳播時代,機器算法推薦能夠快速找到受眾感興趣的內容,快速抓住眼球經濟,確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但僅僅靠機器算法是不足的。算法推薦發展到今天,依然存在推薦內容不符合用戶瀏覽意向。其次,機器算法會使受眾走進“信息繭房”,人們會被自己的興趣選擇桎梏,實際處在信息相對缺乏的信息孤島。
應該意識到技術不是萬能的,人的選擇也不是全方面的,要在使用新技術的同時,意識到它的弊端,要人機互補。不斷更新機器算法的技術目標是為了經濟利益,和社會整體目標一定程度上是相悖的。如何平衡經濟利益和社會責任感是現在商業媒體必須思考的問題。
以今日頭條為例,在被網信辦約談后,開始進行大的整改,招聘內容審核編輯,主要就是進行內容的審查、預判、剔除違反有關規定的文章,為文章質量嚴格把關。據悉,今日頭條在招聘內容上顯示,每個員工每天需要審核1000 條左右內容,負責監控審核今日頭條平臺內容是否違規,此次今日頭條招聘內容審核編輯,負責海內外產品的內容審核人員,總的新增規模在2000 人左右。
目前來看,未來算法推送的趨勢就是人工編輯與機器算法相互配合。在技術的背后,更加重視人文情懷,更加需要人工編輯進行新聞內容的編輯及把關,發揮出人工編輯對機器算法的制衡作用,如人工的進行增加時事政治、社會新聞的內容。
對于信息繭房,受眾在使用今日頭條等具有算法推薦的產品時,要有意識的打破局限個人興趣的新聞型,更不要在社交中局限于相似的群體,要“去標簽化”。用戶要對于信息內容要保持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進行人機互動要理性發表觀點和意見。避免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注重現實社會交往,主動拓寬信息來源渠道,與不同的聲音共同探討,共同建設具有多樣性的公共領域。
本文以今日頭條為例子研究算法推薦技術所產生的信息繭房效應,產生的原因、危害及提出合理的建議。在肯定算法智能推薦技術在信息過載的今天能迅速過濾大量信息抓住用戶愛好興趣,大大提升傳播的速率的正功能的同時,也要引起社會、媒體管理者、用戶使用者三方面共同注意信息繭房的負面影響。
我們要以更加理性的態度來看待算法推送技術,使技術服務于社會,促進人工編輯與機器算法相互配合,找到不斷優化算法推薦技術追求的經濟目標與新聞傳播的社會責任感的平衡點,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受眾加強媒介素養,媒介管理者和媒介使用者要攜手共同打造更加風正氣清的網絡信息環境。
注釋:
① 張洋.今日頭條、鳳凰新聞手機客戶端負責人被約談 兩家企業暫停部分頻道內容更新[N].人民日報,2017-12-30(04).